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技术创新是成本优势的源头
技术创新是成本优势的源头成本价格竞争永远是竞争的主题,消费者就是要性价比高。原来的竞争方式,竞争的源泉已经不可持续了,你要找到新的成本优势的源泉,找到他的办法那就是创新。我的结论是:提升中国竞争力,第一要解决技术创新,第二就是寻找成本优势新的源泉。演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长金碚先生嘉宾简介:金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993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成果奖等20多项。各位嘉宾下午好,很高兴来到世界经理人这样一个论坛。就中国的经济形式和大家进行一些讨论,刚刚前几位的演讲嘉宾都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信息:中国的经济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现在大体上已经开始回升,至少是中国的经济在开始回升,而且这个回升还有一个不错的基础。刚刚李钢博士也说了,从企业层面来看,金融危机冲击应该说不会像去年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中国产业须经历阶段性成长在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会想一个问题: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产业反映情况大体上会什么样?当时,我们就说大体中国的产业表现为三到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受到冲击,受到冲击以后宏观数据就全面的表现出不乐观,经济下滑。那么,在这个阶段国家要采取比较强的经济刺激手段,增加投资,降低利率等等。这次的金融危机和80多年前不一样,29年金融危机以后各个不同的国家都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政策,只管自己。但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全世界的政府几乎是联手采用经济刺激的办法。经济刺激的结果可以说是稳住了经济下滑的势头。这个在中国表现最为明显,还有中国经济,经过经济刺激以后经济下滑的势头被遏制住。第二阶段因为中国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有企业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这是第一次,一开始有点懵,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这么来势凶猛,被香港人称为海啸。在国家经济刺激之后必然经过第二个阶段,企业是否能够调整你的战略和行为,能够适应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形式的急剧变化。刚才李钢博士已经讲了,根据我们的统计及各地区的调整,应该说从去年的年终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各类企业都开始表现出内在竞争力,特别是沿海地区跟我们一起首先抵住金融危机冲击是中小企业,因此广东企业中也是中小企业增长回升,大型国有企业反而后一步。现在我们看连大型企业现在至少对中国来讲也是强劲回升,回升到觉得有点热。今年开始国家实际上又采取了一些政策,对于一些过热的状况要进行遏制,所以我们第二个阶段基本上应该说中国应对的阶段已经过了。第三个阶段就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在产业层面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产业是有发展前景的。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我们从金融链上来讲,大家讲的比较多是因为金融体系的缺陷,是人性的贪婪导致这么一次百年不遇的危机。其实,它真正原因是在于实体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层面让企业家,或者整个社会对他的信心不足。一开始我们说的信心不足是对某一种金融产品信心不足,比如某一些债券,次贷,并不是金融产品的信心不足。但是金融产品信心不足更深刻的原因是对于实体经济层面信心不足。用通俗的话来讲,到底现在要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是有前途,什么产业是值得投入的。中国制造业强劲竞争力的“进化”过程今天我们不专门讲金融危机,实际上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呢?应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待会我会讲到。所以,我们就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这30年工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它的竞争力究竟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连续30年中国经济能够强劲的增长,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首先中国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是市场化的改革,中国从一个计划经济迅速转变为市场经济。第二就是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人均国民收入还很低的情况下,像中国这么一个大国的开放全世界很少见,几乎没有这样的问题,在人均GDP收入只有几百美元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这么大幅度的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大规模的引进外资。中国很快从一个封闭经济体一下子成为吸引外资最多、最快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没有见过这样一个情况。很多人在研究金融危机之前都在研究各个经济体,美国、欧洲、中国、印度这些经济体到底谁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很多学者研究就表明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刚开始,大概08年初美国通讯社有一个老先生,他到我们报社来进行讨论,说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很厉害,我们猜猜看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哪个国家受的损失最大,哪个国家受的损失比较少。我说第一个有可能受益的国家是中国,不是因为危机,他是因为前面我们分析这个国家他的竞争力源泉,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间经济会受到冲击,但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份额会增加。受到冲击以后,我们外贸增长率在下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负增长,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相对会增加。第二还有中国国际地位会显著增长。他问还有哪个国家可能会受益?我说金融危机祸是美国闯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很可能美国相对来说也是赢家,他也会相对受益。原因也在于他的竞争能力,和欧洲、日本比,有更强体制和机制上的弹性。他的人口结果,也比欧洲、日本要有竞争力。我说其他的国家,如欧洲、日本,这些国家他们内在的竞争能力确实遇到了比较尖锐的问题,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现在来看,确实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前有很强竞争能力,具体的原因是:第一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很早国家就开始做。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有低价格的土地、资源和低标准的环境保护。前面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什么外资会来?当时中国体制是属于转轨时期,很大程度上计划经济色彩很强,为什么外资会来?为什么他会看到中国竞争能力呢?现在来看,首先是低价格的土地和资源,我们都在讨论中国房地产价格为什么这么高涨,这么涨打也打不下来。其实,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有关的,中国为了吸引外资,为了让企业能够有更好的一个成本竞争力,然后加上地方之间的竞争,地方之间怎么竞争呢?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说,我给你便宜的土地,你说这个一亩是100万,那我就是10万,你说10万我就不要钱。大量用土地的方式,资源的方式来竞争,这是中国在一个阶段中的现象。而这样大量的土地用于产业竞争,再加上我们政府用地,事业单位用地那更加是没有价格,大量土地无偿,低价格的划拨和用于产业支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羊毛出在羊身上,土地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你必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这个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来,这个地就是老百姓买的商品房的用地,商品房用地几乎是中国唯一高价格的用地,抱怨也没有用,老百姓就是付出了。但是,竞争对我们产业来讲确确实实是提供了低价格土地和资源,再加上那个时候中国发展水平比较低,我们那个时候环境保护标准也比较低,我就不多说了。第三这30年我们从一个极度僵硬的劳动制度转变为高度灵活和弹性的劳动制度,30年前是最僵硬,铁饭碗,几乎是没有可能裁员,或者辞退一个工人。但是,在20、30年之内急剧变化的全世界来看,中国目前劳动是相当高度灵活和弹性的。光人多没有用,如果劳动制度没有弹性,人多没有用,印度国家人很多,但是人很多不见得就行,因为他劳动制度很僵硬。第四,这30年增长优先和追求物质财富的价值观迅速的形成。30年前我们是政府挂帅不能说经济,说经济就是经济主义,这就利益挂帅一下子转变为全民高度追求增长,追求物质财富,这个价值观也成为我们上个阶段竞争的重要源泉。当然我们列举还有很多,为什么我们那么强,为什么吸引那么多外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环境的各种变化金融危机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我刚刚讲中国国际地位显著发生变化,这个不多说大家都知道。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08、09年几乎是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国际舆论对中国人的看法,在那个时候大家只要去看一下,看看国外很多主流,或者有名的一些作家们他们写的著作,09年以前对中国的描述看法,对中国道路的看法,和09年以后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不多说了。第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他们也看到问题根源是在于实体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层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人就想到是制造业、工业在快速的萎缩,好象表现出产业结构在升级。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他没有发达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美国人就说意味着他可能会失去技术创新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我们讲技术创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技术创新是发生在工业领域。如果你这个工业没有了,这个国家创业机制又出现了问题,你技术创新什么呢?农业也有创新,服务业也有创新,但是他技术创新不能和工业相比。在制造业中间持续创新的动力,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界没有这样的动机。比如说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当然资源环境不是企业的问题,那是社会的问题,甚至是全球的问题,那为什么要我来做这个创新呢?他就把这个创新大量的进入到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自我膨胀,自己为自己服务,就滚起一个大大泡沫,等这个泡沫一破灭经济当然就掉下来了,创新机制遇到了问题。所以,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特别是美国利差有很大改变。首先是对制造业的看法有很大改变,他们提出要重振制造业,要再工业化。现在我们看奥巴马政府的一些经济措施,争对他要再工业化提出了很多原因,其中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包括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逐渐衰落,他基础设施也老化,奥巴马这次又提出基础设施要更新,从这就可以看到,中国将来都会有很多推进。第三个很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就想过去我制造业没有竞争力,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在要再工业化,要重振制造业我还是没有竞争力啊?所以,美国大家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前后,对于节能减排、绿色经济这样一些问题有最大的立场转变。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几乎对于节能减排是不感兴趣,他们也没有意愿签署那个东京议定书,关于气侯变暖的问题他们认为还可以讨论,说不清楚到底气侯变暖跟人类有没有关系,到底有多大关系,认为美国人绝不改变生活方式,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不能改变的,不能这么弄。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是180度的转变,就说把节能减排,特别是气侯,碳排放的问题提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问题上,几乎成了全世界头疼的大事,没有全球合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但是,是否这么重要,压倒一切的目标呢?在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之后有完全不同的立场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有他合理的一面,确实碳排放,气侯变暖危及地球。但是,从竞争方面也有他的小算盘,只有把节能减排、碳排放、绿色经济这个平台给提高,发达国家才能保持制造业和工业的竞争能力。你们那些设备过去碳排放很大,不节能,现在需要有高度节能、环保、绿色的设备和技术,这样的技术在哪呢?在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可以看到,由于第二,第三个原因,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产业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当然,现在大多数的国家仍然赞成全球化,也有一些人认为全球化不好,弊大于利。但是大多数国家还认为全球化利大于弊,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国家认为全球化利大于弊,全球化就是自由贸易。那么,金融危机以前讲的自由贸易和金融危机之后的自由贸易,在含义上会不会有不同?我们认为会有不同。金融危机之前,讲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基本上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就是说,谁效率高,谁成本低,谁质量好,那谁就赢,就是传统的,没有其他另外一些附加条件。现在不一样了,光这样竞争是不行的,要公平,所以一定会在自由贸易这个旗号下,或者全球化的旗号下,给竞争规则里面加上一些新的因素。什么新的因素?我刚才已经讲了第一节能减排,碳排放量低。第二你企业得有社会责任,你工人工资不能太低了,工人还得有福利,环境还不能污染了等等加上了这些过去自由贸易理论里面没有的因素。在金融危机以后会加的更多,当然这有合理因素,也有竞争的因素。第四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发生重要的调整。比如说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关系,比如美国为什么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积极推行医疗改革,金融改革方案等等。就是金融危机之前,那样一种政府和企业,和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之后会做很大调整。每个国家不一样,有的国家调整比较容易,有
本文标题:技术创新是成本优势的源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