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介绍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介绍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徐远征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1.启动:以2001年7月5日—7日北京京台饭店“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专题研讨会”为标志。研讨的热点问题:普通高中的定位、性质与任务,培养目标,高中阶段的独特价值,学生的共同基础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双重任务”与“单一任务”的弊端,课程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学分制与学分管理,特色学校的建立与发展……。2.工作部署:2001年10月各学科拿出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2001年11月~12月拿出初稿;2002年初向各方征求意见;2002年暑期定稿;2002年秋季开始编写教材;2003年秋季进入实验区。实际工作比原计划推迟一年: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3.实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采取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的方式进行。第一批(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宁夏;第二批(2005年秋季)——江苏;第三批(2006年秋季)——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第四批(2007年秋季)——北京、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原准备进入的还有:河北、河南、江西、山西、重庆。)根据教育部的安排: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从2008年开始,由过去各省自愿申报,改为规划进入;2009年全国各省(市、区)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4.我省的进入:我省于2006年12月提出申请,2007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2007年秋季进入。我省于2007年5月顺利完成省级培训工作。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目标(一)背景:为什么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1.从高中教育的现状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来看:•教育、教育追求、教育质量观在一定层面上被异化,学生的发展需求被忽视。•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今天的教育已经进入追求民主与质量兼得的新阶段。•关键词:教育质量。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教育机会均等是我们20世纪的教育口号,今天这仍然是基本的,但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我们要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提供优质的而不仅仅是良好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课程”。课程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一是知识本位阶段------信奉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二是智力本位阶段------强调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要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倡导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形成知识与方法的双逻辑主线;三是“以人为本”阶段------重视人的发展与个性化需求,倡导完人教育,追求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3.从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基本共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四大趋势:一是调整培养目标-------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二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三是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发挥教育评价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各国的具体做法:(1)寻求课程基础性、多样化、选择性的和谐统一。法国《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韩国《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12):要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和素质选择学习科目、能动的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的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10):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好准备。德国《巴伐利亚洲课程纲要草案》(2000):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天赋和发展倾向、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结合起来。印度《全国课程框架》(2000、11):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连接起来。(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英国:设计与技术、信息与交流技术、公民、综合学习。法国:个体化帮助、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信息科、综合学习时间。(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其核心就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日本: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英国:高中学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是: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德国: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学生在每一个学段开始时,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程表;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6)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课程说明、选课指导手册、专职咨询员、辅导员制度、同学合作计划。(7)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二)理念: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普通高中的定位:性质与任务------“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1.从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来理解:普通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要使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1)新的高中教育和课程体系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是把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健康地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普通高中教育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享受的大众教育(3)追求教育民主,追求卓越,使高中教育“平等”与“质量”兼得。2.从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任务的定位来理解:普通高中教育要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超越了“双重任务”或“单一任务”的主张。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根据您的经历,您觉得高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4.6%的人选择了“教学目的简单,只为高考服务”这一项。现行的高中教育事实上是单一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2)“双重任务”或“单一任务”的主张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即每一阶段的教育任务都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三)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精神。2.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1)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课程结构。(2)合理处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3)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4.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新课程评价体系。6.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组织力量开发并实施好校本课程(选修Ⅱ)。三、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实施与管理1.新课程的结构。(1)确定了8个学习领域、13(或12)个科目。领域语言与文字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科目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2)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或“模块+选修系列”构成。例如:化学科目:由8个模块构成,其中2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语文科目: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构成,由学校将选修系列中的内容自行设计成若干模块开设选修课程。数学科目: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构成,系列1由两个模块组成,系列2由三个模块组成,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2.新课程的实施。(1)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教学时间为40周,社会实践时间为1周,假期11周。(2)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个学段为10周,其中9周为授课时间,1周为复习考试时间(3)每个模块的教学按每周4学时安排,9周为36学时;按每天7学时计,每周有35学时,每个学段可以并行开设8—9个科目。一般都采用将1个年级的班次分为2组分别开课的方式(即:分组对开的方式),安排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4)学校应按2.5学年(即:5个学期,10个学段)安排课程和教学;高一以必修模块为主,高二以选修模块为主,高三下学期复习迎考。(5)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班级管理模式。3.新课程的学分管理(1)按2.5学年计算,满学分为180,合格学分为144,必修学分为116;则学生的选修空间有180-116=74学分,学生达到合格水平必须选修144-116=28学分,其中选修Ⅰ22学分,选修Ⅱ不少于6学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修和选修课时比例不同,有的7∶3,有的6∶4,有的达到1∶1。我国必修学分占合格学分的80%,合格学分占满学分的80%。(2)通常每个模块教学36学时,经检测合格获2学分;音、体、美选修模块和某些学科(如数学)的专题教学时间为18学时,经检测合格获1学分。(3)有的科目(如物理、化学),学习必修模块所获得的学分少于“必修学分”,则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倾向,从选修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学习。(4)学分由学校认定。(5)学生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确保其均衡发展。(6)学生毕业学业方面的必要条件:三年获必修116学分(含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占必修学分的20%),选修28学分(其中选修Ⅱ不少于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7)144学分是一个关于学科学习内容的量化标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在我省明确废除高中毕业会考的前提下,各地应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几个关键环节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逐步完善。1.领导重视。在政策、人员、经费、宣传及部门协调等方面政府、教育行政的支持到位,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2.课程开设。保证开好必修模块,创造条件开设选修模块,积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3学分,占必修学分的20%),加强选修Ⅱ校本课程建设(不少于6学分)。3.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1)组织:加强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建设;(2)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本校、本地教研员、教学骨干的作用,成立本市州教学直到委员会;(3)重点: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堂中的真实问题,研究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行为;(4)目标:培育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把教学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研究)。4.课程资源。积极建立区域性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科院主办,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承办的“湖南省高中新课程资源网”将于2007年9月正式开通,免费为全省高中学校和教师服务;该网站包括“咨讯”“资源”“博客”“论坛”四个
本文标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