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抓中间促两边教学策略
对“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促两头”现象的思考王福显,副教授,硕士,现为山东省菏泽学院初等教育系教育心理教研室主任。从教15年以来,主持并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立项等省厅级科研课题7项,先后在《基础教育》等期刊独立发表论文26篇,参编《青年实用心理咨询》一书。曾获山东省教师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菏泽市教师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由其策划设计并主讲的《小学教育学》被评为菏泽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多次专业技术考核均为优秀,两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人生感言:宽容别人,悦纳自己,笑对人生。关注中等生、转化中等生是每位教师的期盼,也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要培育好中等生,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尊重、信任、关爱的基础上,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促使他们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共同成长和进步。在我国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优转差来带动中等生的发展。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恶果,并且“抓两头”非但不能“带中间”,反而害了“中间”。因此,关注中等生,把他们转化成教学的中坚力量,对教师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抓两头带中间”模式之弊其一,“抓两头带中间”易使教师集中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去做“两头”的培优转差,而使“中间”被动地靠“两头”去带,客观上必然会削弱或放松占绝大多数的“中间”层。很显然,这种舍大求小的做法有违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二,“抓两头带中间”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和极其鲜明的应试教育倾向。教师从一己私利出发,靠“两头”的培优转差既为自己争了光又没给自己惹多少麻烦,但却牺牲了大多数“中间”的发展,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全体性原则。其三,“抓两头带中间”既有碍“两头”又有害“中间”。抓“两头”势必削弱和忽略对“中间”学生的关注,使其被遗忘疏忽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导致他们进取心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而“中间”的停滞不前,不仅大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等生的压力和冲击而使其骄傲自大,安于现状,又使得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优等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依然后进且队伍不断壮大的恶果。二、“抓中间促两头”模式之利1.中等生现状及其心理分析相对而言,一个普通的班级一般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优等生往往因品学兼优而备受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养。后进生虽调皮捣乱惹事生非,但因教师受抓好后进生班级就能四平八稳的心态的驱使也不敢放松教育。所以,后进生也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而中等生因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处于一般水平的中间状态,且一般比较安静,较少惹麻烦,往往容易被遗忘、疏忽或熟视无睹。于是,教师对他们只是粗线条的教育,感情投入和关爱不足。中等生最易成为教学的盲点。由于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中等生心灵更加敏感和脆弱,多半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思想情绪很不稳定,是一个可塑性强且看似稳定却又极易向两极分化活动的庞大群体。有资料显示:因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得不退学甚至就医的学生很少有差生或优秀生,多是平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教师最省心、最放心的“毫无问题”的中等生。如果教师刻意去点拨、提醒和开导,给予信心和支持,为其创造和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很快就能脱颖而出跻身于优等生行列。若放松要求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则很可能消沉以至退步而坠落进后进生阵营。再者说,在一个班级当中,大多数是成绩不高不低、表现不好不坏、缺乏鲜明个性的中等生,优等生和后进生毕竟是少数。中等生他们人数众多,一般可以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50%至70%左右,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总体上讲,中等生一般较心细,有追求和向往,善于察颜观色,做事认真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在其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呈矛盾斗争状态,当积极因素占上风起主导作用时,表现就较好,反之,表现就较差。有研究表明,中等生渴望被重视,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注意与期待,并且,他们比优等生和后进生更易受教师期望,尤其是教师对其行为的积极认同。2.“抓中间促两头”模式之利一方面,“抓中间”使中等生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期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了他们全方面的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积极向上。这种状况将使优等生在班级的固有优势和领先地位受到挑战,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中等生的威胁和压力,进而压力变动力促其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抓中间”也使得后进生的一些行为失去了市场,减少了影响力,使其自感没趣,只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客观上促进了后进生的进步。另一方面,中等生一般人缘较好,跟其他同学心理差距小,易沟通相处。“抓中间”能够促使一些平时普普通通的中等生一跃而转化成优等生。如果教师能及时将之树为榜样,那么此目标的可亲近性将更大,其典型示范作用和说服力无疑将大大增强,进而不断激发和促进其他“同一战壕”的中等生向其学习。而且,优等生在感到压力和威胁的同时也增强了“优上求优”的紧迫感,后进生也会从中等生的进步中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而信心大增,迎头赶上的底气会更足。“抓中间”既有利于班级“你追我赶”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使中等生转优得到发展,同时促进了“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三、“抓中间促两头”模式的实施策略1.关爱中等生,建中等生“档案袋”教师要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从不同角度发现其长处,学会欣赏信任他们,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并教育他们要身处顺境不陶醉,身处逆境不颓丧。而且,教师要做有心人,在给予他们热情关注的同时,为每一个中等生都建立一个“档案袋”,分类记录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并结合其实际而因材施教以促其不断进取。2.帮助中等生确立学习目标中等生容易满足现状,习惯于原地踏步走,无意新的追求,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以及个性特长的张扬。所以,教师应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基础之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其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其自身实际而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脚踏实地地制订分步可行计划,以此促其发奋努力,一步一个台阶地积极进取,进而不断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3.发挥中等生积极因素促转优中等生虽大都是优缺点不明显,但在他们的个性品质中也都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等。教师一方面应当主动地去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寻找学习自信的支点,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前进动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其积极因素,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体验,逐步建立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成就感,促其不断进步向优生方面转化。教育实践表明,众多的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一旦被调动起来,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时,不仅能增强进取的信心,推动他们不断进步。4.防止中等生后退入“差”中等生一般思想不稳、自觉性低、自我督促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而上下波动并可能向两极分化,尤其是极易后退加入后进队伍。故不能忽视对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是要多鼓励表扬,经常肯定他们身上偶发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及时做出正确评价,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二是可开展诸如“一帮一”结对子等学习活动,引导中等生主动去接近、学习优等生以助己进步,也可让他们主动去做后进生的“老师”,通过帮扶后进生以树己自信,最终达到共同提高;三是密切家校合作,互通信息,齐抓共管。5.“主体”倾斜促共同发展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上如果偏向优等生,则容易导致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优等生觉得乏味。实行“主体”倾斜将会弥补这一缺陷。所谓“主体”倾斜,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教学的内容方法与其接受能力相适应,以便优先启发引导和鼓舞激励,使其达到既定目标。如在课堂提问、作业练习时,要尽可能以中等生的水平为参照。这样,既有利于“中间”,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从而使大家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本文标题:抓中间促两边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