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
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和特点第二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第三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技术评价第四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第五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的社会评价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和特点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2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的评价是对规划方案的描述和其价值的分析和阐明,可以为综合运输系统的设计、优化及决策提供科学的判别依据。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是选择出最优规划方案,或在评价方案优劣的基础上对现有方案进行修正或拟定新的规划方案,从而为规划的最终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3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从评价的内容来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主要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及社会评价。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来揭示其宏观的社会效果,用定量分析来揭示其微观的经济效果和技术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4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一个科学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动态性(4)整体性5第二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和原则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6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和原则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综述项目的技术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综述项目的企业(财务)经济效益。③综述项目的综合效益。④综述项目研究过程中重大方案的选择和推荐意见。⑤综述项目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在进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综合比较五种交通方式。(2)从总的社会经济效益出发,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密切合作和相互配合。(3)除了考虑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需求外,还要考虑更大地域的交通运输需求。(4)要考虑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技术、城市规划等因素。(5)在各规划方案基础上,提供综合效果好的方案。8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和原则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可分为四大类:(1)技术(2)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4)环境而在该四大类之下,又可以分为很多子类。9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①德尔菲法②层次分析法③模糊综合评价法10以层次分析法为例,其基本步骤如下:(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确定比较判断矩阵。(3)运用模型,计算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分析运行结果,提出最优方案的推荐意见。11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第三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技术评价技术评价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标反映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技术状况。第二类指标则反映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程度。12一、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13第三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技术评价一、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根据有关资料,按照在指标设置上突出重点的思路,选出12个关键的、有代表性的公路与铁路协调发展指标,形成体系结构。其递级层次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1)目标层(2)准则层(3)指标层14(1)目标层将协调发展指数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标。(2)准则层评价两种运输方式复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反映系统整体输出的协调指标。第二级,反映系统结构间的协调指标。第三级,反映系统结构内部发展的协调指标。15一、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3)指标层指标层具体指标有:适应度(𝛼)、客货运弹性系数(𝛽)、各交通运输子系统对交通运输总量的贡献度(𝑟)、分担率(𝑓)、交通运输网络衔接度(𝑥)、交通运输网络运输能力(𝑄)、交通运输产值(𝑍)、成本利润率(𝑐)、劳动生产率(𝑑)、年交通运输任务增长率(𝑞𝑖)、年投资增长率(𝑖𝑖)以及年利润增长率(𝑒𝑖)。16一、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1)定量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部分综合性指标属性值的计算模型如下:(1)适应度𝛼:α=𝑆𝐷式中:S为公铁总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吨·千米;D为交通运输需求量,吨·千米。17适应度𝛼可分为如下四个等级:①优化协调:𝛼取1.35~1.45。②基本协调:𝛼取1.15~1.35。③趋向协调:𝛼取0.85~1.15。④严重失调:𝛼取0.85。18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2)客货运弹性系数𝛽:定义为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的增长率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之比。(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总量的贡献度𝑟𝑖:𝑟𝑖=∆𝑄𝑖𝑄×100%式中:∆𝑄𝑖为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的增加量;Q为运输总周转量。19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4)分担率𝑓𝑖:𝑓𝑖=𝑄𝑖𝑄×100%式中:𝑄𝑖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量(运输周转量);Q为运输总周转量。20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5)交通运输网络衔接度x:定性指标(6)交通运输网络运输能力Q(同前S):公铁总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7)交通运输产值Z:交通运输业总产值21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8)成本利润率c:反映交通运输子系统运营效益的指标,表示为:c=𝐹𝑖𝑃𝑖式中:𝐹𝑖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年运输利润;𝑃𝑖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年交通运输成本。22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9)劳动生产率𝑑𝑖:反映交通运输方式活劳动的利用情况,即生产效率的指标,表示为:𝑑𝑖=𝑄𝑖𝑅𝑖式中:𝑅𝑖为参加交通运输生产的年平均职工人数;𝑄𝑖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量(运输周转量)。23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10)年交通运输任务增长率𝑞𝑖:反映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情况的指标,表示为:𝑞𝑖=𝑄𝑡𝑖−𝑄0𝑖𝑄0𝑖×100%(11)年投资增长率𝑖𝑖:𝑖𝑖=𝐼𝑡𝑖−𝐼0𝑖𝐼0𝑖×100%24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12)年利润增长率𝑒𝑖:𝑒𝑖=𝐹𝑡𝑖−𝐹0𝑖𝐹0𝑖×100%式中:𝑄𝑡𝑖、𝐼𝑡𝑖、𝐹𝑡𝑖分别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第t年的运输量、投资额、利润额;𝑄0𝑖、𝐼0𝑖、𝐹0𝑖分别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第0年的运输量、投资额、利润额。25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2)定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在公路、铁路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关键的一步是获取调查数据。在收回协调发展定性指标调查表后,即可进行数据处理。考虑到指标数据的调查采集量多、计算量大、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详细介绍。26二、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第四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经济效益评价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二、国民经济费用分析三、转移支付四、影子价格的选取与计算五、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六、经济评价案例27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1.交通运输费用节约效益(𝐵1)交通运输费用节约效益由三部分组成:1)正常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1)2)转移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2)3)诱发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3)281)正常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1)𝐵11=(𝐶𝑤𝐿𝑤−𝐶𝑦𝐿𝑦)𝑄𝑛式中:𝐵11为按正常运量计算的运费节约效益,万元/年;𝐶𝑤、𝐶𝑦分别为无项目和有项目的单位交通运输费用,元/(吨·千米)或元/(人·千米);𝐿𝑤、𝐿𝑦分别为无项目和有项目的交通运输距离,km;𝑄𝑛为正常交通运输量,万吨/年或万人次/年。29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2)转移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2)𝐵12=(𝐶𝑧𝐿𝑧−𝐶𝑦𝐿𝑦)𝑄𝑧式中:𝐵12为转移交通运输量的运费节约效益,万元/年;𝐶𝑧为原相关线路的单位交通运输费用,元/(吨·千米)或元/(人·千米);𝐿𝑧为原相关线路的交通运输距离,km;𝑄𝑧为转移过来的交通运输量,万吨/年或万人次/年。30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3)诱发交通运输量效益(𝐵13)𝐵13=𝐶𝑚𝐿𝑚−𝐶𝑦𝐿𝑦𝑄𝑔/2式中:𝐵13为诱发交通运输量的运输节约效益,万元/年;𝐶𝑚、𝐿𝑚为无项目情况下,各种可行方式中最小的单位交通运输费用及相应的交通运输距离,元/(吨·千米)或元/(人·千米);𝑄𝑔为诱发交通运输量,万吨/年或万人次/年。31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2.交通运输时间节约效益(𝐵2)交通运输时间节约效益由三部分组成:1)旅客时间节约效益(𝐵21)2)交通运输工具占用时间节约效益(𝐵22)3)缩短货物运输在途时间效益(𝐵23)32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1)旅客时间节约效益(𝐵21)该部分又由两部分组成:(1)正常客运量效益(𝐵211)(2)转移客运量效益(𝐵212)33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1)正常客运量效益(𝐵211)𝐵211=𝑏𝑇𝑛𝑄𝑛𝑝/2式中:𝐵211为按正常客运量计算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万元/年;b为旅客的单位时间价值(按人均工作时间创造的国民收入计算),元/时;𝑇𝑛为节约的时间,𝑇𝑛=𝑇𝑤-𝑇𝑦,小时/人;𝑇𝑤、𝑇𝑦分别为无项目和有项目的旅行时间;𝑄𝑛𝑝为正常客运量中的生产人员数量,万人次/年。34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2)转移客运量效益(𝐵212)𝐵212=𝑏𝑇𝑧𝑄𝑧𝑝/2式中:𝐵212为转移客运量计算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万元/年;b为旅客的单位时间价值(按人均工作时间创造的国民收入计算),元/时;𝑇𝑧为节约的时间,𝑇𝑧=𝑇𝑜-𝑇𝑦,小时/人;𝑇𝑜、𝑇𝑦分别为其它线路和有项目的旅行时间;𝑄𝑧𝑝为转移客运量中的生产人员数量,万人次/年。35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2)交通运输工具占用时间节约效益(𝐵22)𝐵22=𝑞𝑇𝑠𝑓𝐶sf式中:𝐵22为交通运输工具的时间节约效益,万元/年;q为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万车(艘、架、台);𝐶sf为交通运输工具每天维持费用(以影子价格计算),元/车(艘、架、台)·天;𝑇𝑠𝑓为交通运输工具全年缩短停留时间,天。36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3)缩短货物运输在途时间效益(𝐵23)𝐵23=𝑃𝑄𝑇𝑠𝑖𝑠/(365×24)式中:𝐵23为缩短货物在途时间的效益,万元/年;P为货物的影子价格,元/吨;Q为交通运输量,万吨/年;𝑇𝑠为缩短的交通运输时间,小时;𝑖𝑠为社会折现率。37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3.减少拥挤的效益(𝐵3)𝐵3=(𝐶𝑧−𝐶𝑧𝑦)𝐿𝑧(𝑄𝑧𝑛−𝑄𝑧)式中:𝐵3为减少拥挤的效益,万元/年;𝐶𝑧𝑦为有项目时原有相关线路和设施的单位运输距离,元/(吨·千米)或元/(人·千米);𝑄𝑧𝑛为原有相关线路的正常交通运输量,万吨/年或万人次/年。38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4.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的效益(𝐵4)𝐵4=𝑃𝑠ℎ𝐽𝑤−𝐽𝑦𝑀式中:𝐵4为提高交通安全的效益,万元/年;𝑃𝑠ℎ为交通事故平均损失费(以影子价格计算),元/次;𝐽𝑤、𝐽𝑦分别为无项目和有项目时的事故率,次/(万车·千米);M为运输量,万车·千米/年。39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5.提高交通运输质量的效益(𝐵5)𝐵5=𝑎𝑃𝑄式中:𝐵5为提高交通运输质量的效益,万元/年;a为货损降低率,即无项目和有项目时的货物损耗率之差,%40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6.包装费用节约效益(𝐵6)𝐵6=𝑉𝑝𝑄𝑐式中:�
本文标题: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