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综述
1关于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综述1前言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建立的时间不长,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多是信用等级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担保行业较高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只能尽可能分散,转移和降低,不可能完全消失,此外,担保公司自身的资产状况、经营水平等也会产生风险,风险管理是担保公司的第一要务。如果风险控制不好,担保公司将会面临破产倒闭,担保公司要生存,就是要做银行想做而不能做的信用补充。因此,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的风险必然大于银行贷款风险,一旦担保公司破产,引发的社会信用危机将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担保公司不具备比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化解能力,那么,担保公司便难以生存。所以,实施风险分析,合理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对信用担保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2主体2.1风险来源及现状2.1.1风险的来源信用担保的高风险性不仅来源于担保业务的对象中小企业是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还来源于信用担保的运作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信用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面临多种风险。1.内部风险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本质上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流程风险,在产品开发、客户挖掘、业务受理、合约签订、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二是道德风险,在担保机构的经营过程中,存在少数从业人员在担保过程中违规操作,从而担保机构蒙受损失。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呈现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缺少能对担保对象进行客观调查和详细风险的专业评估人员,最后一点是投保企业注册资金比较少,实力弱、规模小,所能得到的担保贷款资金比较有限。2.外部风险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源有较大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来自担保对象(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反担保资产变现能力,要综合考虑个人资信情况。二是担保资产变现风险和国家宏观政策风险。三是市场风险,单个被担保企业破产倒闭、单个担保市场混乱都可能导致信用担保机构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最后是对2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不是很清楚,对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的真实性无法做到百分百的考证,这样担保公司在风险评估时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确定的风险。2.1.2担保公司现状担保行业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资金不足、经营管理水平差、社会重视程度不足、控制风险的经验不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整个担保行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地区发展不平衡。(二)资本金质量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差集中体现在注册资本金规模小、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补偿少,客观上影响了注册资本作为金融杠杆工具的担保倍数放大功能。(三)与银行的沟通协调较差,大部分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四)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五)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我国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目前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手段,通常是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为了担保公司的稳健运营,我们需要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担保公司风险评估体系迫在眉捷。2.2担保公司风险应对2.2.1内部风险应对措施面对以上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以及诸多情况的不确定性,担保公司必须多方面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本文认为担保公司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建立高素质的业务团队培养专业担保人才担保行业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其风险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经验,能够准确分析经营环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着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建立团结的高素质的业务团队是保证担保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此外,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将业务质量和其绩效考核相挂钩,增强其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充分挖掘人才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培养和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专业涵盖面广、业务经验丰富、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员工队伍。2.完善内部控制与业务制衡机制公司应当通过建立制衡的内控体系,通过集体智慧、集体廉洁来防控风险,设立风险管理控制的三道防线,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公司领导班子为第三道防线。董事会从总体上负责确定3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明确公司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估,不同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明确了三道防线及各部门风险控制责任,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作为风险控制单元负责组织开展部门内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监督检查,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估、收集与上报;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督促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建立公司风险控制子系统;公司决策机构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战略、政策,从风险控制角度对业务进行决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关系有效防范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业务评审会议制度为公司决策机构起到集思广益的辅助决策作用和制约作用,基本建立了权责对称、责任明确、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和项目决策制度。这样对中小企业担保项目风险实现动态风险监控,通过整体打造风控管理体系,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掌控。3.建立担保损失补偿制度担保代偿后担保公司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手段依法追偿,对于行使追偿权后仍不能回收的损失,应通过担保损失补偿机制来冲减代偿损失,担保损失补偿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担保公司按业务规模提取,担保公司可以按当年收取的担保费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也可以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办法,对此均有明确规定;二是各级政府补助,随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困作用的日益凸显,各级政府逐步增加了对担保机构资金补助力度;三是设立担保责任保险,对发生代偿而无法收回的代偿金额,由保险公司来承担部分代偿损失,降低担保公司的损失。4.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公司应结合自身客户群的特色及风险控制与业务开拓的需求,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消除臆断和表象误导,减少人为的误差。包括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再保监控机制的监控和完善,尽量把风险控制在事前、事中,提前化解风险。2.2.2外部风险应对措施从担保业务实际运作情况来看,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对于担保客体风险特征明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风险难于化解的担保项目应予以拒绝,回避风险;二是对某种业务风险的防范处理成本大于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原则上,担保公司放弃的是它不熟悉、没有把握或不具备条件和能力来控制的担保业务,而倾向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有条件或有优势去经营和控制的担保业务,即是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具体经营活动中要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有选择、有取舍的经营方式是规避担保客体风险的最好手段。2.风险抑制风险抑制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在担保客体风险发生之前,做好风险防范4和提前预警,抑制风险的发生;其二,在风险发生之后,采取化解手段,降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预防的手段多样,主要有抵押、质押、留置等。预防风险通常适用损失频率较高而损失程度相对较低的风险种类。针对具体担保项目中担保客体风险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少可能导致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1)风险发生之前在担保公司为企业出具担保之前,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提供担保服务,而在承保之后,不能因事后发现问题而单方面解除担保责任。因此,抑制担保客体风险的措施一般在担保之前设立,根除或削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担保客体的道德风险是担保业务中较常见的风险,应特别注重防范。在担保实践中通常通过反担保措施设置,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成本,来抑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反担保措施可为经营者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房产设备等动产及不动产抵押、存货、应收账款、股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形式质押,等等。反担保措施的设置应根据被担保企业的具体情况,原则上,一要抓住企业的要害,提高违约成本;由于作为担保对象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企业所有权及经营权一体,企业的运营常常主要依靠经营者在内的一个或几个重要人员,因此在审核担保申请过程中,对经营者或企业主要人员的审查十分重要,同时有必要要求其个人及配偶提供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以抑制因个人恶意违约的道德风险;二要注重反担保措施的变现能力及价值,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成本,同时,如一旦发生担保代偿后,执行反担保措施仍可降低风险损失。但在反担保设置中对物的抵押,不能过分强调所谓的抵押率,放松对项目的调查和风险审核。(2)风险发生之后当出现担保风险发生征兆或实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恶化,争取化解风险,或者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担保代偿损失,这也是对担保客体风险的发生进行抑制。因此在担保贷款未到期之前,加强走访,配合贷款银行敦促企业及时将销售回款转入在该贷款行帐户,控制帐户进出;并从反担保措风险的化解包括风险的排除分散和转移。发出债务人可能违约的预警后,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协助债权人动员和催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争取减少债务人的负担,积极做好双方的调解工作;利用担保公司的人才和管理优势为债务人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保障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是使其走出误区,或利用担保公司的社会资源为债务人提供招商引资投资理财资本运作咨询,创造机会,使债务人摆脱困境,履行应尽的义务,将危机处理在出现之前,在战略上回避和转移风险的策略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业内法律法规的关注和前瞻性研究!目前,全国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参加再担保体系可以在代偿风险转变为实际损失时。由再担保机构来分担一部分损失,这样就将风险分散掉了尽量避免法律风险。不去涉及违法违规的业务,有些业务种类是违法或违规的,但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有许多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这些业务。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国家查处此类违规业务,开展此业务的机构就有可能面临灾难!在制度上分散和消除风险的策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来规避政府干预风险。3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1)完善与协议银行的风险承担比例,担保公司成立的初衷是提升企业信用,为银行分散风险,国外成熟的做法是根据担保额度的不同,担保公司承担50%~80%的保证责任,体现风险共担的理念。目前全国基本上是担保公司承担5100%的保证责任,且向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使这样有的银行还不愿和担保公司合作,这个问题不仅需依靠所有担保公司的共同努力,更需国家出台政策做出硬性规定来解决。再有利率浮动问题,有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银行应降低利率上浮幅度,让利于贷款企业,以吸引企业更多的与担保公司合作。(2)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业务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担保公司的业务量不断增加,担保项目的担保额度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其中有些业务在担保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对于这样的大业务,仅靠单个担保公司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担保公司应通过互助合作,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达到100%共赢的局面。加强同业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除传统的担保业务外,担保公司经手的大宗担保业务不断增多,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担保等。其中有些业务担保风险未必是主要的,而是合同或合作制度性需要,其中有些可能隐含着重要的商机。对于这些大宗业务,仅靠单个公司独家难以完成担保,应该通过行业内部的合作,通过联合共同担保,分散风险,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增强行业长期集体风险控制能力。(3)积极主动争取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我国目前分层次的金融体系中,缺少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担保公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体系结构性不足。政府为鼓励担保公司作为信用补充,出台了多种财税政策,
本文标题: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3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