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招聘有效性文献综述:招聘有效性的衡量方法:定义什么是有效的招聘我们理解指组织在招聘的过程中利用决策组织协调等职能来优化招聘活动的过程合理配置招聘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招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招聘目标简言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招聘到足够数量的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它需同时满足招聘时间’招聘成本招聘结果数量质量要求有效招聘的定义:美国学者GeorgeT.Milkovich等认为有效招聘就是组织在招聘的过程中,利用决策,组织,协调等职能来优化招聘活动的过程我国学者谭玲丽&王弘认为有效招聘是指企业能够通过招聘中的各项测试找到满足企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朱军,夏同雨(2006)认为有效招聘是指组织在招聘的过程中,利用计划&组织&协调等职能来优化招聘活动,借以合理配置各种招聘资源,提高招聘的管理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招聘目标的过程。杨倩,行金玲,李明(2006)认为有效招聘是指组织或招聘者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采取适宜的方式实现人&职位&组织三者的最佳匹配,以达到因事任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互赢共生目标。招聘实际上是企业与应聘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企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员工,应聘者也在挑选自己心仪的企业。因此,招聘有效性不是企业招聘阶段的一个孤立的概念,不仅仅是人才开发的源头,而且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秘诀%二&有效招聘的研究现状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招聘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许多学者对于招聘的研究都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开始的。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文献大多出自一些著名的工业心理学家之手,如夏特尔布朗和杰斯利、哈内尔等,他们侧重于解决个体层次的问题。之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国际人力资源研究和政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在过去十几年中最重要的三个研究方向。胡斯里德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具有“通用性”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该方法假定存在确定的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且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行为。其他一些学者也认同了这个假定,并列出十项工作归属于最佳人力资源管理,胡斯里德另外增加了三项,这十三项中与招聘有关的就有两项:招工频率和选择录用。美国学者GeorgeT.Milkovich等认为有效招聘就是组织在招聘的过程中,利用决策,组织,协调等职能来优化招聘活动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基于招聘结果来评价招聘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基于招聘成本来评价招聘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基于新员工的质量来评价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基于招聘渠道、方法来评价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文献综述国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学者开始对有效招聘进行研究,我国对有效招聘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专门针对招聘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招聘有效性理论、招聘有效性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1.2.1招聘有效性理论文献综述-国内:我国学者徐君(2002)在分析企业招聘存在的通病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人员有效招聘的对策,具体包括:合理制定用人计划,进行公开招聘;考虑招聘不同人员对招聘渠道的选择;细致,严密的组织招聘;分析应聘者的动机,注重德才兼备;面试与测试相结合。章颂红(2005)提出招聘有效性的原则:即适用,双向选择,与企业文化相适配,效率优先,公平公开的原则,认为要从招聘渠道和招聘规划设计方面提高招聘的有效性。此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位的招聘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更有利于有效招聘研究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如:陈韩梅(2005)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人才的分析,提出了企业招聘物流人才的知识技能标准体系。刘小红,王成宇(2005)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物流企业人才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存在误区,认为物流教育要针对物流企业人才的现状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张晓骞(2006)认为有效招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准确界定企业人才,二是树立招聘营销观念,选聘标准明确合理,三是选择合适招聘队伍,建立规范的招聘体系,四是兼顾长远利益,礼退落选人选孙文静(2006)认为员工招聘作为现代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以人的判断和互动为基础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种种博弈问题和博弈现象,她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和模型对招聘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胡星(2007)从防范人才过度流失的角度谈论如何进行有效招聘,并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出现,以往受到赞赏和欢迎的注重“圈住人才”、“留住人才”的传统用人观念和科技人才政策必将受到挑战。朱正亮、陈珍珠(2007)提出要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招聘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充分认识招聘工作对企业的重要影响;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选择合理的招聘渠道和方法;建立明确的招聘目标、建立科学的选拔标准以及招聘质量考核体系。谭玲丽、王弘(2006)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了1994年至2006年8月发布在CNKI全文数据库的34篇有关企业有效招聘的文章,对有效招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他们认为未来有效招聘的研究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各个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效招聘的研究,特别是作为具体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应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注重对有效招聘的研究。第二,对于招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受主观印象左右、技术操作失灵等,现在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需要企业和理论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探讨。第三,进一步加强有效招聘的理论研究。当前学术界对有效招聘的效度界定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很难形成一致性意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一步加强有效招聘的有关理论研究十分必要。第四,专业研究人员在有效招聘研究方面,应该更加密切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深入企业,进入企业的招聘流程,做实地调查研究,以提高研究理论成果的质量水平和对企业招聘的指导价值。第五,可以更加注意角度,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还要注意从应聘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在招聘中如何构筑双方的共同利益,从而成为全面的有效招聘。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被运用于人力资源的研究当中,比如产生于心理学领域的胜任力、被引入人才招聘分析的博弈论和价值工程理论。目前,以胜任力来鉴别高绩效者和优秀员工的方法逐渐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流行起来,且在招聘、甄选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概念。他认为,所有与成功有关的心理或行为特征都可以看作是胜任力,例如:①知识: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②技能: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③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出的形象;④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⑤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⑥动机/需要: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麦克利兰认为,通过某些个人特征和胜任力可以将高绩效者鉴别出来。随后其同事波雅提兹1982年撰文将胜任力定义为“个体的潜在特征,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的方面,或者他(她)所运用的知识体”。经过多年的研究,“胜任力”的内涵也逐步发生了许多变化,罗茨(1999)更是提出了一个胜任力方程式:胜任力=智力+教育+经历+道德规范+/-兴趣胜任力的研究及应用在我国有关领域也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例如,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不同层级岗位要求的胜任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发面试和笔试问题;此外,一些政府人事部门和专业招聘网站已陆续开发出一系列的人才测评工具,其测评的项目包括: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实用性格特征测评、职业兴趣测评、事业驱策力测评、管理人员逻辑推理测评、敏感性与沟通能力测评、创新能力测评、解决问题风格测评、行政职业能力测评、领导者能力结构测评、经理人员资格测评等。这些人才测评工具的开发,为企业量化测评求职者的胜任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游戏论。它是一门研究相互影响着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在国内,博弈论的发展方兴未艾,从文献中可以看到招聘和激励这两块微观职能部分是博弈论研究的热点,对于招聘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进行解释。比如在管理层与招聘人员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招聘人员努力工作的条件是必须在他们采取偷懒策略所能获得的报酬之上,再获得足以弥补努力工作比偷懒所付出的成本的增加额。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招聘人员的个人原因造成的招聘无效,必须给予招聘人员适当的激励,以避免其消极怠工。激励形式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因人而异。价值工程理论就是说,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和成本的变化,使使用价值最大化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提高功能、降低成本。这就是企业管理中被称为“大高低”的目标管理原则,即大价值,高效能,低成本。将价值工程理论引入人才招聘中,就是通过招聘人员有效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得招聘人员的使用价值最大化,通俗点说,就是花最少的成本和时间,为企业招聘到尽可能多且合适的人才。其实这也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1.2.2招聘有效性评价体系文献综述最初关于招聘有效性的评价,集中于招聘方法和招聘渠道的选择是否有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中就体现出合理运用招聘方法的重要性。他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归为16种,其中四种与招聘有关,分别是:①招聘时以正确的方式挑选到合格的员工,直接有助于提高组织竞争力;②高工资,吸引更多合格的求职者,减少流失发生,表明企业重视员工;③内部晋升,给员工提供“好好干”的诱因,并能给员工一种公平和正义的感觉;④长期观点,通过对员工的长期聘用获得更为持久的企业竞争力。我国许多学者也从招聘方法或招聘渠道的选择上研究了招聘有效性的评价指标。王海东(2004)认为做好员工招聘工作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第二,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第三,做好岗位定员和岗位说明书;第四,用改革的思想促进招聘,用招聘的机制推动改革的发展裴敬(2006)认为双向选择只有利于招聘方,另外,招聘条件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忽视内部招聘以及招聘人员的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招聘效果,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姜邵平,张斌(2006)认为有效招聘的关键要素包括正确理解企业人才概念;坚持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将招聘建立在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详细的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通力合作;提高招聘人员的素质;确保招聘中的诚信问题等具体到招聘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我国目前有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张一驰在《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一书中就提出可以考虑用一些客观因素作为指标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包括不同来源申请人的招聘成本、不同来源申请人的素质、不同来源的新员工的业绩、不同来源的员工留职率以及不同的招聘者招聘来的员工的业绩的差异等。他参考GeorgeT.Milkovich和JohnW.Boudreau的观点建构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招聘评价体系,详见表1.1。他认为,所有的评价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在花费的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为工作岗位找到的招聘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许多学者对于招聘的研究都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开始的。表1.3员工未来工作绩效预测方法的效度系数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的预测方法根据当前绩效预测未来绩效的方法智力测验0.53工作试用0.44个人简历0.37背景调查0.26实际工作0.18面试0.14培训和实际工作成绩0.23学术成果0.11教育背景0.10兴趣0.10年龄-0.01工作实例测试0.54智力测验0.53同事评价0.49以往工作绩效评价0.49专业知识测验0.48评价中心0.43我国的学者中,陈育庆认为招聘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看是否能及时招到所需人员以满足企业需要;二看是否能以最少的投入招到合适人才;三看所录用人员是否与预想的一致、适合公司和岗位的要求(而不是面试时觉得不错一经试用才发现不行);四看“危险期”(一般指进公司后的6个月)内的离职率。曹红月(2005)等人编著的《人
本文标题:招聘有效性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