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特色郭文娥20119
题目:因地制宜以情激趣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陕西省白水县北关逸夫小学郭文娥北关逸夫小学自96年立校以来,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更新、逐步完善和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出校园文化新亮点。通过让学生讲家乡事,唱家乡歌,写规范字,画家乡印象,编校本教材,观家乡名胜等多种形式,在校园文化墙中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施,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精髓和潜力,让校园文化扎根肥沃的家本土壤,感染熏陶师生,激发爱家豪情,并逐步使本土文化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别具特色的新亮点,也为学生的习作训练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当爱家情怀如涓涓细流流露于笔端,便催生了新的活力。一、讲家乡事了解人文风情挖掘本土资源,首先从宣传家乡人和事开始。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历史悠久,古称彭衙、粟邑。在建制230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曾孕育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仓颉造字、杜康酿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也为现代的人们追古思幽之情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盛景。春秋时期的秦晋彭衙之战、明末王二起义、李自成的七克白水之战,解放战争中的壶梯山战役为典型的国共拉锯战,彭德怀率军武庄集训等演出一场场兵家逐鹿的历史话剧。随着西部大开发,外资企业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昌盛苹果包装公司等相继建成投产,白宜白澄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胜利竣工,白港大厦、华贸大厦、圣都大酒店、金苹果花园小区等项目完工,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今日已成为一个充满商机和活力,让各路企业家大展雄风的用武之地。白水是神秘的,白水是神奇的,白水是开放的,白水是一方资源丰富的宝地,白水是一方涌动活力的热土。期间有多少事可圈可点,有多少人可歌可泣。为了让孩子们立足家乡地,胸怀强家志,心藏家乡事,甘为家乡人,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我爱白水”“我是白水人”“家乡情”等主题演讲,还通过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校园网页,班级橱窗,教师板报,校园文化长廊等广泛宣传白水人文风情,多角度讲述和宣传白水古今名人轶事,如古有白水四圣,今有全国劳模郭辽东,优秀教师郭振海,有志青年侯景涛,苹果大王刘炳辉等的感人事迹,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和带动每一个孩子,从小立志,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言献策,争光出力。二、唱家乡歌抒发爱家豪情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其次从唱家乡歌曲入手。家乡歌曲都是根据本土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编写,唱起来亲切感人,领人豪情满怀。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我们学校要求音乐教师把家乡歌带进音乐课堂,让孩子们放歌白水,学唱我们家乡的歌,如《我们白水人》《渭北明珠——林皋湖》《啊白水苹果》《仓颉颂》《谷雨》《刘炳辉——咱果农的贴心人》《中华方块字》《中国苹果之乡圆舞曲》《天南地北白水人》等,孩子们在嘹亮的歌声中唱出了作为白水人的热情与豪迈,每一首优美的歌曲都抒写着白水人民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真诚赞美,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恰当选择并有机渗透本土教育资源的做法,使学科教学获得内外巧妙的衔接,打造了本土特色课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双赢效果。三、写规范字缅怀仓颉圣祖仓颉,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中华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作为仓颉故里的炎黄子孙,写好中华汉字更是无可厚非。学校重视利用这一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学生们从小要写好。我校重视学生规范字的书写,并积极开展了写好规范字“六个一”活动。即每课一写;每周一练;每次作业一得分;每次考试一得分;每学期一次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写字星”。在每周一的“听音乐写规范字”活动中,教师辅导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笔法要领,学生在悠扬柔美的音乐声中写字,即提高了素质,又陶冶了情操。学校还开设有书画兴趣活动小组,从一年级就教孩子们练习毛笔字。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身为“字圣”仓颉故里的一员,写好规范字,就是对圣祖的深切缅怀。四、画家乡印象描绘心中蓝图挖掘本土资源离不开对家乡印象的认识。学校德育处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以“我心目中的白水”为主题的家乡印象描述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仔细观察,找出自己心目中的白水印象,并把它画下来、拍下来或写下来,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作品展。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一个个具有白水标志的家乡印象,有又红又大的白水苹果,有魅力四射的白水夜景,有奔放豪迈的广场喷泉,有高大雄伟的白水大桥,还有威严挺立的仓颉像,古色古香的仓颉庙,风景如画的林皋湖,锋利无比的白水菜刀等,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同时,还有些同学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画出的家乡印象有敞开的下水井,被踩扁的垃圾桶,高大的电厂烟囱等等。也有的同学画出了家乡未来清澈的河水,高大的楼房,完全现代化的教室等,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并描述着自己对家乡现在的印象,描绘着自己对未来家乡美好的憧憬。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优秀绘画、摄影及作文80余篇(幅)。本次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白水,增强了他们作为白水人的自豪感,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告诫他们美丽的家乡要靠我们白水人民共同维护,有损于家乡形象的事坚决不能做,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好服务家乡,建设家乡。五、编校本课程弘扬地方文化挖掘本土资源,创建地方特色,提升学校文化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家乡白水的发展和变化,增强爱家爱国之情,我们几经论证,尝试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资源,把组织学生编写校本课程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学生利用节假日,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古稀老人,查阅档案馆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自己动手,搜集本土文化资料,亲身实践,返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成立编写小组,编写校本课程。学校每两年就组织学生编写一期融当地文化和时代发展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从开发至今,已经历了六个春秋,先后编写了三期,共55册,其内容涉及“美丽的校园”“璀璨的文化”“驰名的特产”“旖旎的风光”“兴旺的百业”“愉快的劳动”“良好的习惯”等家乡文化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同时这一实践成果也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市县评为科技创新成果奖。尤其是建国六十周年华诞编写的“庆六十华诞,为祖国献礼——可爱的白水”系列丛书,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编写过程中,师生通过调查走访、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参与体验等多种形式共同搜集资料,共同设计,共同编写,每一本书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校本教材也成为我校地方课的主要脚本,这些内容寓教育于活动中,寓活动于教育中,并不断拓展深化,与教学活动对接,与民族传统文化对接,与时政教育品德教育对接,相互依托,相互搭手,有抓手,有扶手,有血有肉,脱离了简单的说教,学生喜闻乐见。通过实践,既增强了师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也践行了我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六、观家乡名胜增强家乡情感我们都深深地知道本土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底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而本土文化的浸润则更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亲身去体会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育囿于课堂,而应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比如: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如去白水方山森林公园,去渭北明珠——林皋湖,去仓颉故里仓颉庙,去风景秀美的云台山,去古色古香的杜康沟等,还有带孩子去风光旖旎的铁牛河,只有使孩子们获得感性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使本土文化真正地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并得以传承。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孩子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当地的文化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增进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自然而然地萌生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挖掘本土文化应着重于激活本地的教育资源使之有效地得以开发与利用。“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这是教育家杜威说过的一句名言。众所周知,传统的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本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本土文化素材是校园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本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习作教学发展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立足于本土文化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本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本文标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特色郭文娥201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5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