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骨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骨膜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当骨发生损伤,如骨折时,骨膜又重新启动成骨功能,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如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生都是红骨髓,因此,临床常选髂前上嵴或髂后上嵴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椎骨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尾骨。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位。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关节。如锥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经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7颈椎: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胸椎: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侧面上、下缘分别由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间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于此作腰椎穿刺术。骶骨: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肋:第1~7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体: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其中。肋软骨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颅,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颅骨围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脑颅骨:脑颅由8块脑颅骨围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面颅骨:面颅由15块面颅骨构成。面颅骨包括成对的骨和不成对的骨,成对的骨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眶:可分上、下、内侧、外侧四壁,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2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骨性鼻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空的腔隙,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上颌窦: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体位不易引流。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比面颅大得多。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颅囟主要有:前囟。后囟。蝶囟。乳突囟。上肢骨:(一)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二)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肱骨分一体及上、下两端。1.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2.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3.下端较扁,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1.上端有朝向内上前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有肌肉附着。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大转于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关节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一、直接连结可分为:(一)纤维连结1.韧带连结2.缝;(二)软骨连结1透明软骨2.纤维软骨联合;(三)骨性结合:两骨间以骨组织连结,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二、间接连结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除了具备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项基本结构外,一些关节为适应其功能还形成了特殊的辅助结构,这些辅助结构对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都有重要作用。1.韧带:是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束,有加强关节的稳固或限制其过度运动的作用。2.关节盘和关节唇:是关节内两种不同形态的纤维软骨。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关节半月板。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如髋臼唇等,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3.滑膜襞和滑膜囊:有些关节囊的滑膜表面积大于纤维层,滑膜重叠卷折并突入关节腔形成滑膜襞。有时此襞内含脂肪,则形成滑膜脂垫。在关节运动时,关节腔的形状、容积、压力发生改变,滑膜脂垫可起调节或填充作用。滑膜襞和滑膜脂垫在关节腔内扩大了滑膜的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有时滑膜也可从关节囊纤维膜的薄弱或缺如处作囊状膨出,充填于肌腱与骨3面之间,形成滑膜囊,它可减少肌肉活动时与骨面之间的磨擦。脊柱(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之间籍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1)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成人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胚胎时脊索的残留物。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既坚韧,又富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23个椎间盘的厚薄各不相同,中胸部较薄,颈部较厚,而腰部最厚,所以颈、腰椎的活动度较大。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的则与此相反。其厚薄和大小可随年龄而有差异。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图2-4)。2)前纵韧带是椎体前面延伸的一束坚固的纤维束,宽而坚韧,有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3)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窄而坚韧。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1)黄韧带,位于椎管内,为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2)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移行。3)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棘上韧带是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前方与棘间韧带相融合,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而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称为项韧带。项韧带常被认为是棘上韧带和颈椎棘突间韧带的延续,向上附着于枕外隆凸及枕外嵴,向下达第7颈椎棘突并续于棘上韧带,是颈部肌肉附着的双层致密弹性纤维隔。4)横突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纤维索,部分与横突间肌混合。5)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作轻微滑动。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间连结的惟一关节。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胸廓上口—较小胸骨柄上缘,第1肋,第1胸椎椎体围成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第12胸椎,第12及第11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膈肌封闭胸腔底。胸廓除保护、支持功能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颅骨的滑膜关节为颞下颌关节,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如果张口过大且关节囊过分松弛时,下颌头可滑至关节结节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也称盂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虽然关节盂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仍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肩关节的这种结构形状增加了运动幅度,但也降低了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对其稳固性起了重要作用。肩关节囊薄而松弛,肱二头肌长头腱就在结节间滑液鞘内穿过关节囊。关节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囊的前壁和后壁也有数条肌腱的纤维加入,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囊的下壁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分滑出,发生前下方脱位。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三轴运动,肘关节:(1)肱尺关节。(2)肱桡关节。(3)桡尺近侧关节。上述3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倾斜,两侧髂4前上棘与两耻骨结节位于同一冠状面内,此时,尾骨尖与耻骨联合上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骨盆腔也称为固有盆腔,该腔内有直肠、膀胱和部分生殖器官。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髋臼的周缘附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髋关节的关节囊坚韧致密,后面包罩股骨颈的内侧2/3。使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骨折之分。关节囊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强。髋关节可作三轴运动。由于股骨头深藏于髋臼内,关节囊相对紧张而坚韧,又受多条韧带限制,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但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以适应其承重和行走的功能。髋关节囊的后下部相对较薄弱,脱位时,股骨头易向下方脱出。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有:(1)髌韧带,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2)腓侧副韧带(3)胫侧副韧带(4)腘斜韧带,可防止膝关节过伸。(5)膝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与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后交叉韧带,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限制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限制胫骨后移。肌肉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较细小,收缩较慢,但作用持久;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较宽大,收缩较快,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持久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另一端则为止点或动点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头正常的位置,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颏舌骨肌:在下颌舌骨肌深面,起自颏棘,止于舌骨。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
本文标题:期中解剖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