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文积累;语感;思维;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姚竹青老师把语文教学内容分解为六项,培养学生的六项能力:识字、写字、作文、办报、朗读、演讲本次考试试卷由3部分组成:填空选择、阅读理解、作文第一部分填空选择:主要包括字词、文学常识、背诵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共24分;第二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共36分;第三部分是作文,60分.1、字词考试范围是课文下面注释中课后练习中所有注音的字及词语,要求掌握音、形、义,有的字是多音字,如“和”,有的形声字时常被读半边,如“苦心孤诣”“锲而不舍”“杀鸡儆猴”还有些生字如“蹙眉、须臾、撰文、卷帙、龇牙,缥缈”。不少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写错,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字义,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上次刘占泉先生讲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一个范例,如井然有序,猝不及防,结合语境讲,既让学生理解了语义,又牢牢记住了字形。我们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抛开了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写了也不理解到时候还不会。关于词语听写《大语文教学法》172页2、文学常识主要是名家名篇,作家作品朝代(或国别)。3、默写,主要是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我们学了四首古诗,三则神话,两篇短文,背诵篇目要注意正确的书写,其基础是正确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把学生容易错的字事先讲清楚说明白,然后默写,一定让学生对照书自己先检查,错的字让他找出来,将正确的字写四五遍,加深印象。这样比老师收上来判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查过之后老师再查,看看有哪些人还有那些字还在错,再重点找。这里我想说说写字,开学初的时候我们曾要求过,每周要有一节练字课,每天练一篇字,教师要有检查,有评判,开展一些活动如:评优、展览、欣赏,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著名的语文教师姚竹青老师,在要求学生练字的时候,先让学生练正楷,描、拓两个月,然后让学生照着写两个月,再让学生背着写两个月,学生的正楷就连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练行楷,也是这样练,但有了正楷的基础一般两个多月就行了。这样经过一年的练习,学生的硬笔字有了质的飞跃。姚老师还注意激励学生,设立几个等次,小能人,高级小能人,超级小能人,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有奔头,在你超我赶中越练越爱练。我想这些方法值得老师们借鉴吸收。现在半年过去了,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了,学生们的字是不是有长进,经过这次考试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如果这次不行,希望下学期有序有法安排这项工作。4、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考察他在人际交往中能否根据对象和场合,连贯得体地表达。还有就是语言的运用,语句的衔接与使用。用这种方法检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第二部分是阅读题,包括文言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5、文言文阅读9分中考考的是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包括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翻译,范围是课下注释和课后练习中的。文言一分都不该丢。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书,读熟会背以至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6、记叙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脉络的把握,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对重点语句的品味理解,以及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题我们以读书笔记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共两个阅读材料,27分。多少年的经验表明现代文阅读是最容易失分的题。13册记叙文阅读教学学习的重点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品味语言,理解情意把握思路,理清顺序;记叙的情和理(记事)叙述中的想象和夸张;朗诵整体把握就是要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内容,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此要从开学初明确要求培养习惯。要带着学生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笔记内容包括:题目、作者、生字注音、生词解释,扫清文字障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标段落顺序、读出每段的精彩处疑问处和核心句,品味和咀嚼语言;总结每段大意的归纳——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尽快把握全文思路;概括中心;说出阅读感受、体会。这些内容在我们的阅读题里都有体现。说到读书笔记,就不能不说说如何利用读书笔记。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之上。2007年11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占泉先生在密云五中用刘淑阁老师的班,为我们上了一节令人回味无穷的示范课。刘老师讲授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利用读书笔记(在上这节课之前,刘淑阁老师像以往上课那样布置学生读两遍书,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圈点读书,极巧妙地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了字词的含义。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画出来,抄下来,查出来,背下来,这算扫清了文字障碍,讲课时我们就可以不管了。而刘教授的做法是在领着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生字词,在黑板的南侧写的“辨、蓦、裸”,以“猝然而至”的“猝”为例,他告诉学生这是个形声字,一边表形,一边表声,一只狗突然跑出来,边说边写并用红笔突出形旁。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字。读到“井然有序”问学生是什么序,学生结合课文明白了是妇女儿童先走、男人后走的顺序。学生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的内涵,在书写时也就不容易写错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怎么处理,刘教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体会到它们的精妙与生动。在圈圈点点抓字词的同时,又让他们理清了故事情节:肇祸——救人——沉于海,并在极富感染力的范读中让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可谓一箭三雕一举三得!最后避开讨论船长死得值不值这个无谓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船长的英雄主义精神,抒发对船长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篇小说,凸显的乃是“英雄”的主题。倘若没有船长的自沉于海,还会如此感人吗?——需要尊重作者的立意和主题,否则很容易误读。所以我要极力避开讨论那个“值不值”的问题,以免把课上乱,把学生的思想搅乱。倘若带着学生去争辩所谓“值不值”的问题,就背离了作品内涵和作家初衷,我以为是不明智的,很容易把教学引上岔路,把一幕感人的悲剧变成课堂上乱糟糟的闹剧。我尽量躲开麻烦,想全力沿着作品本身的逻辑和情怀去演绎,和学生们一同呼吸课文里氤氲着的“英雄的空气”,——唤醒让如今这个商品大潮汹涌、英雄主义遁逃、不敬业行为泛滥给威压着、淹没着的内心世界。”如何尊重文本,如何使用文本,这是一个范例一节课刘教授都在引导着学生读书,通过读,学习字词、理清情节、感悟人物,而这些又不是这节课的终极目标,他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他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去吸收语言的营养,同时涵养学生的心灵。领着学生通过读去感悟,读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培养语感的过程。最后留作业:以海难中任何一个生还者的身份给哈尔威船长写封信,可以化用文中的语言。为了支持读,还要让学生去写,而写又是学生发展思维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课的写应该以文本为依据,刘教授留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借用或化用文中的语言。它使学生又一次回归文本,让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运用文中的精彩语言,同时在写作中进行自我教育,体现了执教者的智慧和匠心。如何借用文本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习运用,刘教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发现学生在借用化用拼接的过程中学习的意识是多么强,运用语言的能力显现的是多么充分。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的一种捷径,但我们对此认识得不够深,学生的写作没有与文本密切结合起来。刘教授的课没有个别提问,除了漂亮的板书,没有借助任何光电声乐等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热闹的形式,这也正是老师们认为不可学之所在。当然用与不用这些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但就这节课来讲,没有这些对他的课没有任何妨碍,相反我们觉得他上的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一节好的语文课重在求“真”求“实”,而这节课做到了。刘教授给我们的启发是准确把握学情,教授的课完全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之上,没有无谓的时间浪费。用刘教授自己的话说,他上的是一节规规矩矩的语文课,目的就是想给老师们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但是有一部分老师没有明白,认为学不了,也学不来:这也许就是我们和大家的距离。课后刘淑阁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刚开始学生有些不适应教授的讲法,但后来适应了,明白了,理解了人物的“英雄”形象。于是刘淑阁老师将刘教授的教法稍作调整后(先抛出问题再让学生去读书对关键词语圈圈点点),在另一班执教这篇课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但也启示我们,不管多么好的经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借鉴和吸收。现代文的阅读不是选自教材,但与语文教材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它不能靠死记硬背,考的是我们的迁移能力,如果平时的功夫没有下到,这道题学生做起来肯定很吃力。扎扎实实用好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大家介绍一些名师的做法:大语文教学法创始人——姚竹青姚竹青,中学高级教师。浙江临安人,资深教改者,工作在河南新乡铁路第一中学,曾荣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新课改先行者。他从1977年开始在新乡铁路一中教中学语文,教学伊始就踏上了教学“变法”长征路,“十年磨剑”,创立了“大语文教学法”;“十年怀胎”,产出百万言“竹青丛书”。引起强烈反响,被专家们誉之为“珍品”、“奇书”、“惊世骇俗的好书”、“具有特殊品格的书”,“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杰作”。;因此有“姚竹青世界”之语和“姚竹青现象”之说。他明确提出了自己“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的教育观;“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的教师观和“立体化、动态化、多彩化”的教学观。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就其实质而言,中小学的语文课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课,而是一门实践课。谁都明白,凡是实践课,光听教师讲,学生不亲身实践不去练,是不成的。姚竹青老师认为,所谓大教育,是大写的“人”字教育;是唤醒人的意识,引爆人的内在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小主人,是指有几分独立自主精神的现代少年,他们能做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而不是时时处处一切都指望父母,依靠老师,仰赖他人。小能人,是指有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现代少年,而不是只知道听大人话的乖孩子,只知道埋头做功课的小书呆子,只知道事事靠大人的低能儿。小强人,是指这样的现代少年,他们首先具备了小主人的品格和小能人的本领;他们还具有比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尤其可贵的事:他们更有做自己认为正确的该做的事情能够说干就干立刻行动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别人议论讥笑,坚持做到底的恒心和毅力。姚竹青在叶圣陶思想“教是为了不教”的启发下,依据自己的体会把教改思想归结为这样一句话:“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具体来讲就是把教学的重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上。在讲和练二者中间,特别注重练,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笔、动情作练习上。我的阅读教学教学生练些什么呢?目标很明确,主要是训练三种能力:一是朗读能力,二是识字能力,三是读书自学能力。任务也很明确,就是通过教学把所教学生一个个全都培训成为朗读和识字这两个项目的等级小能人(按不同的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超级四等)。在课堂教学中平均每节课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作练习,而且每节课作的练习都比较集中,比较单一。平均每两节课(有时是一节课)一定要教完一篇课文。一般的教学程序是,第一节预习
本文标题:期末复习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