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公共课XX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
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怎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简介•“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有两个词源,一说源于拉丁文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说源于拉丁文socius(喜好社交的)。•据文献记载,最早是1753年德国本笃派传教士安塞尔姆·德辛(1699-1772)在与别人争论时,把承认“人具有社会性”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1803年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安尼在《驳斥反社会主义》一书中使用了“社会主义”,抨击了当时盛行的个人主义,把社会主义解释为“由上帝安排好的传统的社会制度”。•19世纪二三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派、欧文派)开始把“社会主义”一词用做他们向往的与资本主义大不一样的一种新社会思潮和社会制度的名称。•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候,只是称自己的学说为“共产主义”。到19世纪60年代时,在马、恩著作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词已经通用,都指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新社会制度和新社会形态。•1878年,日本政论家福地源一郎在《邪说之危害》一文中,第一次用古汉字把英文socialism意译为“社会主义”。20世纪初,“社会主义”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中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一篇文章里最早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综上所述,从词源来说,“社会主义”是作为“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简言之,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1→2→1)(正→反→合)•社会主义是在继承资本主义精华的基础上产生的用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病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创立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世界。•资本主义精华: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民主自由、完备法治、先进的教育理念,等等•列宁的公式:“乐于接受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列宁文稿》第3卷)•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病:资本剥削、阶级压迫、经济危机、大量失业、政治倾轧、军事冲突、社会犯罪、精神空虚、损人利己、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等等等等•••社会主义的四个层次和演进历程:•第一,社会主义思潮•第二,社会主义派别•第三,社会主义运动•第四,社会主义制度•思潮→派别→运动→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也有国别特色吗•普遍性与特殊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二、主要内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既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借助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搞资本社会主义;也学习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思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合法性的最新论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过去,我们注重从历史必然性出发来论证党执政掌权的合法性,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旧的合法性论证模式面对现代社会变化了的境域,其说服力已疲软。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问题在这个时代被凸显。•科学发展观——发展合理性的论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深化和矫正。•第二,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打破了“重物轻人”、“GDP崇拜”、“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发展观。•——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制度组成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制度体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问题和出路•成就:•初步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经济实力:指标时间GDP总量世界排名占世界经济份额1978年2683亿$第15位1.8%2010年5.8786万亿$第2位9.5%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问题)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百姓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四是地区间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行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五是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距离民主法治国家还有漫长道路要走。•六是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但道德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七是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八是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但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占优势的长期压力,全球化趋势下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加大,内外统筹要求更高。•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严重失衡经济发展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内外发展不平衡•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失衡:民主法制建设滞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失衡:信仰缺失、诚信缺失•发展建设与社会建设失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出路:•真正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真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为什么要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1、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理想动物、理念动物•2、认清当代中国社会(国情)的需要•3、研究生合理自我定位的需要三、怎样学习《中特》课•1、理论联系实际•2、中国联系世界•第一,将世界的普遍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第二,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第三,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应有自己的地位和贡献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军工、印钞等;自然垄断的行业,如电讯、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城市交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保险等;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如大油田、大矿山、大石化、重要电子企业、重要国家实验室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即劳动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2、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怎样体现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1、“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新概念,它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等各个方面。2、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七大提出“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环境问题令人瞩目酸雨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温室效应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推动节能减排。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加强宣传教育。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点)•问题一:民主的基本含义的不同视角•——从权力与权利看:民主是权利本位的价值选择。•民主首先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从权利意义上看:民主是一种权利及权利制度体系。民主一方面把权利作为其价值追求,一方面又把权利的价值追求落实在相应的制度安排中。•——从民主的内容看:民主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邓小平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国宪法上确立
本文标题: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公共课XX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