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未来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1]
教案学校:定西小学年级:一年级科目:品德与社会授课老师:吴晶妮1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计划(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社会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节次12.27---3.2班级里的悄悄话323.5---3.9班级也是我的家533.12---3.16班级小公约243.19---3.23春天在哪里353.26---3.30打扮春姑娘564.2---4.13和春姑娘一起玩274.16---4.20春天里的保健484.23---4.27我们多幸福294.30---5.4手拉手过“六一”2105.7---5.11快乐的一天3115.14---5.18我的身体3125.21---5.25呵护我们的身体3135.28---6.1我长大了1146.4---6.8认识夏天3156.11---6.15炎热的夏天2166.18---6.2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3176.25---6.29过一个愉快的暑假2187.2---7.6期末复习22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3二、教学理念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三、教学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5教室里的悄悄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班级物品是大家共有的,懂得爱护班集体物品。教学重点:知道班级物品是大家共有的。教学难点:懂得爱护班集体物品。教学过程:1、老师可根据书中的图画创编故事,激发学生兴趣。2、讲一讲我们听到的悄悄话。3、我们来演“悄悄话”。引导学生直接看书,理解书中的内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和学生观察到的不同情况排练课本剧。4、班级物品小调查:(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物品的状况做一次调查。(2)借助拼音、图画等方式完成调查表。(3)在活动中注意安全。5、去哥哥姐姐的教室参观:(1)请哥哥姐姐介绍日常管理经验。(2)讲一讲参观的感受。6、修复班级损坏物品:(1)紧密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照搬。(2)当遇到学生能力不能及的工作时,应及时取得家长的帮助。(3)做到文明有礼,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7、小结本节课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运用观察、调查的方法,了解班级物品损坏情况。2、通过听故事、情景创设及交流,引导学生明理,培养其爱护公物、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3、能自觉爱护公物,选择工具,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4、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并知道其用途,尝试自己去美化教室。教学准备:1、教师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公物损坏的调查及爱护公物应从哪些方面做起的活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61、欣赏图片2、板书课题二、活动内容1、听老师讲故事。将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编入故事,创设情景,引学生进入情境。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3、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出示调查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化认识。4、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与生活发现,想办法修补损坏的公物。并创设情景,学会选择工具。5、拓展认识,发展思维,让学生的认识回归生活,并在生活中践行。三、总结诵读儿歌,深化思想认识。板书设计教室里的悄悄话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班级物品是大家共有的,懂得爱护班集体物品。2、通过听故事、情景创设及交流,引导学养其爱护公物、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知道班级物品是大家共有的。2.能自觉爱护公物,选择工具,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师: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在我们的班级中,每一样物品都是属于我们全班所有,是我们大家的公共物品,那最这些公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展示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清查班级物品的状况。(2)对每件公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可借助拼音及图画)3、情景模拟(1)教师提出几个情景,并且尽可能地描述清楚;(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进行情景表演。例如:有同学讲班级的清洁工具使用后,随意丢在户外场所,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3、课堂小结作为班级的成员,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去爱护我们班级的公物。班级也是我的家第一课时7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事例中感受到班级生活的快乐、团结互助的精神。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分享快乐。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情感。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回顾将近半年来在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教师:儿歌导入。前不久,我们学了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我有一个新的家》。我们一起来背背,我喜欢我们班。有老师,有伙伴,一起学,一起玩。老师像爸妈,你我他是一家。(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全班集体照)。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班级的教室一角创立了温馨的家图片展览,同学们看到了有哪些照片呢?(幻灯片展示)生:有运动会的照片展览,有漂亮教室照片展览,还有孩子们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的照片。教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知道每个照片背后都发生了怎样故事?生: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为了班级取得第一运动会上努力比赛的场景。生:有每天认真完成值日,互帮互助的场景。生:还有学生装扮自己的教室,你帮我助的场景……。二、师生谈话,引申话题教师:在你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生:快乐的心情。(给予红花奖励)教师:在你困难的时候,得到同学、老师的帮助,你的心情是怎样?生:高兴的心情,感激的心情。(给予红花奖励)教师: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主动去帮助别人,别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心情?生:同学会是感激的心情。自己又是十分快乐的心情。(给予红苹果奖励)教师:是啊!每天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你给别人帮助,别人给你帮助的大家庭之中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生: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给自己鼓鼓掌,鼓励一下)三、课堂小结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图片体会取得胜利时喜悦心情,体会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取得别人帮助时感激之情,同时自己又主动帮助别人时的愉悦之情,明白给予帮助和接受帮助都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81.使学生知道班集体的组成以及班集体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认识到搞好班集体人人有责,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教学重点:1.知道班级物品是大家共有的。2.懂得爱护班集体物品。教学过程:一、说一说:我们的班集体有哪些人组成的?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是谁?(使学生知道班级的组成,班主任与我们关系最密切。)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第7页“看一看,说一说”中的问题。(1)我们的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受过哪些奖励?老师和同学都作了哪些努力?你参加过哪些班级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本班和自己的情况举例回答。教师预先要对各项活动有所了解,可以及时引导。)(2)在班里,你最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不喜欢什么样的同学?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手同学欢迎的人?(要求学生只说不喜欢的品质、性格、习惯,不要指名道姓地说不喜欢某个同学,应对事不对人,体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3)自己默默地想一想:“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朋友是较多还是较少,或者没有知心朋友,我将要与谁交朋友。”(只想一想,不要求回答)。教师小结:大家都喜欢和爱学习、爱集体、爱帮助同学、诚实、守纪律、爱好广泛、开朗乐观有幽默感的同学交朋友;如果这样的同学多了,我们的班集体就能够成为一个团结友爱快乐的集体。三、做一做你准备用自己的双手为教室做些什么呢?说一说,做一做。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能动脑筋,与同学合作,有创意地装扮教室。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制作心愿树教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愿,希望别人帮助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去帮助别人,我们怎样让其它的孩子知道我们的想法呢?生:我们自己可以去告诉他们。生:我们还可以写出来。教师:我们现在就拿出白纸板来制作自己的心愿树。我们可以把心愿树分成两部分。一个心愿树上写出自己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另一个心愿树上写出希望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教师:请同学们在实现自己心愿的旁边画一棵红苹果。9生:制作心愿树。(教师巡视,放轻音乐)教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心愿树展览给大家?生:(拿到实物投影仪展示)这是我的心愿树。我希望给班级一份礼物,给老师提供教学时使用的教鞭。更希望小丽同学辅导我的学习。(奖励红苹果)生:我希望帮助力量小的同学值日。我希望在没带学具的时候,有人借给我。(奖励红苹果)三、全班交流。教师:每个同学都希望在这个班级当中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又能够主动去帮助别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对这些孩子大声说:谢谢!板书设计:班级也是我的家心愿树我为别人别人为我互帮互助快乐集体四、课堂小结通过心愿树制作,使孩子体会到从自己力所能及事情去帮助别人,体会帮助别人带来愉快心情。而在这个集体之中,个人的能力又非常有限,又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要心存感激。只有在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会在班级中生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学会合作的精神。2、能动脑筋,与同学合作,有创意地装扮教室。教学重点:通过多个自主活动的空间,引导孩子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自己行为过程,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做一做。通过动手装扮美丽的家——我爱我班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爱这个班级。我们能为这个班级做哪些事情?小组讨论。(师巡视)生:我们教室后面有个书柜,我们要捐书充实教室的一角。生:我们要将零用钱收集起来,购置一些新的教室清洁用具。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要积极鼓励,不要嫌弃他们,组成互帮互助小组,共同进步!三、全班交流。教师: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自己的集体。四、课堂小结10从说到做,有步骤地完善自己对集体的热情之情,对待同学像兄弟姐妹,对待老师好比父母一样,对待集体的每一样物件都好比自己家的东西一样要爱惜,从实际行动来做到我爱我班。第五课时教学目标:学写邀请信,尝试与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热情、自信、有礼貌。教学重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去主动观察、去思考、去总结、
本文标题:未来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7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