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控制性详细规划2(课件).
(1)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原编制办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设施多属于公益性内容,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被侵占或者被忽略,控制性详细规划出于对公共利益保障责任,需要更加明确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包括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落位、小型公共设施设施的布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规模、附加建设条件、服务半径等控制要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序号类别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公顷)布局位置建筑面积(平方米)其它控制引导要求街坊编号地块编号1教育科研23医疗卫生45文化娱乐67体育89行政管理1011社区服务12。。。。。。总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序号类别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公顷)布局位置控制与引导要求街坊编号地块编号1给水设施23雨、污水设施45供电设施67电信设施89供热设施1011燃气设施1213环卫设施1415消防设施16。。。。。。总计设施控制图则(2)强调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这就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做较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其中包括对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3)强调了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强交通的规划研究与设计控制。在规划实施实施过程中设计到地块开发容量、人口容量等指标都与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规划调整时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块边界控制时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公共交通的场站布局、站点位置、交叉口形式与渠化措施将有可能在实施、改造与整治时缺乏足够的城市空间,许多设施被忽略或无法落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证明,这些方面的控制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北京的控规地块交叉口放宽的渠化处理方式►渠化交通【channelization】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重庆适应山地道路特点的局部展宽段渠化处理方式(4)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明确提出需要进行管网综合。主要是保证市政设施配套,并作为地块开发条件的重要参考。(5)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要求。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集约使用土地的需要,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原有的控规编制要求普遍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中也基本上未考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影响。在规划管理的实施操作中,会出现许多争议问题和灰色空间,因此,急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提出科学的控制要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包括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地下人行通道、地铁车站、结合平台广场的地下服务设施等,并通过有机的组织将这些地下空间串联起来,成为辅助服务系统。(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2)2006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二条条纹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新《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3)2006年6月1日《关于落实新建住房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应对拟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套型结构比例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落实到新开工商品住房项目。”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强制性内容的确定应满足以上三项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已经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技术文件及相关规划成果;规划范围已经编制完成的各类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技术文件;地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管理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措施等规划编制和管理文件,地方规划与建筑管理相关标准,如居住区配套、配建停车、公共安全防护、城市形象与风貌管理等系列规范与准则;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1:1000~1:2000),相关遥感信息地图和影像图;规划范围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土地利用现状资料(1:1000~1:2000),规划范围及周遍用地情况,土地产权与地籍资料,包括城市中划拨用地、已批在建用地等资料,现有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历史保护、风景名胜等资料;道路交通(道路定线、交通设施、交通流量调查、公共交通、步行交通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市政工程管线(市政源点、现状管网、路由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公共安全及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资料;建筑现状(各类建筑类型与分布、建筑面积、密度、质量、层数、性质、体量以及建筑建筑特色等)资料;土地经济(土地级差、地价等级、开发方式、房地产指数)等现状资料;其它相关(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地质灾害等)现状资料。规划调研资料汇总形成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搜集的基本内容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基础上,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规划建议。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威胁与机遇。对现有重要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等用地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能的规划调整动因、机会和方式。基本分析内容应包括:区位分析、人口分布与密度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建筑现状分析、交通条件与影响分析、城市设计系统分析、现状场地要素分析、土地经济分析等,根据规划地区的建设特点可适当增减分析内容,并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在必要的条件下针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研究。现状分析内容、成果、图纸及研究报告编入规划成果附件。调研与分析的基本要求调研成果的审核机制:由于调研成果直接影响到控规编制的科学性,许多城市在编制程序上增加了调研成果的审核,具有借鉴意义。1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应在规划范围内提出详细的土地使用规划方案,综合考虑片区功能区划、交通组织、土地经济、城市设计、设施配套以及相关保护规划要求,形成土地使用规划总图,详细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与不同产权单位的用地界限、用地性质和用地面积,并提出土地混合使用的方式与标准,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用地细分控制在土地使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用地细分,结合山体、河流、道路、防护地带、产权界限、用地性质等自然与人工边界进一步划定。用地细分应根据地区区位条件,综合考虑地方实际开发运做方式,对不同性质与权属的用地提出细分标准,原则细分后的用地应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基本控制地块,原则上不允许无限细分。用地细分的大小尺度应结合城市不同地段、不同性质功能等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通则式的标准作为指导,体现公平性。用地细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单元开发和成片建设等形式,可进行弹性合并。用地细分应与规划控制指标刚性链接,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应提出控制指标做相应调整的要求,以适应用地细分发生合并或改变时的弹性管理需要。编制内容要求3建设控制建设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强度、密度、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一般应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后退、建筑间距、绿地率、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空间环境要求、建筑小品等一系列控制指标与控制引导要求。在规划中应以公平、公正为原则,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综合考虑用地布局、用地形式、地块大小、城市设计要素、土地经济因素以及现状自然地理特征等,进行针对性控制。4城市设计引导梳理城市设计系统,确定涉及片区的相关城市设计要求,并将其落实到规划地块的具体控制指标中。根据地方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可单独形成片区城市设计导则与街坊城市设计指引,对地块开发建设的具体行为提出必要的城市设计引导要求。5交通规划与控制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交通规划,其内容包括确定城市道路系统(各级道路红线、断面、控制点坐标与标高);明确交通(步行、车行、公共交通等)组织方式、地块出入口位置和交通渠化措施,确定交通设施(公共停车、配建停车、公交场站等)建设要求并明确其空间权属关系。6公共设施配套控制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控制要求,主要包括非市场行为的公益设施项目,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定位、规模、控制标准、控制要求等内容。规划应明确其用地边界与系列控制指标,无法落位应明确相关配建要求与服务半径等内容。已经或正在编制各类专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应依据该专项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给予落实和衔接。7市政设施规划与控制根据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各项市政基础设施,明确各类市政设施源点位置、边界、规模与建设标准,确定各管线(路由)走向、位置、管径(宽度),并进行管网平面综合与竖向综合。已经或正在编制各类专项市政设施规划的应依据该专项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给予落实和衔接。8其他控制要求根据相关规划(如历史保护的相关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落实相关规划控制要求;根据国家与地方的相关规范与标准落实“五线”具体的控制范围与控制要求;竖向设计应包括道路竖向和场地竖向两部分内容,道路竖向应明确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以及道路交通设施的空间关系等。场地竖向应提出建议性的地块基准标高与平均标高,对于地形复杂区域可采取建议等高线的形式提出竖向控制要求。根据城市安全、综合防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建议和开发控制要求。(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规划依据与原则;规划范围与概况;适用范围;主管部门与管理权限等。)(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包括用地分类标准、原则与说明;用地细分标准、原则;控制指标系统内容;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一般控制要求;道路交通系统的一般控制规定;配套设施的一般控制规定;“五线”控制内容、控制方式、控制标准以及一般管理规定;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及一般管理规定;竖向设计原则、方法、标准以及一般性管理规定;地下空间利用要求及一般管理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管理需要提出的其它通用性规定等。)(3)城市设计引导(包括城市设计系统控制;具体控制与引导要求等。)(4)关于规划调整的相关规定(调整范畴;调整程序要求;调整的技术规范要求等。)(5)奖励与惩罚的相关措施与规定(6)附则(包括规划成果组成;使用方式;规划生效;解释权;相关名词解释等。)(7)附表(一般应包括《用地分类一览表》;《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表》;《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表》;《各类用地与设施规划建筑面积汇总表》;其它控制与引导内容或执行标准的控制表等。)规划文本内容与要求规划图纸内容与深度要求(1)规划图纸1)位置图(比例不限):反映规划范围及位置,与城市重要功能片区、组团之间的区位关系,周围城市道路走向,比邻用地关系等。2)用地现状图(1:2000~1:5000):标明自然地貌、各类用地范围和产权界限、用地性质、现状建筑质量等内容。3)土地使用规划图:(
本文标题:控制性详细规划2(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8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