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际金融制度与国际金融市场(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第四篇国际金融制度与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内容:第十三章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第十四章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联盟第十五章国际金融市场第十六章国际银行业与国际金融机构第十七章国际资本流动第十三章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一般而言,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确定;(3)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的确定。其中,国际储备资产是基础;汇率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它制约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其他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货币制度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可以从储备资产的形式和汇率制度两个角度来划分。按国际储备分按汇率制度分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信用本位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形成: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形成于1880年类型(1)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所实行的货币制度,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类型第二节国际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流通中货币全部是可兑换的银行券,国内禁止黄金流通。虽然银行券可在一定数量之上向发行人兑换黄金,但纸币被普遍接受,只有一小部分银行券被兑换。(3)金汇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位币流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相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31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这段时期,除美国继续实行金币本位制外,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1.黄金执行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4.价格水平长期稳定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业已形成的国际金本位制无法运行。各参战国均禁止黄金输出,并实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的措施。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5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这就大大削弱了其它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战后初期--1922年,经济与金融会议--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危机袭击--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是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各国组成相互独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等。1943年7月美、英两国分别提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国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又称布雷顿森森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2、规定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提出的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3、实行固定汇率制。4、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5、取消外汇管制—经常项目下。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1.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2.实行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制度”3.运用两种方法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短期失衡——由IMF提供短期信贷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来解决4.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缺陷缺陷:1.国际储备的增长和对储备货币信心的矛盾—“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2.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资产享有一种特权地位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3.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而忽视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4.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会员国的通货膨胀5.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责任不对称(一)20世纪60年代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所采取的措施二战后初期:美元荒(DollarShortage)。进入50年代后:美元灾(DollarGlut)。1960.10月:爆发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DollarCrisis)。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为缓解美元危机,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黄金总库(goldpool)2.“借款总安排”3.货币互换协定4.黄金双价制(two-tierpricesystemofgold)5.创设特别提款权(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对进口商品增加10%的附加费。2.史密森协议(TheSmithsonianAgreement)要内容是调整美元同各国货币汇率的比价和扩大平价波动范围。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关于特别提款权问题的有关规定。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第四节牙买加体系1.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2.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主流3.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综合调节。在牙买加体系下,主要是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IMF的干预和贷款以及动用国际储备资产等方式来综合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二、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牙买加体系又被称为“无体制的体系”。该体制对维持世界经济运转有以下作用: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清偿力和对储备货币信心的矛盾。2.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多种汇率制度安排能够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敏反应,使汇率对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选择更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牙买加体系的缺陷:1.汇率的经常波动不仅影响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严重化。2.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国际收支失衡局面日趋严重。第十四章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联盟第一节货币一体化货币一体化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货币领域实行协调与联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货币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单一货币,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并统一货币金融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联盟国家已发行了统一货币——欧元,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做出了典范。欧盟与欧元1、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意大利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EMS):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际,欧洲经济共同体有关国家为了减少世界货币金融不稳定对区内经济的不利影响,也为了实现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目标,欧共体在1978年12月5日的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EMS的建议。1979年3月,EMS正式建立,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简称ECU)。(2)稳定汇率机制(简称ERM)。EMS通过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的双重机制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简称EMF)。使成员国能够在必要时有能力干预市场,稳定汇率,以及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3、欧盟与欧元的建立: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根据《马约》,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第一阶段主要开放市场,第二阶段协调经济政策,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1999年1月1日之间开始,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的独立的中央银行,即最迟于1999年实现统一的欧洲货币。1995年12月中旬,欧盟各国首脑在马德里会议上确认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实施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期。欧元启动1999.1.1取代欧洲货币单位ECU,作为储备、投资、计价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2002.1.1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2002.7.1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欧元成为欧元区市场流通中惟一法定货币欧元启动的影响1.挑战美元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改变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力量对比,对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有直接影响2.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挑战3.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4.欧元区内汇率风险消除,利率将趋于同一水平,将打破国家对银行业的垄断,银行在费用结构和利率水平方面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将提高,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欧元的稳定及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这些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欧元区11国在GDP增长率和失业率方面相差很大,使欧洲中央银行单一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难题;(2)由于传统、语言、文化差异、专业资格的相互承认和人员迁移的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3)货币统一与经济政策协调之间的平衡问题。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税收和工资系统,且不再拥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因此,如果没有财政、税收、社会劳工政策等方面的必要协调,将会发生麻烦。亚元区设想目前亚元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原因:1、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东亚国家之间差距很大。2、亚洲各国产业结构也表现出极大的悬殊,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大,如老挝达到51%、柬埔寨为36%,还是典型的农业国家;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的比例已经非常小,如日本只有1%。3、亚洲区除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不健全,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低。4、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方面看,亚洲国家之间差异更大。因此,缺乏像欧元区那样建立统一货币的基础,暂不具备形成最优货币区的条件。第十五章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国际金融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上讲,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国际间进行资金借贷与筹集的场所或领域。广义上讲,国际金融市场泛指国际间借入或筹集资金、买卖外汇和黄金等各种金融活动的场所或领域。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由市场所在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市场所在国货币借贷业务,其业务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欧洲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范围不受国界限制,主要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使用的货币不限于市场所在国的货币,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都可作为使用的对象;•交易活动也很少受市场所在国法令、规章的限制的国际金融市场。2、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3、按照融资渠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制度与国际金融市场(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