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家电的变迁(2010-01-1012:29:09)转载▼标签:黑白电视机大阅兵彩电锦州杂谈分类:杂感拼盘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国庆节。今年“十·一”恰逢祖国60华诞,基于“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必阅兵”这一不成文的老传统老规矩,今年的10月1日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此外还有阅兵后将在晚上举行的盛大焰火晚会等等为祖国母亲60华诞所举办的一系列盛大庆祝活动。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因此这几天购买电视机的人也就特别多,近几日闲着没事,上街逛了逛诸如大商集团锦州百货大楼、中百商厦和大润发等市内几家较大的商场、超市,发现其家电柜台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特别的火,人们争相购买超薄等离子高清晰彩色电视机,虽然节前市场火爆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今年家电市场之火爆较之往年还真是有着它不同的特殊含义,记得昨天在百货大楼家电柜台前,一位购买等离子高清晰彩电的老者毫不隐晦地说:“本来家里已经有一台大屏幕彩电好好的还能用,但今年是咱们国家60年大庆,有大阅兵这样的盛世大典的现场直播,不但直播而且还免费提供高清晰电视信号,因此,就是单单为了看大阅兵我也要买一台”。从这位老者的这番话当中不难看出,今年的“十·一”大阅兵不仅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亮点和焦点,而且由此也促进了诸如电视等家电市场的火爆。看到这些,不由自主地又使我想起了25年前通过电视看大阅兵时的情景:那是1984年10月1日国庆节那个时候,那一年恰逢建国35周年,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国家建国3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当中所取得的成就,中央决定那一年的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这是自1959年十年大庆25年后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这么大规模的国庆盛大阅兵,因此为全世界所瞩目。1949-1959十年间,每年10月1日北京都会举行天安门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由于那个时候老百姓家里没有电视机,因此除了从收音机里收听庆祝实况转播外,就是事后观看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记得那一年10月1日的上午,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那可真可以称之为是万人空巷,人们大多停止外出坐在家里,打开电视机观看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国庆大阅兵。由于那个时候彩电还尚未普及,为此,大多数人也只能通过黑白电视机观看大阅兵的现场直播。虽然电视不带色儿(念sai),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已经就很满足了。记得当时与我家同住一个楼的我们单位的一位退了休的老同志曾经对我说:“五十年代那会儿不像现在,那个时候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虽然如此,但那个时候不象现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因此,每当到了10月1日上午10点钟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的国庆大典的盛况,虽然在直播中播音员都会准时将阅兵乃至群众游行的各个程序一字不拉地向听众进行解说和播报,而且为了能够使听众在收音机旁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担任现场直播的播音员也能够尽可量地使用丰富一点的词汇进行解说,但即便这样那毕竟也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少肯定是有点缺欠和遗憾。现在好了,有了电视,可以坐在家里看国庆大阅兵了,虽然不是带色儿的,但较之原先听广播那会儿相比,就已经挺不错了……”。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那次,全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大多都是通过12英吋或14英吋这样的小黑白电视机来收看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的。从我们单位这位老同志的这一番话当中,相信大家伙不难看出,这电视在百姓生活当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现如今,电视机不但已经达到家家都有,而且看电视也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活。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还没有电视机的时候,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可谓真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匮乏,那个时候人们每天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后,除了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再就是一趟房左邻右舍街坊四邻聚到一起下下棋、打打扑克(那个时候还不兴打麻将)或互相串串门侃侃大山唠唠嗑,除此之外也再没有别的什么了。自(一九)四九年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这种情况可以说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七十年代末随着电视机在家庭的普及这老百姓才真真正正有了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在电视机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中国的老百姓平时也就是通过这样的老式收音机每天收听新闻和文艺节目。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会儿,人们的收入仍然很低,每人每月的工资仍然也才只有几十块钱,而当时就是最便宜的12或14吋的黑白电视机也都得四、五百块钱才能买得下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这电视机就开始在平民百姓的普通家庭当中开始普及了呢?要想解释这一问题,我们不妨透过在当时我们这些百姓家庭当中所发生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可以得出结论。大家知道,在十年文革那些年,大多数家庭都有初中毕业后到农村上山下乡的子女,随着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七十年代末有关知青新政策的出台,这些上山下乡的知青在这一时期逐渐返城并由其家长所在单位安排工作上了班,这样的话,不少家庭在其收入方面就会有所增加,你比方说在子女为参加工作之前,家里只有(父母双亲)俩人挣钱,而其子女一旦参加了工作,那么一家当中就不止是俩人挣钱而是三人或四人挣钱,而在当时这些当子女的还未结婚成家自己单过,这样的话,每家每户的日子较之从前就相对宽松了许多,也就为购买电视机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在那一时期购买电视机的尤以这些家庭居多,你像在此之前《忘不掉的记忆》那一篇当中我所提到的我们家的老邻居徐大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先买的电视机。当然,这样的家庭在当时虽然很多,但即便再多也不是绝大多数,充其量也才只占50——60%,而另外一部分家庭又是怎么购买的呢?要想解释这一问题,就不能不多费点笔墨聊一聊咱们中国的一大现象,在咱们中国,特别是在咱们这些被戏称为“草民”的老百姓当中,自古至今就有个老传统,那就是随大流,当然,这随大流囊括了边边角角方方面面,而这其中也包括诸如购买电视机这样的生活琐事。在当时,看到左邻右舍、单位同事不少人购买了电视机,每天下了班坐在家里喝着茶水美滋滋地欣赏着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与其相比,自己家里却没有电视机,这就不免在这些人当中会有些许失落感,基于此,无论是从攀比的角度还是其他方面,都会促使其想方设法地也弄它一台电视机。基于这方面考虑,于是乎,在当时这一帮子还没有电视机的人家就开始想办法了,或自己省吃俭用攒点(钱)之后在朝亲友借点,或花少量钱买零件找人组装一台等等吧,总之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象先买电视机的那些家那样自己家也能够早日拥有一台电视机。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会儿,各大商场家电柜台购买电视机的人总是那么多,特别是每到周末礼拜日那天就更是如此,柜台前不但是人山人海,而且这电视机还卖的特别的快,是每隔十来分钟二十几分钟的一会儿就能搬走一台,当然,这一会儿搬走一台的也并不都是有钱人,如我上面所说这大部分人还是随大流省吃俭用攒钱或借钱购买的电视机。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是晶体管或进口集成电路电视机,但也仍有少量类似照片中这台由天津生产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这样的电子管电视机销售,较之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电视机)这种电子管电视机不仅耗电量大而且开机还特别的慢,用起来很不方便。在当时,为了看电视,除了购买电视机之外,有一部分人还选择了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买零件找人或自己组装电视机,较之购买整机,这种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明知之举,你看,在当时12或14吋黑白电视机较为普及,而这类电视机当时的市场零售价是少则四百多元多则五百多元,与此相反,如果你不购买整机而买零件自己组装,那只须二百块钱左右就可以搞定即可解决问题,这样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电视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基于此,在当时不少人选择了自己购买零件组装电视机这条道,而我大舅和二舅我这两个舅他们俩人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在1982年电视机已经较为普及在城市里已经差不多家家都有的时候,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大舅和二舅家里还一直没有电视机,基于此,外公外婆为其各自掏了200块钱并由大舅亲自动手来组装两台12吋黑白电视机。对了,有件事儿忘了说了。大家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锦州在工业发展方面连续创造了诸如全国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第一根锦纶丝和第一支塑料花等数个全国第一,因此被国务院授予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称号,可以说在解放后才刚刚十几年这么短的时间里锦州就由一个在解放前毫无工业基础的一个纯消费型的城市一跃发展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城市,这和锦州人所一贯具有的“敢为人先,勇于牺牲”的锦州精神是分不开的,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锦州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敢为人先,勇于牺牲”的锦州精神却一直延续至今,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因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全国还没有几家生产电视机厂家的情况下,我市领导决定上电视机生产这个项目,并将大舅所在的原锦州无线电四厂更名为锦州电视机厂,经过全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1980年5月,由锦州人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图像稳定、伴音清晰洪亮的“羚羊”牌12吋黑白电视机顺利下线,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电视机生产不得已下了马,但在该厂的仓库里却仍然有一批从外壳、显像管到一些细小零件等全套电视机零配件,这样就为诸如该厂职工等需要组装电视机的那一绷子人提供了方便,记得当时无论是该厂职工还是一些与在该厂工作的人认识的人,只要是想组装电视机都会求他们从该厂购买零件,而大舅也就借这个机会为自己同时也为二舅各自组装了一台12英寸小黑白电视机。你还别说,经大舅和舅妈之手所组装的这两台电视机这质量还真挺不错,不仅图像清晰稳定,伴音洪亮,而且还质量可靠稳定耐用,你看,自从上世纪的1982年组装完毕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他们两家先后各自购买彩电那个时候前后十几年的光景,中间基本没有经过什么大修,因而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正常收看。可以说,在当时那个时候,在人们经济条件还尚不算宽裕的情况下,这么做也挺划算,这正如当时我们街坊一位老太太所说的:“少花点钱,装上一台(12吋黑白电视机)对付看它几年,将来(等到时机成熟那会儿)再买彩色的(电视机)”,可以说,这位老大娘老大妈的这些话说得挺在理儿,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样做,是既不耽误看电视,同时在经济方面也不受什么影响。文章写到这儿,我不说相信不少朋友肯定又会问我:絮絮叨叨你说了这半天,竟听你唠叨什么12吋小黑白电视了,难道那个时候连一台彩电都没有吗?这位朋友,你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的确确是黑白电视机一统天下,但即便这样在市面上在老百姓家里也不是一台彩电也没有,记得当时在锦城电视机最大的卖场锦州百货大楼三楼东侧的家电柜台前,由全国众多电视机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各种款式品牌的黑白电视机非常之多,至于多到什么程度,这么跟你说吧,在当时诸如锦州百货大楼等锦城各大电视机销售专营店所销售的黑白电视机占整个电视机销售的98%至99%左右,当然除此之外,这彩电也不是一台也没有,我清楚地记得从(19)80年到(19)83年那会儿,各大商场所摆放的彩电也就那么一两个品牌,不仅品牌少而且还全都是日本进口的,你像什么“东芝”、“松下”、“日立”等等在当时中国家电市场所销售的彩电全都是一码日本进口货一统天下。不但品种少得可怜,就是规格也只有两个,那就是14英寸和20英寸,至于说到功能,这么跟你说吧,不要说与现如今彩电相比,就是与头些年不是多功能而只带遥控的彩电相比,它也是略逊一筹,唯一胜过黑白电视机的那就是将黑白电视机所使用的旋钮式高频头改为琴键式预调记忆装置,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由于价格昂贵(当时一台进口14吋彩电其价格为1500元左右,一台20吋彩电价格更贵,2000元左右)再加上人们收入跟不上去,因此,在当时数量和品种规格少得可怜的彩电基本上无人问津。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当时摆在商场家电柜台货架上的彩电一般也只有一两台,且不像众多黑白电视机样品那样为了吸引顾客而成天开着机播放着由电视台传来的电视节目,可以说,在那个时候能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