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杨浦区2011年高三化学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卷和答案
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杨浦区2010学年度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2011.4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1—3页)和第Ⅱ卷(第4—8页)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第I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P-31S-32Cl-35.5K-39Ca-40Mn-55Fe-56Zn-65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日本核电站附近检测到放射性原子131I。关于131I原子和127I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互称为同位素B.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它们相差4个质子D.它们的电子数相同2.下列氮原子结构的表述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表明同一电子层电子能量有差异的是A.B.C.1s22s22p3D.3.以下物质的工业制备所用主要原料(括号内物质)不符合事实的是A.碘(海带)B.溴(海水晒盐后的余液)C.乙烯(乙醇)D.顺丁橡胶(石油裂解气)4.下列仪器名称规范、正确的是A.三脚架B.表面皿C.镊子D.瓷钳锅5.苹果联建公司用价格更低的正己烷代替酒精清洗电器零部件,已造成许多工人中毒。关于正己烷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芳香烃B.有毒C.易挥发D.难溶于水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如右图,某同学将KClO3、浓盐酸、镁粉装进试管中,塞好胶塞,片刻后在管外点燃镁条,产生耀眼的白光,立即发现胶塞剧烈冲出。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A.制取氢气并检验其纯度B.制取氯气并检验其纯度C.验证氯酸钾的氧化性D.验证光对氢气和氯气反应的作用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7.以下反应都有钠的化合物生成,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Na2O2与水:NaOHB.NaNO3加热:NaNO2C.金属钠与甲醇:CH3ONaD.NaNO3与浓硫酸微热制硝酸:Na2SO48.以下物质的分离方法错误的是A.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蒸馏B.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浓溴水,过滤C.煤焦油和粗氨水的分离:分液D.分离溶液中微量的Fe3+和Cu2+:纸上层析9.对由X、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2Y2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是离子化合物,则阳阴离子个数比肯定不等于1:1B.若由分子构成且有Y-Y键,则肯定是非极性分子C.若溶于水时有X-Y键的断裂,则肯定是强电解质D.若X、Y原子间的共价键键能大,则熔、沸点肯定高10.如图,在置于空气的容器里盛有NaCl溶液,再放入缠绕铜丝的铁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铜丝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B.铁钉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C.NaCl的存在能加快铁钉的腐蚀速率D.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棕色物质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量为ag的R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NAB.12g石墨含有NA个碳原子C.31g白磷分子(P4)中含有6NA个共用电子对D.30g葡萄糖含有NA个碳原子12.关于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水准管上提,液面高于量气管且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B.可用来测定气体摩尔体积C.可用来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D.用CCl4代替水,测得氢气的体积更准确13.已知H+(aq)+OH-(aq)→H2O(l)+Q(Q>0)。若向三份等体积、0.1000mol/L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l、Q2、Q3(单位: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Q1>Q3>Q2B.Q1>Q2>Q3C.Q2>Q3>Q1D.Q3=Q2>Q114.已知-NH2呈碱性,-CONH2呈中性。分子式均为C7H7O2N的以下有机物,对其性质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①甲物质既有酸性又有碱性②乙物质只有碱性③丙物质只有酸性④丁物质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由23Na、35Cl、37Cl构成的11.7g氯化钠中,37Cl的质量为A.1.75gB.1.85gC.5.25gD.5.85gCOOHNH2OOCHNH2CONH2OHNO2CH3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0沉淀的质量NaOH溶液的体积100110V(NaOH)(mL)16.10克Fe2O3、SiO2、Al2O3混合物加入足量的100mLxmol/L稀硫酸中,过滤,然后加入10mol/L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如右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滤出的物质为SiO2B.可求出x的值C.可求出Al2O3的质量分数D.可求出Fe2O3的质量分数17.25℃时,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C.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呈中性的溶液中:c(Na+)>c(Cl—)=c(CH3COOH)D.pH=4的NaHA溶液:c(HA-)>c(H+)>c(H2A)>c(A2-)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18.在铜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用苯甲醇制得了苯甲醛,同时还有氢气生成。分离出铜后,检验该苯甲醛是否是纯净物可用的方法是A.定量分析--测熔点B.定性分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定量分析--银氨溶液D.定性分析--新制氢氧化铜19.用普通圆底烧瓶将某卤化钠和浓硫酸加热至500℃,发现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卤化钠是A.NaFB.NaClC.NaBrD.NaI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至SO42–完全沉淀: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B.用硫酸铜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Cu2++S2-→CuS↓C.过量的Al2(SO4)3溶液加入NaAlO2溶液中:A13++3AlO2-+6H2O→4A1(OH)3↓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a2++2HCO3-+2OH-→BaCO3↓+CO32-+2H2O21.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右上表的数据,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不合理的是组别操作判断依据A盐酸和碳酸往碳酸钙固体中滴加盐酸观察有无气体产生B碳酸与苯酚往苯酚钠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C碳酸与苯酚配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比较溶液的pHDHCO3-与苯酚在苯酚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观察悬浊液是否变澄清22.由于实验误差,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常需要将多个实验进行对照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已知某脂肪酸(用R表示)有以下实验记录:组成元素官能团相对分子质量与碱反应加成反应C、H、O羧基、碳碳双键小于3002.493gR可被0.500gKOH中和1.247gR可与2.250gI2反应物质电离常数和溶解度(25℃)C6H5OHKi=1.28×10-10S=9.3g/100g水H2CO3Ki1=4.3×10-7Ki2=5.6×10-11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4页共8页则以下关于R的结论肯定正确的是A.R是一元羧酸B.R分子含一个碳碳双键C.R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8D.R的分子式为C18H32O2第Ⅱ卷(共84分)考生注意: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纸上填写清楚。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写在试卷上不给分。四、(本题共24分)23.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E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这2个电子所处亚层的符号是;请从物质的类别、化合价二方面归纳该元素+4价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请指出G的非金属性比E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写3点)。(3)E、G元素的原子均可形成与M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且E离子的半径更大,请解释。(4)A与氢元素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可能是(选填序号)。abcd24.已知溶液中: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42-。在含3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还原剂是;被还原的元素是。(2)写出b点到c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当溶液中的I-为0.4mol时,加入的KIO3为mol。(4)若往100mL1mol/L的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5.大气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和工业固氮(合成氨)是固氮的重要形式。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K表示平衡常数):N2+O22NON2+3H22NH3温度25℃2000℃25℃400℃K3.84×10-310.15×108200(1)固氮是指的过程,自然界固氮的另一途径为。(2)根据表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实际意义很小b.常温下,大气固氮与工业固氮完成程度相差很大c.两种固氮都是放热反应d.在常温下,大气固氮几乎不可能,而工业固氮很容易进行ADEGM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5页共8页vv逆v逆v逆v正v正v正v逆v正tt5t2t3t4t1t6t7(3)为研究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将N2和H2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的图像。下列有关条件改变(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t2可能是增加了原料的物质的量b.t4可能是充入了He气c.t5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d.t7时可能是升高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目前工业固氮采用的是哈伯法,即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左右的高温下,并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的新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不需要高温条件,可节约大量能源b.新法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c.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不同五、(本题共24分)26.用图示装置制取PCl3,在E中放入足量白磷,将氯气不间断地通入E,氯气与白磷就会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温度高于75℃)。已知:PCl3和PCl5遇水强烈反应,它们熔沸点数据如下:请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2)为得到氯气,若B中加入MnO2,则A中应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发现C中气泡产生过猛,需要进行的操作或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4)在反应开始时主要生成PCl3,而后来主要生成PCl5,原因可能是;从PCl3和PCl5的混合物中分离出PCl3的方法是(选填序号)。a.蒸馏b.过滤c.分液d.升华熔点沸点PCl3-112℃75℃PCl5148℃200℃EFDC高三学科测试化学试卷第6页共8页(5)生成的PCl3在G中收集,则F中盛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D、H所盛的试剂分别是(选填序号):C;D;H。a.饱和食盐水b.浓硫酸c.无水氯化钙d.碱石灰(7)如果E中反应放热较多,G处的导管可能发生堵塞,其原因是。27.某化工厂联合生产纯碱、镁、阻燃剂。以白云石(CaCO3·MgCO3)为原料冶炼镁:经高温煅烧生成的氧化物在还原炉中经1
本文标题:杨浦区2011年高三化学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试卷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3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