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成熟。在整体上对序言进行了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局部上对序言中唯物史观经典表述部分进行了解读,从而强化了对序言重点文本的研究。这种整体与部分、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研究,使我们对序言的文本具有了立体感,从而使我们对序言的思想具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篇序言由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和地点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属于文本主体部分,标题、署名、日期和地点属于非主体部分。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借以传达信息的载体,都反映了作者的目的和意图,但毫无疑问,最能反映作者目的和意图的是文本的主体部分———正文。因此,本文主要侧重于对正文部分的分析。这篇序言除了标题、署名、日期和地点三个部分外,正文部分一共由七个自然段组成。从文本结构看,这篇序言的正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作者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顺序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宏伟计划;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主要介绍作者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第三部分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作者自己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下面对各个自然段的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第一自然段的大意是介绍作者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顺序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宏伟计划。马克思在开篇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最后,马克思预测到了这个宏伟计划的艰巨性,他说:“至于能否按上述计划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就要看环境如何了。”第二自然段的大意是告诉我们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从个别上升到一般。马克思除了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这篇序言外,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了一篇总的导言,不过被他压下来了,原因是他认为,预先说出要证明的结论是有害的。因此,马克思认为认识事物,应该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他告诉我们:“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是讲述作者研究经济问题的原因,一个是理论动因,即马克思遇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苦恼;另一个是现实动因,即马克思遇到了对法兰西共产主义思潮进行评判的尴尬。关于第一个原因,马克思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关于第二个原因,马克思说:“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同时……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这两个原因,说明了马克思当时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能完全解释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以便作进一步的研究,从而解决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第四自然段的大意是作者强调自己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指导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并集中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为解决理论与现实的苦恼,通过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取得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唯物史观思想的初步研究成果,他明确指出:“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同时,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告诉我们,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剖市民社会,进一步研究物质生活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唯物史观。接着,马克思集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且明确告诉我们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唯物史观,“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由此可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虽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却是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需要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证实和完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又需要唯物史观这种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指导。第五自然段的大意是作者介绍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中断。首先,马克思介绍了形成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他指出:“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接着,马克思提到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和《哲学的贫困》,其中他认为,《哲学的贫困》一书第一次表达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论点,“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最后,马克思讲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中断。他说,关于《雇佣劳动》“这本书的印刷由于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离开比利时而中断”。在这里,马克思仍然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完善结合在一起的。第六自然段的大意,是作者介绍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过程中,由于生活的艰辛和时间的紧迫,使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时时间断。马克思说:“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学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时常为生活所迫,他无奈地写道:“但是使我所能够支配的时间特别受到限制的,是谋生的迫切需要。八年来,我一直为第一流英文的美国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作真正的报纸通讯在我只是例外),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时时间断。”可见,马克思进行艰苦的科学研究,除了要同资产阶级斗争之外,还要同艰难的生活甚至生存而斗争。第七自然段的大意,是作者要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多年诚实研究的成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马克思在回顾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之后,这样写道:“这只是要证明,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最后,马克思用但丁《神曲·地狱篇》一句名言结尾,他写道:“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以上是对序言的文本结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和意图,简言之,主要是向我们表明,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宏伟计划、艰辛经过和治学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马克思在这篇序言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虽然在文本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却不是序言的中心思想;马克思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讲唯物史观,主要是想说明他研究政治经济学需要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也就是说,唯物史观是手段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目的和研究对象,这一点,马克思在序言的文本中说的很清楚;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唯物史观经典表述在序言中的重要地位,它毕竟是唯物史观的科学严谨的集中阐述,毕竟是唯物史观成熟的标志。
本文标题:政治学批判文本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3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