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党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表现了我党建设思维的发展与转换,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我党越来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纳入整个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大道。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面向当今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的保证在于搞好制度建设。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已经提了多年,现在需要强调和明确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里包括着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我们以前往往偏重于把民主只当做一种与作风相关的命题来看待,例如把民主看做是让大家讲话,或者是领导者的开明等等,这当然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在加强我们党内民主建设中必须重视的。而重要的问题又在于,民主如果缺乏具体的制度,就难有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所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有重要的启发思考和指导探索的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就是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此,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力。所谓文化力,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文化力主要表现为: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艺术熏陶力等几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经济政治又反用于经济政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汇聚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对于国家而言,经济实力也不容忽视。既要加强政治文化,还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陈振轩一(18)
本文标题:政治小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3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