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松光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河南省松光民爆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LLG7.5.03-2012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版序:_____A_______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2011-01-05发布2011-01-05实施河南省松光民爆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ZJ4.2.3-05更改记录编号:序号文件资料标识页次更改处数更改日期经办人目录1.职责…………………………………………………………………012.管理…………………………………………………………………02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044.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055.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066.固体废物管理办法…………………………………………………077.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办法……………………………………………088.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职责…………………………………………149.附件:河南省松光民爆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污染事故报告单……20-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各级人员的环境保护职责、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管理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等管理办法。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2内容2.1职责2.1.1公司总经理是最高管理者,是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公司级会议,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并对本制度的贯彻落实负领导责任。2.1.2公司领导实行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并进行内部考核。组织本单位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确保职工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错误或习惯性操作引发污染事故。2.1.3公司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或监管队伍,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2.1.4公司安全处负责具体贯彻实施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配合节能减排办公室共同推进公司清洁生产工作,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各排污单位进行考核,负责组织对污染事故的调查,并有权力提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2-工作。2.1.5公司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确保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环境事件负责。2.1.6工程管理部门在组织新、扩、改建项目论证审查时,要将环境保护列入项目重要内容,确保环保“三同时”,并采用先进适用的污染物治理、防护技术。2.1.7生产处要将环保设施纳入生产设施的统一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对环保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正常运行负责。2.1.8党群办对厂区绿化维护负有兼管责任,将对厂区草坪、树木等的管理纳入考核,避免因兼管不善造成的草坪、树木等踩踏、坏死、丢失等现象。2.1.9公司所购原材料要确保优先选用清洁、无害、无毒或低毒的,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发生重大污染事故。2.2管理2.2.1公司各单位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安全处负责编制环保培训教材,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2.2.2公司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各单位在进行职工培训教育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职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专业技术水平。2.2.3安全处要对公司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计调查,并汇-3-总上报公司领导。2.2.4公司任何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毁坏花草、树木的行为向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举报。2.2.5公司各生产工序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努力实现废物综合利用。2.2.6公司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及防治,新技术研发应用,持续改善厂区环境状况。2.2.7生产车间必须保证环保设施随生产同步运行,环保设施或设备进行检修,须向生产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实施。环保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2.2.8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同时加强节水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现象。2.2.9固体废弃物应积极回收利用,禁止乱排乱堆现象,杜绝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2.2.10公司生产厂区及厂界绿化应以净化和绿化为主,兼顾美化,尽量采用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树种,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扩大绿化面积。2.2.11公司每年邀请环保局监测部门来厂进行监测,持续改进,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2.2.12公司安全处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环保设施运转使用情况及污染现象进行检查、指导,并对职工提出的环境问题予以答复,对于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4-2.2.13设置环保员,负责本单位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2.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2.3.1对于新、扩、改建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防治措施。环境管理部门在工程筹建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筹建部门在对项目进行论证时必须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防治措施,采用评价中提出的或优于评价中的治理工艺。2.3.2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一)工程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工艺设计应该积极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二)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工艺设施尽可能采用国家推荐的技术工艺,禁止采用落后的淘汰的技术设备。(三)工程施工阶段,筹建处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施工计划与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处环保科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5-(四)工程竣工后,试生产或试运行前,由筹建部门申请,督察室、安全环保处、设备机动处、设计管理处、安全科、生产使用单位等部门对设施进行验收,方可进行试生产或试运转。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2.3.3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应不低于国家规定。2.3.4未经安全处、生产处等有关部门的同意,各单位对现有环保设施不得私自拆除、改动、改造。2.3.5对于投入使用的环保设施应按照设计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其运行效果。2.3.6对于可能产生较大污染的部位、工艺,要查找产生污染的原因,改进工艺操作,加强人员操作,尽量避免污染。2.3.7公司各单位对于新、扩、改建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技术协议等)必须上报安全处一份备案。2.4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4.1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2.4.1.1污染物排放需根据政府规定的排污量进行管理。2.4.1.2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时,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6-2.4.1.3新、扩、改建工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及本制度第五章相关条款。2.4.1.4各单位必须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2.4.2防治废气、烟粉尘污染2.4.2.1各单位在生产工艺中易产生无组织的部位或场所,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收集和处理,在达到国家规定环保要求内,做到有组织排放。2.4.2.2禁止在厂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枯草、落叶、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单位有责任教育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2.4.2.3对露天堆放的粉料堆场,使用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粉料运输要采取加盖篷布等措施,禁止洒漏。2.4.2.4道路保洁清扫应当防治扬尘污染,清扫后的粉尘及垃圾及时运走。2.5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5.1合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2.5.2排放污水时,安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2.5.3新、扩、改建工程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7-及本制度第五章相关条款。2.5.4必须保证废水处理、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2.5.5溢流废水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排放标准。2.5.6出现水污染事故后,安全处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并向公司领导报告,再由公司办公室向政府部门报告。2.5.7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渣、废油、废酸、废碱或有毒液体。2.5.8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各种垃圾及其它废弃物。2.6固体废物管理办法2.6.1定义:2.6.1.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2.6.1.2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6.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2.6.2.1产生固体废物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2.6.2.2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2.6.2.3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积极-8-回收利用。2.6.2.4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垃圾分类,及时清理,禁止随意扔撒或堆放各种垃圾。2.7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办法2.7.1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致使污染物大量外泄的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厂区环境受到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受到危害,给公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2.7.2环境污染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2.7.3环境污染事故依据程度分为:2.7.3.1一般环境污染事故(一)定义:指由于管理不当、操作失误或环保设施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1倍以上(含1倍),3倍以下(不含3倍),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1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经济处罚。2.7.3.2较大环境污染事故(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事故:1、污染物排放超标3倍(含3倍)以上,5倍以下(不含5倍),或造成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事故。-9-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4、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1000元以上至5000元以下经济处罚,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用时对其直接主管视情节轻重予以100元以上至500元以下经济处罚。2.7.3.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污染物排放超标5倍(含5倍)以上,10倍以下(不含10倍),或造成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事故。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3、因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二)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5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经济处罚。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用时对直接主管视情节轻重予以5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经济处罚。对分管环保的领导予以100元以上至500元以下经济处罚。2.7.3.4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一)定义:凡符合下列情形
本文标题:松光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