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板块六专题二专题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题。(15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ARK)受广州日报委托,对509位广州市民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的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过去半年来,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行为明显下降,服装、IT产品、家用电器的问题明显上升。半数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尽管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已有明显下降,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消费者对消协的了解有所提高,而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向消协投诉过的消费者比例几乎翻倍。针对去年的热点问题——虚假促销行为,方舟本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消费者的反馈看,过去半年内,各项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可见国家针对店铺促销推出的多项规定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规范促销得到一定遏制尤其是在前期3·15的调查中了解到的“天天清仓甩卖”、“标高价再打折”等消费者最不满的虚假促销行为,在本期调查中,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有所减少。相比而言,“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使消费者买到不能使用的商品”、“商家拥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令消费者利益受损”则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两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是有所增加的。当被问及在购买哪些商品时会遇到较多的虚假促销时,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三者合计达72%。但是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情况分别从34%降到22%、从29%降到18%,均有明显下降,而服装(从去年调研结果的22%上升到32%)、IT产品、家用电器(从7%上升到12%)虚假促销情况则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IT产品,从去年的2%飙升到14%。本期新增药品保健商品的虚假促销调查,结果发现11%的消费者认为,此类商品也存在相当的虚假促销行为。半数消费者受困质量问题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其次是价格,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虚假、夸大的价格也是侵害其权益的重要问题,这与近半年来物价的大幅上涨有一定关系。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几大行业中,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最值得关注,但是相比上期来说,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去年的80.7%降到今年的56.5%),这说明经过这一段时间各方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质量更具信心。与之产生明显对比的则是医药行业的质量问题,消费者的关注度从28.1%大幅上升到43.5%。此外,对化妆品、保健品、手机、服饰质量等方面的关注度也有相当的提升。食品的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那么消费者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呢?调查显示,生产企业的品牌(22.8%)、购买场所的信誉(17.1%)、外包装(17.1%)、食品本身的色泽(16.3%)等,是消费者判断的最主要依据。选择安全食品最重品牌随着食品行业发展的正规化,销售场所管理的严格化,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对购买场所如超市、百货公司等正规渠道商品更信赖。其实多数无法从产品本身的特性去判断产品安全性的消费者,经常是综合考虑品牌、购买场所、包装、价格、说明书等方面来作出判断的。分别仅有12.2%和8.9%的消费者从国家授予的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进行了相关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向消协投诉过的几乎翻倍12315是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调查发现,有53%的消费者非常熟悉该投诉电话,相比前期上升了8.3%。16.8%的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损的时候向消协投诉过,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几乎翻倍。这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对消费者协会的认知度明显上升。(记者程维)1.下列对调查报告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调查报告的前两段属于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提示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将调查的目的、对象、方式和结果等呈现在读者面前。B.调查显示,对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虚假促销情况均有明显下降,这三者所占比例较低。C.调查显示,质量问题和价格问题仍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D.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性的依据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从国家授予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解析:B项,虽然明显下降,但三者的虚假促销问题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答案:B2.该调查报告是怎样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这篇调查报告的观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已经明确了本文的观点。文章从四方面进行了说明这个观点,每一方面都运用典型材料和精确地数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观点,切准回答的角度。答案:(1)运用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每个要点2分)3.本文在行文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了解行文方面的特点,如前呼后应、作铺垫、用某线索串起、小标题结构等等;其次,根据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出观点后,就用小标题从四个方面做了说明。解答此题需要找到回答的角度。答案:用分镜头式的小标题展示内容。(2分)这样写便于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调查的情况,便于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自己关注的内容;(2分)更便于行文,省去了衔接过渡。(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博士越多越好吗?肖舒楠刘跃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一国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至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王义遒曾问某高校博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26日,有删节)4.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A.如今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以及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使博士生教育迅猛发展。B.王义遒教授认为,如今部分单位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C.有学者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D.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至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解析:原文是“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答案:A5.根据文本,概括本文涉及到我国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2分)②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2分)③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2分)6.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板块六专题二专题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