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你选择夏季高原徒步装备
教你选择夏季高原徒步装备本文来源:1gear装备网鹰走过3次典型的7、8月份高原徒步活动。2007年龙眼探路,7月初,重装携带露营装备,全程露营和炊事。海拔从3000米到4800米不等,营地海拔最低3300米,最高4500米。全程无补给,原计划11天时间,最终8天8夜完成并在第9天凌晨出山。有向导,全程主要依靠向导带路以及帮助队员背负部分装备。2014年8底月至10月初,重装徒步川藏线,携带了露营装备但帐篷一直未用(沿途补给、住宿都可以找得到)。海拔从3000米以下到5000多米的垭口不等。全程沿途有补给,共徒步42天,从成都走至波密。2015年7月底,年宝玉则穿越,重装全程露营和炊事。4天完成,路途中有藏族牧民但未补给。海拔从4000米至4500米垭口。这三次活动,都是典型:夏季、高海拔、背负露营和炊事装备、携带食物的徒步活动。并且我都有意识的观察队友和记录自己的装备情况,现将装备心得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分享给朋友们。首先,对于未去过高原的朋友们,要先了解高原的气候,多啰嗦几句:高原上,其实很难分清春夏秋冬。即使是夏季,白天太阳晒着的时候可能穿短袖,晚上一起风穿羽绒都嫌冷。高原上,小气候特别多。走川藏线时,就在一片大太阳的天气下,走了半小时中雨地带,前后都是太阳,就那一小段路是在下雨。记得第一次在拉萨时,突然下起小冰雹,前胸冷嗖嗖,后背还晒着太阳热哄哄,当真是冰火两重天。加上很多朋友去高原时,会有高反情况发生,所以我认为:高原徒步的装备与低海拔装备之区别,主要在于服装。其次需要考虑睡袋的温标和帐篷的抗风性。第一,先说衣: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贴身层服装。一定要快干、穿着的触感好。以前我们都讲COOLMAX面料,现在我不太喜欢这种材料,原因是穿着触感不舒服。如果是容易出汗的大运动量活动我会单穿COOLMAX的T恤,但如果是在高原上徒步,湿度较低并且多数情况下气温不高,所以我会选择POLARTEC的POWERDRY面料服装,在快干、排汗、舒适性甚至保暖性上都较有优势。款式上我推荐半胸拉链式的长袖T恤,冷热交替时,用拉链来调节保暖性,很方便。并且高原上不论多热,穿长袖都不会感觉太热。如果觉得POLARTEC的服装太贵,也可选择轻薄型的半胸拉链的抓绒衣来做贴身层的上衣,但缺点是出汗时不如POLARTEC快干,特别背大包时,会在背部抓绒衣贴身位置聚汗汽,湿湿的感觉。略微普及一点儿高原温度知识,理论上来讲,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度。如果我们处在4000米海拔的地方,假设在同一地区海平面位置是夏季的35度,理论上来讲4000米海拔高度上温度会低24度,也就是只有11度。我们在高原上有时也会感觉很热,往往是日晒的感受,但温度不会很高。中层保暖,例行的抓绒衣,特点是轻、快干,现在的抓绒衣便宜的几十元,要好的可以选择POLARTEC面料,价格几百至上千不等。普通抓绒衣的缺点,是起风时会直接吹透,带来风寒效应,所以起风时都会配合外面防护层服装一起穿着。现在软壳很流行,说白了就是防风抓绒。可以选择这样的服装进行高原徒步活动,少带一件冲锋衣,很方便,穿着也很舒服。但缺点是,如果遇到下雨,还是要用雨披或是冲锋衣来挡雨。(目前市场上完全防水的软壳极少)也曾有见到穿羽绒服来当中层保暖的,我个人建议不要这样选择,羽绒服的面料往往是选择高密度的布料,有些还会做压光甚至涂层处理,透汽性差。在徒步时的大运动量出‘汽’会导致羽绒服面料上的凝水现象,从而打湿羽绒,失去最好的保暖效果。外层服装,也叫防护层,通常我们所讲的冲锋衣。早期我比较喜欢穿这种衣服,既挡雨又透汽,但现在很少穿,因为我个人来讲出汗量比较大,往往汗汽来不及透出去,反而会凝集在衣服内衬上,打湿中间的保暖层的抓绒衣。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我常常是放弃外层的冲锋衣,会直接选择抓绒或者一件柔软的防风抓绒(软壳)。因为在天气晴朗的环境下,有时太阳晒在身上也会感觉很热,我也会选择只穿一件有薄薄绒感的长袖款贴身半胸拉链抓绒衣,虽然有时风吹着凉凉的感觉,但只要自己能挺得住,这样穿的透汽性让我非常舒服。在川藏线徒步时,我用的是雨披+皮肤风衣,一件自己制作的双硅20D面料超轻雨披,最主要原因是它不到100克的轻量化。在实际使用时,同样也会凝水汽,效果并不比冲锋衣好太多。但是重量却是它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外面是穿皮肤风衣,不那么闷,下个小雨雪时也照用不误,只有雨大时才会上雨披。皮肤风衣重量轻、体积小,真正是个多功能的好服装。在明年(2016)开始,我会选择超轻量化的薄款冲锋衣,目前这种轻薄款的三层冲锋衣,已经做到和皮肤风衣类似的轻薄,携带和重量都可以达到我的要求。年宝玉则穿越时,我儿子穿的就是这样一件超轻的冲锋衣,效果不错。营地保暖,必是羽绒服最佳,尤其是现在新技术轻薄面料的羽绒服,携带体积和重量都很小。裤子,无外乎是选择冲锋裤还是速干裤,两者我都有穿过,个人比较偏向喜欢厚一点面料的速干裤,原因依然是透汽性好。内裤,强烈推荐带银离子的速干面料,速干、排汗、抗菌防臭,特别适合长距离徒步时,不能经常换内裤情况下非常有效。这一点我在川藏线徒步时感触最深。服装说完,再来讲行走装备。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徒步靠的就是脚和腿。鞋,肯定是需要防水的徒步鞋。龙眼探路时我穿的是一双高帮防水徒步鞋。川藏线徒步穿了2双,都是低帮的徒步鞋。年宝玉则穿越时,考虑再三最后选择了一双硬底的防水徒步鞋。不论是高帮还是低帮,在路况较差的环境下一定是硬底,否则长距离徒步会让你的脚痛苦不堪。而在川藏线上徒步时,因为一直都是较好的公路路面(偶尔会走一下小路),刚开始穿硬底的鞋反而把脚给磨了几个水泡,后来及时换了一双相对较软底的徒步鞋,才得以走下来后面的路。配合鞋的,是袜子。驴友们都很在乎鞋,却忽略了对脚的贴身保护是来自于袜子。经常看到一些新驴穿着户外款式的鞋,却在里面配了一双地摊袜子。如果是我,会更倾向于选择买一双500元的鞋但要配两双100元的好袜子。袜子的材质,首选肯定是羊毛材料,优点是吸湿、快干、触感好、与人体亲和力好、保暖,缺点是价格略贵些。其次可以选较柔软的尼龙CORDURA材质,优点是柔软舒适,价格比较适中。再次可选大家最熟悉的涤纶COOLMAX材质,优点价格便宜、吸湿排汗,缺点是触感较前两种都较差、亲和力不好。在袜子结构上,类似这种有强度的活动,一定要选择袜子里面有毛圈的产品,毛圈的结构,不仅可以缓震,同时在吸湿排汗功能上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毛圈越高越好,当然毛圈越高的袜子价格也会越贵。除了袜子,配合鞋的还有一个神器,就是卫生巾。在川藏线徒步时,它给了我太多帮助,功能与毛圈袜相同,都可以起到缓震保护脚的作用,而它的吸湿功能我想就不必多讲了吧。直接粘在脚垫上面使用即可,简单方便。选择时,最好是厚型(走时间长了后会压得很扁),带护翼(可以翻到鞋垫下面粘住,否则有可能走久后被磨得翻边起来,粘住你的袜子很不爽),不要表面像德芙一样太丝滑的(新卫生巾刚用时会有点儿滑脚)。对于男同胞来讲,最麻烦的是不能拆包去对比,如果没有太多经验的话最好厚点脸皮找女生讨教经验。营地鞋,多数情况下,我会选择一双最轻的拖鞋来做营地鞋使用。因为虽然在高原,但春夏季节,温度并不会冷到受不了,真的到了晚上很冷时,我就钻帐篷里去了。能够在营地放松自己的双脚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这个是我必备的装备。以前曾考虑可能要过河之类的环境,想是否要带户外沙滩凉鞋,但其重量让我望而却步。现在用的是一双超市买的最轻的拖鞋200克左右,价格也只有10几块钱,坏了或者丢了不心疼。第二、民以食为天不论食是不是天,反正我们都知道不吃会饿死。在户外,吃饭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欧美人比较方便,他们习惯了冷食,拿起个面包就解决一顿。中国人往往习惯于热的食物,最好再有些汤汤水水的,所以在炉、锅类的产品上,往往在轻量化选择上就有些吃亏。我是出行必带气罐和炉头。之所以不喜欢酒精炉,因为不喜欢带酒精这种燃料,同时无法提供大火快速加热。之所以不喜欢油炉,是因为操作太麻烦,对于我这样的懒人而言还是开气点火更方便一些。如果更长距离的徒步活动,其实油炉还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三次活动,都本着轻量化、少带、够用即可的原则,使用KOVEA的CAMP3钛炉头,重量60克。龙眼和年宝穿越活动,因为是团队活动,另带有大炉头,所以基本是做为备用炉头携带;川藏徒步,一路有补给和小卖部,同样做为备用炉头。如果是独行或者2、3个人,我一定会带个类似CAMP4这样的分体式炉头,虽然重量大一点儿,但稳定性好很多。套锅,这玩意已经很久没用过了,现在出行基本上就是2个钛杯。大的钛杯当锅用,煮面、盛饭都用它,泡一袋方面便正好大小;小钛杯用来喝茶。两件的重量200多克。筷子或叉勺,通常我都会带,反正也没多少重量。食品方面,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我多数情况下还是选择方便面几袋,加上一些脱水蔬菜,够吃也能解决基本营养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都属于脱水食品,重量非常轻。随身再装一些巧克力或是果仁或是牛肉干之类,可以补给能量的食品(我个人对能量棒之类的食物无爱),随时饿了就拿出来吃几粒。第三、再说住帐篷,我们野外的家帐篷,这三次高原徒步,都有带帐篷。川藏线徒步,考虑到帐篷只是用于紧急备用,主要还是住店,所以选择带了一个最轻不到800克、体积最小的双层单人帐。龙眼和年宝玉则穿越,则是明确知道每晚都要露营,所以既要考虑轻量化,同时也要考虑舒适度,龙眼穿越时,带的是三季野营双人帐;年宝穿越时,则是全队中有7个人带了2顶大的四人帐篷,重量在4KG左右可住4人,拥有一个巨大的门厅,每个人分摊重量只有1KG多点儿,所以在重量上还算不错,因为有很大的门厅,所以把团队活动用的天幕给省掉了。去年我的朋友凌桑去徒步年宝玉则时,也是带的这顶假日4人帐,每晚都遇雨,所有路上遇到的驴友都很羡慕他们有这么个大帐篷,可以在里面活动、聚餐、做饭、侃大山······在高原上徒步露营时,帐篷的选择总的原则首先是尽可能的轻,当你能少背几百克在4000米高海拔上气喘吁吁的行进时,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的选择。其次是防风雨的稳定性要好,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有一阵狂风暴雨,年宝玉则的徒步第三天晚上,一直晴朗的天气下突然雷雨交加,狂风大作,若不是风绳全部打好,很是怀疑帐篷能否顶得住。很多时候、驴友们往往都不太会关注帐篷的透气性(或者说是通风性能),我带过不少次高海拔队伍(包括登山队),有一些驴友的高反我认为帐篷里面太闷、不透气是诱因之一。睡袋,肯定是木乃伊式的。有钱上羽绒,省钱就选棉的。睡袋温标我认为选择舒适温标和限定温标在0度到零下10度左右的睡袋,有些女孩子如果特别怕冷的话,再低个2、3度就也够了。这里请特别注意,睡袋温标国际上是有个标准的,叫‘EN13537’温标检测标准,很多国内的睡袋温标实际并没有经过欧洲实验室的温标检测,以至驴友圈里有一些误传‘温标是不准的’、‘温标不要去参考,都是唬人的’、‘在温标基础上要加上5度(或10度)’之类的说法,如果一条睡袋的温标是正规经过欧洲实验室EN13537检测的数据,其数据还是很值得参考的。关于欧洲人比亚洲人耐寒这一点上,我曾听到过一个3000人取样耐寒测试的对比实验,最终的数据是欧洲人比亚洲人在耐寒能力上要好2.9度。睡垫的选择,我自己也经常摇摆不定。物理发泡垫比较轻,好的垫子可以在400克以内。同时也不怕坏,缺个角也照样用。R值相对较好。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体积巨大携带不便。自充气垫(我指的是较好的TPU面料全贴合的垫子,非那种低档PVC面料以及点式固定的所谓自充气垫),最轻的也得将近500克,普通的都在6、7百克,其重量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但是睡眠舒适度很高,压缩后携带体积很小,都是它的优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会另带一个椅套,在营地用自充气垫配合做椅子使用,当负重一整天后,晚上能有一个这样的椅子靠、坐,那绝对是一种超级享受。我在徒步川藏线时,考虑不会经常露营,加上时间长担心睡垫会坏的可能性,用的是物理发泡垫。在龙眼和年宝玉则徒步时,则带了超轻型的自充气垫(470克)和一个椅套(200克),为的是露营时有一个良好的休息条件。露营的辅助装备:椅套,
本文标题:教你选择夏季高原徒步装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