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师“背”教案上课的原因及调整策略
教师“背”教案上课的原因及调整策略2013-10-1206:50:07|分类:教师成长|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教师“背”教案上课的原因原因之一:教师怕备课,本质是备课能力欠弱一方面:业务能力跟不上,课备不好,吃不透教材,在开展教学中意料之外的生成往往大于意料之内的生成,由于对教材预设不够,对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或一带而过或作出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名师效应作怪”。年轻人积极性高,一味求快求好,常常是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看到一个名师的教案,感觉很好,少了备课的麻烦。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以为有了名师的教案,有了名师为我们设计好的教学语言,就能将备课的问题解决了”。由此来逃避备课。教师备课看到一个好教案,仅仅是感觉,如果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进行“深加工”。原因之二:教师没考虑学习材料、学习方式是否符合当地学生的“国情”1、把学生当作“抽象体”,任意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问题,但有时又常常忽视这个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位老师来我们学校开课。其中有个教学环节是出示学习要求安排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结果有个大胆的学生提出来:老师,什么是“交流”呀?课后执教老师惊讶:你们学生怎么连小组合作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说明一点:我们南阳镇小学是一所新建的小学,生源是由各完小并拢组成,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都有待养成。)由于这位教师之前没有很好地了解,导致教师选择的学习方式无用武之地。2、学习材料移花接木,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国情”。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学生,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许多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当地学生的“国情”,不然非但引起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不知所措,最终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你的头发有多少根》这节课,这是个时髦的课,可把“头发”作为情景,放到农村学生的课堂上,提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想想数头发的方法,是不合适的。课下问学生,这节课学了什么,生答:数头发的方法。(其实这数头发的方法也是老师引出来的)这样学习有多大的意义吗?原因之三:自己备课的预期效果与现实教学效果有很大的落差,进而怀疑自己备课的能力.二、调整备课策略策略之一:备扎实——货比三家,反复研究多个名家课例这个方法很适合我们一线教师独立磨教案。一方面:由于受条件限制,作为一线教师,课务多,静下心来的时间少,受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研组搞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即便是同年级教师磨课,缺少专家教研员的引领,易出现视觉、信息过于单一(甚至低水平重复)的状况。所以,反复研究多个名家课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策略之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寻找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难点后,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难点。通常到这个环节,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生搬硬套,使出浑身解数,学生懵懵懂懂,跟着教师走。课后教师一味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不再抱怨教师本身课堂教学的乏味,而是抱怨学生对学习不够热忱;不再抱怨教学内容的无趣,而是抱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功利态度;也不再审视学习方式是否合适,而是抱怨学生怎么还不会。策略之三:对照效果进行反思,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对自己备课的原先思路与名家备课进行对比,寻求最佳组合.引文来源教师“背”教案上课的原因及调整策略
本文标题:教师“背”教案上课的原因及调整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5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