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第二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1、教育目的定义:指教育要达到的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体现教育性质)广义: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本身---斯宾塞)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联合国“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教育的四个支柱)日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美国;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所有完成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学业的学生都要有挑战教材的能力,包括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公民与政治、经济学、艺术、历史和地理,而且每一所美国学校都要确保无毒品,无暴力。克林顿:8岁以上读写算,12以上使用互联网,187以上高等教育。法国、俄罗斯:教育优先,俄罗斯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由创造性的个人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1)我国的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教育法》正式颁布,教育方针也明确写入《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我国的学校培养目标我国普通初级中学的培养目标1)德育:、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诚实、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智育:掌握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3)体育: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4)美育(艺术、自然、社会、教育):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间接功能是促进德智体5)劳动技术教育: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蔡元培的五育:军国民、公民道德、世界观、实利主义、美感我国普通高级中学的培养目标(1)德育: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理想、有民族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团结协作的精神。(2)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自觉学习,有自学能力;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有健康的体魄和审美能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有探索和创造的精神。(3)初步形成个性特长。(4)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职业观念,有一定的劳动技能。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理论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根本途径。意义:为我们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5、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古代:培养能够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的人才近现代(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起始于1903《奏定学堂章程》1902梁启超《论教育当定教育宗旨》,首次提出制定和贯彻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必要性1906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的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9月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9年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新中国:见下6、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首次提出,当代社会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现阶段:2010《中长期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7、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实施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解决:整个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本身积极改革)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8、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定义: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行功能教育的功能:个体: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个体社会化:政治道德、性别角色、职业角色、语言个体个性化:个体主体意识,个体特征、个体价值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传承、创造、融合文化)教育的派生功能:托管所的教育照管功能;后勤保障;执法;降低失业缓解就业压力;降低人口出生率;直接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影响人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体现):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发展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三个层次: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个体的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导。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表现:1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9、教育功能的演变(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中国的封建社会,教育功能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服务。“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西方古代社会以伦理教化为教育的主要功能。(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观(个体发展心里内化: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教育论》中集中论述了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观的变革。其主要论题如下所述:其一,批判了传统教育只重虚饰而不重实用的弊端;其二,明确主张教育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作准备,认为为个体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有的功能与应尽职责;其三,从实利主义的道德观、人性观出发,明确提出知识教学必须顺乎自然、重视发展儿童的心智;道德教育最普遍的原则就是进行“自然后果”的教育,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与成长。(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观重心:改造社会。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在《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两本书中系统地阐述这样的功能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所述如下:其一,肯定教育着眼于儿童个体的进步是对的,但认为教育的眼界需要由此扩大;其二,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其三,从着眼于社会出发,杜威把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未来引向现实,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沟通起来,并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改造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案。他试图通过这样的变革使学校教育真正发挥其改造社会、变革社会的功能和作用。(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主要论点如下所述:其一,结构与功能;其二,整合;其三,稳定与和谐。教育的社会本位论:满足社会需要为根本;教育目的由社会的要求来决定。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人。孔德、那托儿普、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是代表教育的个人本位功能:教育目的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要使这种本能得到高度完善和发展。卢梭、康德、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等是代表。评价教学结果最客观可靠的标准:教学目标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本文标题: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第二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5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