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主要知识点(发)
1第一单元: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的地位及作用?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容?P175.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6.如何弘扬民族精神?7.党的性质和地位。8.党的指导思想。9.党的作用。10.党的宗旨。11.党的执政理念。12青少年如何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思想上;行动上)第二单元:1.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P272.基本经济制度内容p35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内容p364.为什么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字: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建设全面小康;为了社会公平正义;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的传统美德等)5.我国的富民政策P406.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及特点P277.全面小康的实现时间及特点P278.两个一百年目标9.正确的财富观:①合法致富,依法纳税;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③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第三单元:1、弱势群体的主体?2、平等(公平)的含义?①公平首先可以理解为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集中体现在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公平还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3、我国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的表现?(集中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发展不平衡)4、正义的含义?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6、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3)维护公平正义需要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4)自觉同违反社会正义的行为作斗争(5)有做正义感的人7、民生的含义?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8、当前我国存在哪些较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就业难;社会保障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物价上涨过快;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等9、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关注民生的意义、重要性、作用或体现、说明了什么?)①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体现。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2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平正义的需要。10、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根本途径)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1、国家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宏观方面:怎么做或出点子、提建议)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协调区域发展,崇尚公平,维护正义。④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四单元1、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我国三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4、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和两大主题5、法律的含义(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6、法律的作用(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7、宪法的地位和作用?8、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9、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0、依法治国的核心、四个基本要求1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12、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1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意义?1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第五单元:第十四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成就和原因?P982、初级阶段的表现P99—10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核心内容P102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地位P102—1045、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P104—1056、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如何理解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十五课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我国的科技国情与教育国情9、科技创新的必要性10、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和教育)和根本任务(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四有新人)12、如何发展先进文化?313、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14、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5、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第十六课1.人口国情:主要特点、基本特点和其他特点2.针对人口问题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3.计划生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4.资源国情和国策5.环境国情和国策6.国家如何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一基本国策?青少年如何做(资源、环境方面)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目的和要求10.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单元漫步地球村第十九课1、世界文化的特点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第二十课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3.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是什么?4.我们面临的挑战?5.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主要知识点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历史?2-3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2、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3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3、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5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4、青少年应从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史得到什么启示?(补充)①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勇于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主权与领土完整。③青少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什么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9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在哪些方面?10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4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雪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4、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12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3、14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幸福生活、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4、15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7、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15、16①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救国之路,失败原因归根结底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什么?(补充)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⑤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17、18(1)历史经验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使人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迎头干上。(2)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183、为实现时代赋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9、20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时代相传。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第二单元财富论坛5第四课走向小康1、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谁提出的?具体指的是什么?26“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具体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我国现阶段小康的特点是什么?27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2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补充)27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含义: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5、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27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6、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28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第五课财富之源1、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31、32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2、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3、34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3、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
本文标题: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主要知识点(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6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