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辽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预见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辽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预见研究姓名:徐莉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丁堃20080601辽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预见研究作者:徐莉贞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金成晓.徐卓顺.王均恒.JINChengxiao.XUZhuoshun.WANGJunheng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7,(5)本文分析并选择了影响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理论建立并处理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供给和需求函数的变参数模型,得出相对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劳动力投入能更大程度地提高销售收入,相对于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出口额有更大的拉动作用的结论.2.期刊论文赵静.ZHAOJing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消费及用电分析-能源研究与利用2010,(2)全面分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和用电情况,同时分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能源消费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节能节电的措施建议,可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节电工作提供参考.3.期刊论文李艳梅.杨涛.LIYan-mei.YANGTao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消耗效率的投入产出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5)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效率.首先构造了一个引入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模型.然后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2年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能源直接消耗效率不断提高;1997年比1992年的能源完全消耗效率也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效率.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间接消耗效率和提高所有产业能源的直接消耗效率.4.学位论文俞超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经济贡献分析2007本文把国民经济分成包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内的17个部门,并计算出1997和2002年的17*17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动态的分析该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关联、投入产出、产业波及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在引言中,首先针对投入产出分析在目前某些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次,明确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再次,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说明,给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最后,给出有关数据处理的方法。第一章对本文所运用的理论进行概述,主要有产业关联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及产业波及效果理论。第二章对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简单概述,分别就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主要产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工业和铁路设备制造业进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章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关联特性分析,首先,计算前向关联系数和后向关联系数,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效应动态分析;其次,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强度动态分析。第四章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首先,计算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综合直接消耗系数、混合直接消耗系数,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直接依存关系动态分析;其次,计算部门完全消耗系数、综合完全消耗系数、混合完全消耗系数,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完全依存关系动态分析。第五章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波及效果系数、生产诱发系数、依赖度系数、产值波及效果表、价格波及效果表,通过这一系列的衡量指标,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行波及效果分析。最后一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对上述分析做最后的总结概括,结合文中所做的分析,对文章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一一给出答案,并对本文的局限性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扩展的地方提出研究展望。5.期刊论文陶良虎.林婕.TAOLiang-hu.LINJie湖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建立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年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得出湖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该产业的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6.学位论文陈春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基于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的应用研究20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对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在今后继续维持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必须充分认识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是什么?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从中国对外贸易和劳动生产率的长期统计数据入手,结合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从中国各个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趋势中,冀望找出导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原因和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并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根据“N种产品”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而构建的。并以此为基础,引出产业学习效应和“后发优势”理论。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而非绝对优势。如中国制造业相当多部门的生产率在世界都是比较低的,但中国在食品、纺织服装、皮革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业的贸易却是顺差,而且具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这并不矛盾。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产业的学习效应,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依靠“后发优势”在目前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产业上获得比较优势。第三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是根据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的产业进行检验。针对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时期在中国经济中的表现,以及各个产业在对外贸易结构和各种竞争力指数上的变化,动态的反映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趋势。即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皮革、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仍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其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但没有得到提高,相反还有所减弱。而以机械制造、电气机械、电子通信和汽车产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相比发达国家虽仍比较弱,但产业国际竞争力相比前者却有很大的提升。第四章通过将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和国际上进行比较,得出由于学习效应导致了机械制造、电气机械、电子通信和交通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通过“后发优势”的作用,促进了这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第五章利用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说明机械制造、电气机械、电子通信和交通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其产业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应当充分利用学习效应和“后发优势”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后发优势”可以使中国原来由于技术落后而导致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的产业迅速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而当前则应当重点以机械制造产业、电子通信产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7.期刊论文费扬文.张轩.FEIYang-wen.ZHANGXuanFDI对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溢出效应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FDI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纷纷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弥补本国资本的不足、获得FDI带来的溢出效应.随着FDI在中国的投资增加,关于FDI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FDI的作用终究如何却是众说纷纭.在解读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就FDI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生的产业内溢出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对该行业的影响.8.学位论文步真伟中国区域产业优势比较研究——基于企业体系(BusinessSystem)视角2009区域产业优势理论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的新思路。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到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分类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作者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着眼于区域产业优势的辨别与评价方法体系,例如利用“区位商模型”评价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很少涉及到剖析特定区域产业优势产生根源。因而,这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国外学者对产业优势产生的原因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型,主要是利用“企业体系模型”进行分析解释,但是他们主要研究不同国家的特定产业优势,把目光聚焦在国家层面。不同国家具有明显不同的产业优势,例如日本在消费电子、相机、机械、复印机、汽车上面具有优势;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咨询、金融、影视等服务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德国在机械制造和化学产业方面具有优势;英国在金融服务、咨询、广告传媒、制药等产业具有优势。这种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多样性文化国家很难用同一种模型来解释。例如在我国有吴越之地,齐鲁之邦,燕赵之风,荆楚之韵,既有经济的不同模式(不同的企业体系),又有制度文化的不同特点。因而,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具有重要价值。大量的研究表明上海、广东和浙江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浙江在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办公用品制造等产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广东是产业优势集中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产业。因而本文选取这三个区域作为研究的样本,对区域产业优势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构建“区位商评价模型”,利用相关数据对上海、广东和浙江产业优势进行评价,辨别出三大不同区域各自特定的产业优势。然后,分析上海、广东和浙江各自的企业体系,构建具体的“企业体系模型”,发现它们的企业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都具有独特的体系。最后,利用它们各自独特的“企业体系模型”,勾画出几条反映对应企业体系特征的轨迹,分别对上海、广东和浙江产业优势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优势差异,但在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产业优势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独特优势产业。另外,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优势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区域的企业体系,进而深层次上取决于制度和文化因素。同时,研究的结论也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企业体系既具有动态演进特征,又体现出路径依赖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各个国家或区域企业体系不会趋同,而是会沿着各自路径向其特有的方向动态发展。9.期刊论文叶志斌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企业经济2007,(6)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了相当的基础,但整体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形成多渠道、多种办法培养、引进和利用人才的机制.10.学位论文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2007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自1996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以来,知识经济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2002年以来,英国的罗伯特·哈金斯协会每年发布一次世界知识竞争力报告,对世界上知识经济表现好的地区进行排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罗伯特·哈金斯协会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由IT和电脑制造、生物技术和化学、汽车和机械工程、仪器和电子机械四个大类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一个大类服务业构成。从投入生产要素的角度,产业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类型。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知识密集型产业无疑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但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直观判断和定性描述上。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具体包括哪些产业?依据何在?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没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从大的方面来看,知识密集型
本文标题:辽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预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