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试题(第三章学习理论)高丽芳
教育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学习理论)一、名词解释1、强化与惩罚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观察学习4、发现学习5、认知地图6、顿悟说7、先行组织者二、单项选择题1.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A.苛勒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建构法B.发现法C.顿悟法D.接受法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A.感受器B.感受登记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6.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实验7.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主义建构主义8.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11.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语言联结学习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学习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蜜蜂采蜜B.猴子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1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规则学习B.辨别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19.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信息项目A.5个B.7个C.9个D.11个2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创立的。A.巴甫洛夫B.列昂捷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2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23.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24.“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25.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获得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27.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2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29.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3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3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3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33.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34.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3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36.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37.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3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3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暗适应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4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4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A.刺激分化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行为强化4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4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二、简答题1、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2.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4.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5.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7.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8.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9.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0.简述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1.简述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四、论述题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3.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4.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化与惩罚是条件反射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可以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强化和惩罚都是行为塑造的技术。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有意义学习是指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3、观察学习是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及其强化结果获得该行为反应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4、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为布鲁纳所积极倡导,其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索、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并自己得出结论。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究性态度。发现不限于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5、认知地图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也即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认知结构,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6、顿悟说是格式塔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这是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二、单项选择题1.D2.B3.B4.A5.B6.C7.B8.A9.B10.A11.D12.A13.B14.C15.C16.D17.C18.A19.B20.B21.A22.C23.D24.A25.B26.A27.C28.D29.D30.B31.D32.D33.A34.D35.A36.C37.C38.B39.D40.C41.C42.C43.C三、简答题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2.(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4.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5.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试题(第三章学习理论)高丽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