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雨果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太守,但在当地大族的控制下,保持相对平衡。晚唐以后,敦煌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即归义军湿气。归义军政权保持了敦煌地区200年的社会稳定和不受战争璀璨,创造了敦煌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所以说偏安是敦煌历史发展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三,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丝绸之路有五六条路通往现在的西亚,每一条路都要经过敦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使很多文化沉淀在这个地方。中原的一些士人到西域去,要通多敦煌,往往有些人到这里走不过去了,就成为了敦煌居民;从西边来的人也一样,甚至终老于此,所以就有了更多文化传播。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成为罗马帝国时髦的服装面料。同时,西方各国的珍禽异物、宗教思想,又陆陆续续流入中原。这样,位于丝绸之路干线上的敦煌,就成为东西贸易中心和商品中转站。第四,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的争斗和融合。据师古注引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地区是很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敦煌地区发现的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此外,敦煌地区曾经被吐蕃人统治了70余年。他们也信佛教,留下了不少东西。进入宋代以后,回纥人和西夏人又相机成为敦煌的统治者。敦煌还是与周边民族交往最密切的地方,一些民族政权和外国王族、使臣不断来到敦煌,长期居住,开窟造像,各民族都为敦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第五,敦煌地区特殊的地质情况,形成敦煌石窟壁画的物质条件。敦煌石窟的岩质属于酒泉系砾石岩层,由泥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卵石坚硬,金石难琢;沙层疏松,稍碰即落,因此不适于雕刻。故古人凿枯之后,在壁顶和墙面上抹上泥灰,涂上白粉,令其平整再绘画其上。由于壁画和雕刻相比费工少,易于描绘细节,所以表现佛经内容及时代社会风貌都较时刻广泛、丰富、详尽。这就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具的优势。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同石岗、洛阳龙门易于雕刻,故以石雕为主;敦煌不适宜雕刻,故采用了壁画的形式。第六,宗教信仰是敦煌壁画形成的精神支柱。据《高僧传》记载,约公元244年前后,外国僧人竺上座在敦煌收世居敦煌的月氏人竺法护为徒。晋武帝时,竺法护随师东游西域诸国,学会了36国语言和文字,携大量胡本佛经东归,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传教译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后来,内地佛教禅宗传到了敦煌地区。盛唐时期,佛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唐武宗时,曾发生被成为“会昌法难”的毁佛事件,中原佛教受到沉重打击,而敦煌躲过了这次劫难,是佛教艺术在此繁衍。佛教的兴衰使石窟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建筑,窟内雕塑佛像供奉绘制壁画以表现佛教的教义,壁画佛教题材就有尊像画,本生、佛传、因缘故事,佛教东传故事,经变画和中国传统神话等五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十多种题材不等。上述六大因素使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积淀处,铸造了敦煌壁画艺术的辉煌。二、敦煌壁画艺术佛缘善不善法,从心化生。——《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第六》佛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大约于公元1世纪前半期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敦煌佛教艺术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敦煌地区,对敦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宗教通史》认为:“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就是吸收外来文化和同化外来文化同时并存,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却并不丧失中国文化的特有本色。”换言之,中国本土文化又反过来作用于佛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传统。敦煌佛教艺术也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特色。敦煌佛教艺术具有以下四种特征:宗教性,敦煌壁画佛教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特征。从本质上看,敦煌佛教艺术毕竟属于宗教艺术范畴,是一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艺术形式。程式化,敦煌佛教艺术的宗教形式及决定着它高度的程式化特征。敦煌佛教艺术不仅在思想内容上严格遵循佛教的教理和教义,而且在外观形式上也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程式化可以说是敦煌佛教艺术在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有严格的度量和仪轨,这一方面形成了佛像的“庄严妙相”,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佛教艺术的自由创造。佛教艺术程式化特征是其宗教性本质的自然延伸。民族性,敦煌佛教艺术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有机融合,敦煌佛教艺术既包含有佛教所含有的印度文化特色,更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敦煌佛教艺术反映出中国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明而加以创造性发展的能力。象征性,高度的象征性也是敦煌佛教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佛教艺术承载着传达佛教教理教义的任务,它用形象化的方式来阐明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观念。在佛教艺术中,形象是最基本的表态元素,利用某些形象来固定地传达某种意义,就成为一种象征。敦煌佛教造像有佛、菩萨、罗汉等等各种各样的形象,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神格和境界,也就象征着佛教的教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一幅巨大的象征性图景,由此生动地体现着佛教的神灵谱系及其对生命境界的基本观念。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图主要有佛说法图、佛传故事图及本生故事画。佛说法图早起洞窟的显著位置都会有佛说法图,是描写世尊在苦行后,向子弟说法的情形:佛趺坐或站立中央,手结转法轮印,佛头有项光,身后有火焰,头上有幢幡宝盖,两旁侍立佛的大弟子迦叶和阿难,在外面一层是胁侍菩萨。佛传故事图释迦摩尼的图像除说法图外,还有连续性的佛传图。佛传故事图主要有8相:下生、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法、入涅,叙述释迦成道行化的主要事迹。敦煌的佛传图,由山水切隔成连环画式的一个个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佛的一生,内容丰富、完整,应是首屈一指的。本生故事画,在早期的佛教经典中,吸收了许多印度古老的民间寓言和故事,颂扬释迦摩尼在降生于净饭王家为太子之前,就已具有悲天悯人的伟大人格,他终成正果是因为他过于无量劫中行善积德的报应。这些释迦摩尼的生前故事,叫做本生故事。根据这些故事绘画的本生故事图,是对佛的行善的形象摹写,比文字更能感召人。敦煌壁画的佛教意义。证明了佛教东传学说的合理性佛教立教初期只有佛足迹石、晒衣石等故事,这些早期佛教故事传到了印度意外的许多国家,却并无佛像制作和偶像崇拜。佛像的出现是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佛像出现后,按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敦煌开窟造像的佛教图像与印度的对照,再印证文献,不难考订佛像崇拜及其艺术风格是由印度经于阗再传到中原。直观形象地表现了佛教和佛教艺术古代识字的人不多,普遍文化水平低,而佛教经典大多高深晦涩、寓意深远,不利于大众理解。敦煌壁画用通俗的壁画表达深奥的佛经,经一些大型的说法图、故事图、经变图、因缘图等,用一个个小故事将佛教提倡的这里蕴于生活,让更多的信徒通过生活化的直观形式理解佛教义理。敦煌壁画不仅展现了佛教教义,还展现了都叫艺术,必是佛教史上非常宝贵的遗产。为研究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进程提供了资料敦煌早期佛教历史故事画和中唐瑞像多是印度故事,自公元848年归义军时期起,莫高窟故事画的题材、绘画位置、表现形式、佛教地位发生改变,题材多为中国佛教圣迹故事等。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痕迹,是以中国佛教故事为内容的中国式佛教艺术。这些材料的史学价值实非史学价值非文献可比。为佛教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模板敦煌壁画与敦煌建筑、敦煌彩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敦煌佛教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系列,而且为佛教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充实了中国画史的内容,并可以为当代美术事业提供历史的借鉴。在历史上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敦煌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传播佛教的手段。从佛窟的营造到壁画的绘制都是佛教发展的体现,必然对当地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加了佛教信众,使处于或战乱或太平的人民百姓得到了精神上的补充。三、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内容建筑,凝固的音乐。——谢林敦煌石窟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宝库,除了壁画和彩塑之外,在敦煌壁画中还保存有十分宝贵的建筑画资料。从北朝开始直到元代,敦煌壁画以极大的容量表现了无比丰富地建筑形象。建筑画是建筑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敦煌建筑画对于绘画史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北朝至唐初敦煌以外建筑画资料十分稀少的情况下,其价值更加显著。敦煌壁画中,除元代洞窟中建筑画较少以外,从十六国晚期一直到西夏末,前后800年时间内,壁画中都描绘有很多的建筑,向我们展现了一部不断发展的建筑史。各个时代的画师把当时的佛寺、城阙、宫殿、居民等丰富而优美的建筑形象,像戏剧舞台上的大布景和道具一样穿插在绘画中,既有建筑的群体组合,又有组成建筑群的单体建筑,如城门、城楼、角楼、殿堂等,几乎包括了各时代大部分的建筑类型。壁画中还难能可贵地保存了几幅施工图画,是我们了解到古代匠师实际操作的情景。可以说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是一部系统的古代建筑历史画卷。这些建筑画,以它丰富的内涵、相对准确的艺术形象,是历史记载中模糊的建筑形象清晰起来。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具有史学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近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建筑属于中唐以前的实物现存的大部分是砖石佛塔,我们对于木构的殿堂房舍知识十分困乏,而敦煌壁画中却有从北魏至元数以千计,或大或小、各型各类、各式各样的建筑图,无疑为中
本文标题: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