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
CF40课题报告2013年9月CF40课题报告2013年9月CF40课题报告2013年9月CF40课题报告2013年9月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终审稿)课题主持人:金中夏2013.92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22013年9月3顾问:易纲李克新陈诗新各章主要执笔人:第一章郭学军第二章查道炯李良松第三章黄薇龚俸郭凯第四章周晴郭学军执笔人:郭学军查道炯黄薇龚俸周晴袁佳李良松郭凯莫万贵姚斌姜晶晶熊爱宗曹莉高鼎新查宏策划与总撰:金中夏3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32013年9月3目录第一章导言..............................................5第一节从G7到G20: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及未来可持续性5第二节G20同各国际组织的联系及我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情况.................................................12第三节G20的权力、决策架构及其在未来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格局中的地位...........................................17第四节中国参与G20的情况...........................22第二章G20成员国的利益关系分析........................25第一节从国际政治框架和历史文化角度看G20...........25第二节从国际经济和金融角度看G20成员的利益关系.....30第三节G20成员利益格局演变的可能性分析.............44第四节细分对手方,拓展G20框架内的多种利益共同体...58第三章中国的G20议题策略..............................63第一节确定对外倡导新议题的原则.....................63第二节主动提出对我有利的议题.......................71第三节积极参与对我有益的议题......................102第四节妥善应对我处于弱势的议题....................104第四章建设性参与G20框架、优化我国国际经济金融布局的战略选择.....................................................1134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42013年9月3第一节客观认识我国在G20中的定位,积极参与并有所作为....................................................113第二节树立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内圣外王的理念......115第三节妥善处理好几组关系..........................117第四节超越G20拓展更多利益共同体..................119第五节重点推出有自身特色的议题....................124第六节完善国内的决策和组织支持体系................1275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52013年9月3第一章导言第一节从G7到G20: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及未来可持续性一、G20峰会的诞生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短短数月内,危机从金融业传染至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扩张至世界主要经济体。其来势之猛让世界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如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1世纪的这场金融危机将造成比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更严重的灾难。同年11月14日至15日,来自20个世界主要经济体1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美国华盛顿,为全球经济把脉,并一致“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必要改革。”2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由此诞生。二、截至2012年,G20共举行了7次领导人峰会3,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务实举措,特别是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取得重要成果。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4。从作用上看,G20站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制高点和最前沿的位置,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领路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逐步确立,这在金融危机期间得到充分体现,也获得广泛认可。G7形成并演变成G20的历史进程G20进程及其代表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并非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产物。上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二战后近30年的繁荣后,世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一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8月正式宣布废除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施浮动汇率,标志着二战后确立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二是1973年至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国际油价翻了4番,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出现1这20个经济体分别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华盛顿峰会宣言。3这七次峰会分别是:华盛顿峰会(2008年11月15日)、伦敦峰会(2009年4月1日至2日)、匹兹堡峰会(2009年9月24日至25日)、多伦多峰会(2010年6月26日至27日)、首尔峰会(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戛纳峰会(2011年11月3日至4日)、洛斯卡沃斯峰会(2012年6月18日至19日)。4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领导人声明。6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62013年9月3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迫切需要加强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恢复因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带来的国际汇兑紊乱、国际贸易锐减,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1973年3月,美国、英国、西德、法国四国财长在美国白宫图书馆举行首次会议,史称“图书馆集团”(LibraryGroup)5。同年9月,日本财长应邀加入,五国集团(G5)雏形初具。鉴于这种新型沟通方式的良好效果,1975年,法国总统德斯坦主持召开首次G5领导人峰会,并邀请意大利作为非正式成员参加。1976年,随着意大利和加拿大正式加入,七国集团(G7)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里,世界七大发达工业化国家领导人通过年度会晤方式就世界经济形势交换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政策共识,在财政、金融、货币、贸易等全球经济治理诸方面产生深远影响。G7在相当长时期内被视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应邀参与G7峰会期间的部分活动,并于1997年正式成为成员。G7由此变成八国集团(G8)6。与此同时,拉美和亚洲国家先后爆发金融危机7,促使G8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应获得更多关注。一方面,在财长和央行行长层面,1999年成立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就财政、金融领域具体政策进行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在领导人层面,2005年成立了G8同5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机制(G8+5)8,作为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补充。然而,上述安排具有明显缺陷。一方面,G8意识到邀请新兴市场国家在部长级层面参加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效果超出预期9。另一方面,G8也意识到只邀请新兴市场国家领导人在G8峰会期间参加“边会”,而不参与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质讨论,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及其领导人的侮辱,也是注定要失败的10。因此,要么G8做出制度性改变,真正纳入新兴市场国家,要么新兴市场国家就会创建他们自己的机制11。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G20最终升级为领5GordonS.Smith,G7toG8toG20:EvolutioninGlobalGovernance,CIGIG20Papers,No.6,May2011。6同上。7这些金融危机包括: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尼、韩国、泰国),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至2002年土耳其金融危机,2000年至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8这5个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9作为G20机制的发起人和倡导者,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曾惊讶于G20财长会机制的高效(TheG20financeministersgroupproveditsworthasawayofopeningupandrationalizingtheinternationaldialogue.PaulMartin,inparticular,wasbyitseffectiveness.)同5。10同5。11MartinPaul,HellorHighWater:MyLifeInandOutofPolitics.Toronto:McClelland&Stewart,2008.7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CF40课题报告72013年9月3导人峰会机制,并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和协调的最重要平台。三、对G-N形式组合兴起并不断演变的分析从最初的G5,到G7、G8的盛极一时,再到G8+5的出现,最终发展到G20,由若干国家组成的非正式国家集团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济治理中方兴未艾。其中,国家集团的形式(G)是恒量,而由哪些国家参与(n)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例如需不需要以“+”的方式参与)是变量。这恰恰反映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全球经济治理的特点,也说明了G-N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根本动力。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是指“由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发的历史进程,表现在通过货物、服务以及资本跨境流动带来的世界经济不断一体化。”12在19世纪后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全球化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与任何一个国内市场一样,超越国界的世界市场也需要必要的公共产品来维护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有序的汇率安排,共同的贸易规则等。一些学者因此提出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Regimes)理论,指的是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一系列隐含或明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围绕它们形成相互预期13。经济全球化要求一定的国际机制安排来提供必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二)国家集团治理形式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乃至后冷战时代的客观选择。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最突出表现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作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其主导的金本位制度有力支持了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上世纪20、30年代,在“英国无力扮演主导者角色,而美国尚不愿接受这一角色”14的情况下,旧的金本位制崩溃,新的货币体系尚未建立,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贸易战”大打出手,“以邻为壑”15的政策成为各国争相自保的“救命稻草”。最终,经济危机席卷各主要经济体,“大萧条”的困境令各国难以自拔,客观上催化了二战的爆12IMF,Globalization:AbriefOverview,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ssuesBrief,108,No.2,May200813StephenD.Krasner,StructuralCausesandRegimeConsequences:RegimesasInterveningVariables,InternationalRegimes,editedbyStephenD.Krasner,1-21,London: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3.14BarryEichengreen,HegemonicStabilityTheoriesoftheInternationalMone
本文标题:基于G20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