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抢抓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增一保促跨越”发展思路,明确构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党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省第十届十次全会、县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纲要(草案)》,规划期限自2011年到2015年。第一章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以及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历史性机遇,围绕“三增一保促跨越”发展思路和“争创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傩乡”发展主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初步预测,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3亿元,年均增长13%(按可比价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7300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人均5000元的目标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50亿元,年均增长23.4%;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22亿元,年均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1亿元,年均增长19.6%。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55.6:14:30.4调整为2010年的43.6:17.2:39.2。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杭瑞高速公路德江段,新建或改造完成通乡(村)油路244.52公里,新增公路里程1243公里,完成326国道煎茶至复兴段、303省道德江至两河口段油路改造,实施536县道油路大修工程,完成23个渡口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完成梅子坝水库、细枣池水库和响水洞水利灌溉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以及饮水安全、洼地排涝、灌区改造、烟水配套、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农村小水电等工程建设,整治病险水库5座,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6.8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24.57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2.3万千瓦,总投资2.89亿元的长丰水库于2010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新坑电站、滦塘电站和白水泉电站等一批新电源点建设,基本实现县内地方小水电站的并网运行。完成110kv共和变1座,35kv黄木丫变、枫香溪变、沙溪变3座,110kv线路2条60公里,35kv线路4条35.5公里,完成已有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5座综合自动化改造和10kv县城电网改造,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和户通电率达100%。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以沼气应用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健康发展,建成运营3G移动网络服务;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煎茶、枫香溪、复兴、合兴等集镇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区按40平方公里、30万人口启动第四轮总规修编,启动煎茶、枫香溪等17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城南大道、环城大道,完成城区“白改黑”工程、管网改造和城北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五年来,新增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6.1万人,城镇化率达28.1%,比“十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较好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5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2828元,年均增长1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4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3%,转移农村劳动力8450人。全县9.96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2%、城镇居民参保人数30480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4740人。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廉租住房950套,改造农村危房4861栋,发放租房补贴354万元;重大民生问题总体有所改善。五、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我县顺利通过“两基”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并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网络建设,实施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健身体育场、43个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投资1066.5万元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状况;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启动县人民医院创“二甲”工作,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民族中医院门诊楼全面开工建设。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合格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人口出生率从13.09‰下降到11.3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7.97‰下降到6.32‰,符合政策生育率从90.6%提高到94%。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第二节“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经验和体会五年奋进铸就了德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主要有:一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相继做出“三个重点、四大战略、六大产业”、“争创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傩乡”、“三增一保促跨越”、“全力构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战略决策和部署,对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十二五”德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是强基础蓄后劲,持续发展。围绕“吃透政策抓机遇、弄清县情创机遇、实施项目用机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等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加快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增总量,协调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放在突出位置,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四是注重民生,和谐发展。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办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为民办好实事,“十一五”期间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城南新区开发,重点抓好“两违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廉租房建设”、“县乡公路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远程教育”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坚持为民办实事,使老百姓得实惠。这些基础性、长远性的大事实事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第三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着力将德江建设成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攻坚期,既有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第一,世界经济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第二,国家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我县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第三,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的加速扩张和东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及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争取中央企业投资,积极谋求区域合作,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借助外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第四,随着“三高四铁一港口”、重点水源工程、城南和城北新区开发以及产业集聚区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我县发展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交通建设的突破性进展,物流条件极大改善,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第五,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更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我县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拓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第六,中央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身财力的不断提升,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更加注重民生,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第七,在全省功能区划分上我县已被列为重点开发县,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依托铁路主轴,加快把盘县、黔西、德江、仁怀、榕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今后国家和省在投资及发展的优惠政策上,将会对我县进一步倾斜和转移,同时也会对黔东北地区的资源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可吸引更多、更好、更大的工业等类项目落户我县,加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仍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加之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使未来德江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第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由于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大型水利设施等工程项目建成还需一段时间,对内对外的大交通、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工程性缺水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制约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速发展、扩增总量,加快转型、调整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三,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第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体制机制的束缚十分突出;第五,科技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县处于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地位。“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深刻认识我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深入分析和切实找准我县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不断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第二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德江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调整、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突出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主题,纵深推进“三增一保促跨越”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全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央企加速扩张和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我县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
本文标题: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8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