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学概述》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2.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D)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A)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5.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语言活动中枢在(C)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6.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A)A.计算B.想象C.音乐D.情感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C)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8.清代名医(B)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9.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索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C)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11.嗅觉中枢位于皮层的(A)A.感觉区B.运动区C.语言区D.联合区1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B)的表现形式。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13.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学者是(B)A.谢切诺夫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14.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15.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16.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C)A.能力B.性格C.动机D.气质17.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C)学派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18.下列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D)A.华生B.斯金纳C.苛勒D.奈赛尔(奈瑟尔1967年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19.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A.兴奋与抑制B.化学传导C.神经回路D.电传导20.一般而言,女性在(B)优于男性A.数学能力B.言语能力C.空间能力D.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4.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科学心理之父”。5.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7.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8.人的认识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9.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触突;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触突传递来实现的。10.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11.反射有两种形式,即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装置。三、简答题1.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答: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2.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答:(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生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活动。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削弱相联系的神经活动。(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造就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一定限度以后,它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大或过小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易于集中。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任何一种神经过程都会引起或加强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如,人睡眠后感到头脑清醒,小孩临睡之前的哭闹,这都是正诱导现象。专心致志地干某件事,则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负诱导现象。《认知过程》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C)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C)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3.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C)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A.活动的物体B.新型的刺激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D.刺激强度更大的物体4.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B)A.识记能力B.再认能力C.复述能力D.回忆能力5.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A)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6.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D)A.注意分散B.粗心C.知觉整体性D.定势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是典型地表现了(B)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A.5±2组块B.7±2组块C.6±2组块D.9±2组块9.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C)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10.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B)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12.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B)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D)A.适应B.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联觉14.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D)A.记忆恢复现象B.前摄抑制C.后摄抑制D.遗忘规律1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A)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16.有些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主观自负,自以为是,得出结论随心所欲,缺乏自我批判性,这种人缺乏思维的(B)A.深刻性B.批判性C.灵活性D.逻辑性18.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A)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19.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B)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20.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C)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21.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D)A.适应B.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联觉22.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3.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D)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24.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种关于遗忘的学说被称为(D)A.记忆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同化说25.人脑通过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充分体现了思维的(A)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D.系统化26.在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B)A.分析B.抽象C.概括D.综合27.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而在头脑中产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C)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28.教师讲解时,声音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9.“一目十行”所反映的注意的品质是(A)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30.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反映的注意特性是(C)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31.电影、电视是按(A)原理制成的(即似动知觉)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3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A)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33.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是感觉的(D)现象。A.适应B.后像C.对比D.联觉34.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一项是(B)A.运动觉B.触压觉C.平衡觉D.机体觉35.“潜移默化”是(D)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36.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一周37.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D)的障碍A.生理性B.心理性C.存储性D.提取性3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A.识记B.保持C.再识D.回忆39.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则就难成诵,体现了记忆的(A)的差异。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40.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C)A.综合B.分析C.概括D.抽象41.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D)A.语音理解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42.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C)A.书面语言B.独白语言C.对话语言D.内部语言二、多选题1.注意的功能有(ABCD)A.选择B.保持C.监督D.调节E.导向2.知觉的特性主要有(ABCD)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3.根据现代信息论,将记忆的阶段分为(ABD)A.编码B.储存C.回忆D.提取4.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有(CDE)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按语义类别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E.主观组块5.阅读完一篇文章,中间部分遗忘最多,这是因为(BD)A.超限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6.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包括(ABCDE)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直觉思维D.分析思维E.理论思维7.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ABD)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B)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E.概括9.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ABCE)A.动景运动B.自主运动C.诱发运动D.网像后效E.运动后效10.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DE)A.语义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三、填空题1.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种。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
本文标题:心理学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