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的心理(一)个体心理:个性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1)认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活动:喜怒哀惧(3)意志活动2、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质(1)意识状态(2)无意识状态(3)注意状态: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紧张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特征。3、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意向和动力系统(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智力和人格(二)社会心理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社会大众心理二、人的行为(一)行为的概念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是由一定的刺激引发的。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人的言语活动刺激、心理、反应是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心理在刺激到反应之间居中介位置,并对反应起决定作用。心理的作用在于认识刺激,决定反应,调控行为活动的进程。人的行为模型:刺激(内外诱因)—个体需要—动机(内驱力)—行为—目标(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是主观精神活动,行为是客观物质活动1、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2、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第二节心理的本质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1、神经系统或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二)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1、反射与反射过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反射的种类与信号系统无条件反射固定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暂时神经联系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现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人要求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能维持与调节目的性活动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问题。一、心理学发展在历史中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德国冯特、铁钦纳强调采用内省的方法,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二)机能主义代表人物:美国詹姆斯、杜威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向实用主义发展(三)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华生刺激—反应(S—R)公式(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德国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二、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一)认知心理学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诞生(二)人文主义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道德性原则二、基本变量刺激变量、个体变量、反应变量三、基本过程选题并提出假说(迫切性、可行性、创新性)确定研究设计(对象、变量关系、方法与工具)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结论四、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问卷)、测验法、实验法(自变量刺激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第五节心理学与教育一、辩证关系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第二章心理过程第一节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一、感知1、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感知活动的意义:感知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2、感知的种类感觉: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反映外部客观事物)内部感觉(机体内部刺激)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3、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的敏感程度,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分,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最小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较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差异两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是反比关系4、感觉的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明适应:强光的持与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降低(从电影院走出来)暗示应: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提高(走进电影院)嗅觉、触觉、味觉适应现象5、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继时对比和同时对比6、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受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7、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色觉引起的温度感觉)8、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信息加工理论,记忆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种类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按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记忆表象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二)记忆过程1、识记种类: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方法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对识记的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巩固的过程。保持是动态的过程。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遗忘原因: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复习:及时复习、分配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多感官参与3、再现指头脑中恢复经验的过程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三)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核心)、记忆的准备性三、思维(一)思维的概念1、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的反映,信息加工理论,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2、种类按思维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按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直觉式、分析式、试误式、顿悟式2、影响思维解决的因素:动机强度(倒U型曲线)、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的作用、个性差异(三)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培养: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培养优良的个性(四)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四、想象(一)概念1、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二)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第二节情绪与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概述(一)概念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需要相关的事物)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境性、冲动性、短暂性)情感通常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联系:情感依赖于情绪情绪依赖于情感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1、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二、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心境(持久、弥漫性)、激情(强烈、爆发式)、应激(高度紧张)(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挫折(一)概念: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二)挫折后的表现形式积极:升华、补偿、改变策略消极:攻击行为、固执行为、退化行为、白日梦、逆反妥协:自我安慰、自我整饰、推诿(三)处理挫折的策略情境转移、精神宣泄、代偿转移、心理咨询、宽容受挫者第三节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概念1、定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依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特征:有明确目的性(首要特征)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价值)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必要条件)(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意志对认知起着支持的作用情感是意志行动的动力,意志对情感具有调节作用二、意志的过程(一)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目的的确定、选择行动的方法(二)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克服内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三、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第三章心理状态第一节心理状态概述一、心理状态的概念(一)定义: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的情境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二)特点:动态性、直接现实性、综合性第二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一)定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本身不能反映事物的内容和属性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二)注意产生的条件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窗外歌声)、随意注意(听课学习)、随意后注意(盲打1、不随意注意: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无目的、不需意志)化性、刺激物的变化性;人的个性倾向性、人的心境2、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有目的、需意志)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外界干扰3、随意后注意产生条件:练习与熟练(有目的、不需意志)二、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注意与学习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开展自我知道训练,培养学习者善于利用两种注意规律第四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社会心理一、个性的概念(一)定义: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二、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是统一的,个性的共同性寓于独特性之中,独特性是共同性的具体表现个性的稳定性: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三、个性的心理结构(一)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表现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趋向上,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智力、能力与人格。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一)概念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特点:对象性、紧张性、驱动型、周期性、发展性(二)种类按需要的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按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三)需要的发展和层次美国马斯洛: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不断发展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波浪式演进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动机(一)概念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二)动机产生过程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综合作用下转化为动机,需要一个过程(三)动机种类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与辅导性动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三、兴趣(一)概念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二)种类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性趣有趣、乐趣、志趣(高级)等等(三)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泛性、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性四、价值观(一)概念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特点:稳定性和一致性主客观的统一有一定的对象对人的行为有动力作用支配人的行为(二)类型德国斯普兰: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美
本文标题:心理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