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睡眠的阶段。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简述能力发展的差异4.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意义。1.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2.简述知觉及其特性。3.画图并解释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4.简述思维及其基本过程.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6)2.简述心理的发生和发展。(P36-38)3.简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4.简述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及培养。1.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2.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3.简述常见的致瘾药物。4.简述情绪与认知、情感。1.简述人格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P3)2.简述人际吸引及其条件。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1.画图并解释练习曲线。2.简述感觉及其过程。3.简述感觉记忆的种类及其特征。4.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1.简述注意的品质。2.简述执行决定中的主要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条件。3.简述人格测验的方法。4.简述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作用。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4)2.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P51-52)3.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4.简述知觉的种类。1.简述记忆的过程。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简述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有哪些。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4.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1.简述学习迁移及其种类2.简述幻想和创造想象的异同和联系。3.简述动机及其种类。4.简述情绪状态。1.简述感觉记忆及其特征。2.简述概念及其种类。3.简述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4.简述动机及功能。1.简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2.简述感觉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P47-49)1.简述记忆的种类。2.简述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4.简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重加工理论。.1.简述学习迁移及其种类.2.简述感觉记忆及其特征。3.简述思维及其种类。4.简述情绪状态。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1.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P13-14)2.论述言语、语言和思维。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体现“师德”。2.论述中学生的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方面。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2.论述如何对学生“网虫”进行品德教育与渗透。1.论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2.论述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2.如何利用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生为中心观”对教学的启示。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论述如何利用需要层次理论开展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工作。2.试述中学生药物成瘾的治疗。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2.简述思维定势的作用。1.简述自我意识及其心理意义。2.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论述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论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2.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培养的主要措施。1.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1.论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论述影响遗忘的因素及遗忘的原因。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结合这句话,论述教师职业与心理学的关系。2.论述人际认知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1.基本情况:王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倾,心情压抑。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位学校外面,成绩中游。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1.原因分析(1)情感原因。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其在同学中不再表得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2)认知原因。一是家人的期望,榜样的示范,为之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时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责、自罚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认知的偏差。(3)行为原因。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脫离的低落情绪。2.解决方案(1)“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其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信任。关怀、支持该生构建新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抑郁情结得以舒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2)各方面的协调。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A.宣泄释放。以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为主。倾吐出学习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宣泄出积存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B.发现心结。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叫功能失调性假设。例如:如果我的成绩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学。C.解释澄清。搞清楚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她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改变认知结构。D.自我及时强化。当她认识到不合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3)帮助她制订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4)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的宣泄。具体做法有:闭上眼睛听音乐,让自己感觉随音乐流动;每周和父母老师进行一次坦诚对话;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表象训练,在大脑中通过表象的形式,原有的消极情绪在大脑中主动诱发出来,随之代以积极的情绪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良影响。3.小结引导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要给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心灵的关注。2.基本情况:周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从小比开朗、活泼,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捣蛋鬼,学习成绩普通。好勇斗狠,让家长教师头痛不已,后因打架问題被校方在学校,稍有言语不和便与脚相向,被批评教育多回。但是却屡教不改,多次于是转学,稍微好了一段时间,是没有多久又旧病复发,因为打架斗殴而多次被学校老师、领导、干部批评教育,稍有成效,但没有多久又会出现,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与同学的关系显得很紧张,疏远老师、领导、干部,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批评感到反感,会与干部在工作争执,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别人管他。1.原因分析(1)个体因素。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能力不同,错误的认知一定在现实中处碰壁,其结果就是必定会造成痛苦。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性格正在成熟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地会低很多。个体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和后天基本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2)社会因素。整个社会中,不良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形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变成固定模式,而且很难改变,并且改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3)不良的宣泄形式。(4)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2.解决方案(1)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攻击性的行为向或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都是因为其理念所导致的。而偏激理念的习得和形成是个体社会认的偏差和不合理引起的。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伯离,再加上各种不因素的强化(教育方式不对、缺乏沟通的强行命令等),不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矫正,求助者将会在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反社会和的形成。让求月出最受欢迎的学生,并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2)制订自我控制约定,并进行演练,最后实地进行训练。和老师、家长联系,重新规划日常生活,丰富日常活动,及时奖惩,并让其记下治疗的最新感受。真正品尝进步的快乐。第4/8页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3)采用新的松弛及发泄方法,让他的不良情绪有所宣泄,比如做运动、练射击、拳击等。3.小结有效预防的手段:拓宽兴趣范围,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我控制能力。1.基本情况:吴某,男,17岁,高二,智商正常。他为人豪爽,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很有人缘。担任班长。什么都好,就是有吸烟的毛病。小时候看到父亲吸烟,他也模仿亲的样子偷偷吸烟,于是就有了点癮。母亲发现后也没当一回事,只是说:“你还小,以后别抽了!”一天晚上,他上同学家玩,喝了点酒后,特别想抽烟。可是身边没有烟,也没钱买。于是,两人决定出去“借”点钱买烟。他们在街上到窄榴达,寻找“借”钱的目标,最后锁定在路边绿化带的僻静处谈恋爱的一对青年男。吴某上去揪住男青年的衣领说:“哥们儿,钱花。”二话没说,上去就翻他衣兜。女青年被吓得说不出话,男青年一边反抗一边嚷:“没钱!放开我!”双方扭打起来。吴某害怕招来警察,急得直冒汗,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根铁钎子,他顾不得多想,抄起来就扎向男青年的胸部,男青年当场栽倒在地。被送到医院后,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失血过多死亡。面对法官时,二人一脸茫然,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想弄点钱买盒烟,却变成这样。1.原因分析(1)强大的好奇心理。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新事物和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诱惑力。对吸烟的行为是如此,他们有想试试看的想法,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烟,火光一闪一闪地吐出白烟的姿态,以为吸烟可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想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2)交往心理。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联络感情,相互敬烟成为习惯,学生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3)对偶像的模仿心理。,不少青少年学生有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对家长、老师、名人、明星等,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尤其是对偶像吸烟时的姿势等,认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偶像的距福,而且使自己也趋于“成熟”。于是学生学会了吸烟。(4)虚荣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虚荣心强,当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5)对“压力”、挫折的反抗心理和逃避心理。“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思想单纯,满幻想,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一方面又显示出幼稚,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6)愈禁愈吸的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吸烟的危害,大力提倡戒
本文标题:心理学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