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型领域“网络编辑”人才需求分析及专业设置
新型领域“网络编辑”人才需求分析及专业设置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互联网络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高的IT新型领域“网络编辑”人才需求做出分析,同时给出该专业设置的总体设想和框架。br关键词:网络编辑;图文信息技术;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brbr1引言brbr一谈起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沿袭本科分类方法,然后填充低端的技术或服务业,殊不知今年大学生IT就业总体重心下移,就连本科生一直不关注的软件测试这一灰领职业也纷纷加入应聘大军。我们是否能摆脱纵向思考的思维定式,从横向的角度寻找高职新型的IT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空间,努力开辟新的渠道。本文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领域“网络编辑”这种集网络信息编辑、图文处理、网页制作、数字出版于一身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求作一剖析,同时给出该专业设置的总体框架。brbr2网络编辑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brbr上海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为龙头,各类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共同支撑着新闻传媒业。一方面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合适的人才相对紧缺,造成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br首先,网络媒体的快速膨胀导致了技术人才的短缺。据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络信息编辑与管理从业人员多达300多万人,未来10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报告指出,目前上海互联网行业共有各类登记注册的网站逾30万家。从2006年2月开始,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启动全市互联网新闻与信息业务培训。该项目旨在全面提高网站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网民的网上活动主要以查资料和浏览新闻为主,这就对网络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其次,目前的相关从业人员一般是从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不能够满足和适应现代电子传媒的发展。网络编辑是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价值的开掘者。网络编辑和图文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讲,他们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基本知识与技能:新闻传播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网络编辑所负责领域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网络编辑人员还应当是多媒体人才、全媒体人才。互联网是一个多媒体体系,互联网上的内容有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多媒体内容需要用多种媒体的编辑能力进行操作。因此,从业人员既应具备报纸媒体所需要的文字编辑能力,还需要具备广播、电视媒体要求的视频、音频编辑能力以及网络这个新媒体本身所需要的一些能力。br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八年前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是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从2004年开始,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大轮换,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可以说,现代电子传媒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全面的网络信息编辑和管理人员。br第三,从今年“上海市推进数字出版产业暨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上海数字出版业发展引导目录(2009版)》来看,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鼓励支持数字出版新媒体、新业态跨越式发展是今后市场发展的趋势。数字出版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据初步统计,2008年上海数字出版业销售收入总值在123亿元左右,约占全国数字出版业总量的1/5。从全国看,上海与北京、广东等地的数字出版产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数字出版的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如网络游戏出版、网络文学出版、网络视听出版等,更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上海网络游戏出版产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2008年实现86.2亿元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5.3%。网络文学出版又是一大新型产业。上海现有文学网站20多家,2008年销售收入近亿元,2008年上海互联网视听出版收入约为1.5亿元,同时,上海市作了一些重点规划,如优先支持与手机、手持阅读终端相关,与新一代广电网(NGB)相关的数字出版技术开发和相匹配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开发:优先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题出版数据库建设,优先支持具有市场开发功能、汇集各家教育资源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优先支持数字出版物集成与分发平台建设。可以预见,数字出版企业(机构)大量涌现是今后市场发展的趋势。br第四,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尚没有针对网络和电子采编的网络编辑专业,只有传统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相关专业,但是这两个专业跨度甚远,为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而培养的毕业生是不可能就职于以网络和信息技术、数字出版为主导的新兴电子传媒产业的。另一方面,在市场调研中,经常有公司的人事经理抱怨说,我们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只需要一个编辑人员就够了,但是招来的毕业生要么不懂网页设计,要么不会文字编辑,技术好的文学和美术功底太差,大多为复制粘贴过来的信息加上毫无美感的网页。文字好的计算机水平又太差,能制作静态网页已经算不错了。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单位都有类似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是兼具计算机、新闻传播、广告和艺术知识的毕业生。这说明,网络编辑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够满足互联网、数字出版、电子传媒行业的需求外,还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单位的有关岗位就业,从事网络信息编辑与管理和其他图文信息处理等工作。brbr3网络编辑的专业设置brbr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应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网络和现代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设置“网络编辑”专业客观实际的需要。br3.1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br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好英语水平,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具备网络编辑、图文信息处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br为互联网站、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内部网站、电子出版物编辑单位等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闻、出版、广告、影视等单位,从事网络编辑、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工作,以及图象处理与排版、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工作。br3.2主要职业能力br具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手段,利用超文本技术、图像或音频、视频等管理和策划电子阅读产品的能力。br(1)有素材采集、分析、整理的能力;br(2)有内容编辑,包括信息筛选、内容加工、内容原创的能力;br(3)有组织互动,包括受众调查、论坛管理等的能力;br(4)具有网页实现,包括网页内容编辑、原创素材独立制作和栏目编辑等的能力;br(5)具有栏目策划、专题制作的能力;br(6)具有内容编辑与管理,包括频道或网站内容策划、内容管理等工作的能力;br(7)有一定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社交礼仪。brbr3.3基本知识要求br(1)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国家对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等方面的要求积极知识产权、版权方面的法规。br/ppp(2)具备完善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包括新闻传播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Flash等进行处理的多媒体技术。br(3)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了解网络媒体自身、大众、广告商的需求。br3.4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br(1)“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水平证书。br(2)“网络编辑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三、二级)。br上海自2006年2月开展的“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政府新闻br办共同开发“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项目。brbr4结束语brbr正如Intel前任总裁葛鲁夫曾断言,以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将不复存在,因为那时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网络编辑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都是网络和现代传媒业发展最快、需求最大的职位。近年来,国家和上海市先后开始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的认证,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相关行业的重视,也说明网站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我们认为,该专业的设置开发其设想总体适应现时社会需求,网络编辑专业涉及行业面广量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乐观。该专业设置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定位,符合国家教委对高等职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当然,该专业在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分析、实训内容等方面的专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达到科学、规范、准确。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于2008年6月向上海市教委申报“网络编辑”新专业,上海市教委予以批准,上报至国家教委时,国家教委按目录将其归属于原有的“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现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以“图文信息技术(网络编辑方向)”为专业名称向社会招生,期待为网络编辑专业做些有益的尝试。brbr参考文献:br[1]林宏.关于高职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br[2]赵谦.浅议实习实训在新闻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4):150-151.br[3]吕中华,李燕,潘树森.“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2).br[4]吴家清.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br[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P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PP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创新BR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BRBR一、任务驱动教学法BR“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并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BR二、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设计BR(一)布置任务。根据教学目标选取课堂任务,确定本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据此选取相关任务,让学生每次理论课后上机实践都有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得到能力的培养。任务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要对学生有吸引力,难度适宜,任务量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完成欲望。(二)解析任务。布置完任务后,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案,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亲自上机演示和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演示具体操作步骤。(三)学生自行实践。在教学中学生要自己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解决,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四)任务展示与评价总结。教学的最后,学生要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出来,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总结和评价。可以由学生自己介绍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心得。BR三、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BR(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曾说过
本文标题:新型领域“网络编辑”人才需求分析及专业设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0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