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电图检查(一)Electrocardiogram(ECG)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心脏的电激动产生动作电流,通过人体的容积导体将心脏的动作电流传导至身体各部,利用心电图机将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所形成的曲线记录下来,此种曲线图成为心脏电流图,简称心电图(ECG)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除极和复极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图产生的原理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polarization)/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除极++复极-正常心室除极:心内膜心外膜正常心室复极:心外膜心内膜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心室肌细胞(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U波1.P波(Pwave)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形成的。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2.PR段(PRsegment)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3.PR间期(PRinterval)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P波开始部至R波开始部。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4.QRS波群(QRSwave)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形成的。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5.ST段(STsegment)J点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6.T波(Twave)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7.QT间期(QTinterval)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8.U波(Uwave)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QRS波群:QRS波群为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⑴命名:①第一个向上的波称R波;②R波之前如有向下的波为Q波;③R波之后如有向下的波为S波。QRS波群的命名此外,还有R′波,S′波。如整个波群向下称QS波。在QRS波中,振幅较大者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Q、R、S。振幅较小者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q、r、s。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心电图的导联体系用金属小板作为电板,安放于身体的不同部位上,再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连接成电路,即可描得一系列心电图波形,这种连接方式和记录方法形成了心电图导联体系。(一)肢导联:有红、黄、绿、黑4种颜色。红色连接右上肢;黄色连接左上肢;绿色连接左下肢;黑色连接右下肢。(二)胸导联:为白色导线,其末端有明确标记,分别标明了V1~V6,代表相应的位置。心电图导线颜色㈡胸导联:有V1~V6共六个。即:V1: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2: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在左锁中线与第五间隙的交点;V5:在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上的交点;V6:在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上的交点。(一)肢导联:1、双极肢导联(标准导联):有Ⅰ、Ⅱ、Ⅲ三个。2、加压单极肢导联:有avR、avL、avF三个(二)胸导联:属单级导联V1~V6,常用6个导联心电图的常用导联重点提示1、概念:心电图命名肢体导联胸导联2、导联的连接方式第二节正常心电图复习一、心电图测量1、心电图记录纸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4、心率测量纵向距离:代表电压若1mV定准电压=1cm,则0.1mV/小格横向距离:代表时间若走纸速度=25mm/s,则0.04s/小格,0.2s/大格1、心电图记录纸2.各波振幅的测量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3.各波段时距的测量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4.心率测量(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案例4-1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其平均值,求得每分钟心率。数30大格(共6s)内的QRS波群或P波的个数,乘以10,即为每分钟心率。(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既具有电位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心肌是个不规则的整体,导致各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但按照合成原理,综合为“心电综合向量”心电轴与心脏转位什么是平均心电轴??心房、心室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多个瞬间心电向量,这些心电向量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心电向量被称为平均心电向量。(QRS平均心电向量)1)目测法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大致方位。心电轴正常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左偏Ⅰ导联Ⅲ导联心电轴的测定针锋相对右偏背道而驰左偏2)振幅法3)查表法心电轴的测定4)临床意义:心电轴正常约0~+90°之间。如心电轴小于0为左偏,常提示左心室肥大;大于+90°为右偏,常提示右心室肥大。5、心脏转位方向:(1)顺时针转位: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转位时,多见于右心室肥厚。(2)逆时针转位: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转位时,多见于左心室肥厚。从心尖向心底部观察根据过渡区波形(R/S≈1)出现的位置来判断。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1、P波:为左右心房除极而产生的向上圆钝波形。⑴形状:呈圆钝平滑的波形。⑵方向: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均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V1~V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⑶时间(宽度):不超过0.11s(≤0.11s)。⑷振幅(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15mV。⑸意义:①时间超过正常见于左房肥大。②P波电压超过正常见于右房肥大。③P波在Ⅰ、Ⅱ、aVF导联倒置,aVR直立,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2、P-R间期:为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一段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20s。但小儿为0.12~0.19s,老人及心动过缓者≤0.22s。意义: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⑴时间:正常成人QRS波的时间为0.06~0.10s,即≤0.11s。如>0.11s,则见于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3、QRS波群:QRS波群为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QRS波群⑵正常波形与振幅:1)肢导联:aVL≤1.2mV,aVF≤2.0mv。如超过上述值,提示左室肥大。aVR≤0.5mV,且波形可以呈Qr或QS形。如aVR超过0.5mV,提示右室肥大。标准导联(Ⅰ、Ⅱ、Ⅲ)的R波均<2.0mv。上述任何一个肢导联QRS波的R波与S波或Q波与S波的电压绝对值之和低于0.5mV,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心肌炎等,偶可见于正常人。2)胸导联:V1、V2呈rS型,V1的R≤1.0mV。V3、V4导联R波与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即呈R/S型。V5、V6可呈qR、qRs、Rs、R型,R≤2.5mV。①V1、V2:R/S<1,且RV1+SV5<1.05mV。如>1.05mV提示右室肥厚。②V3、V4:R/S=1。③V5、V6:R/S>1,且RV5+SV1在男性不应超过4.0mV,在女性不超过3.5mV。如超过上述值,提示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⑶Q波:正常Q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04s(<0.04s),振幅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正常V1、V2导联中不应有Q(q)波,但可呈QS型或rS型;V3导联很少有q波;V5、6导联可呈qRs、qR型。如Q波过宽或过深均为异常Q波,见于心肌梗塞。4、J点:J点是QRS波群之终点与S-T段起始处之交点。多在等电位线上,可随S-T段偏移而移位。J点5、S-T段:从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始点间的一段水平线。表示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为一等电位线,可以轻微向上或向下偏移,但在任何导联中S-T下移不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2不超过0.3mV(≤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导联≤0.1mV。S-T段意义:①S-T段下降超过正常,见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②S-T段抬高超过正常,见于急性心梗和变异性心绞痛。6、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①形态:正常T波圆钝,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故两支不对称。T波②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V4-V6导联直;aVR导联倒置;Ⅲ、avL、avF、V1~V3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③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同导联R波的1/10。④意义:T波显著升高见于心梗的超急性期和高血钾;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损肌、心肌缺血和低血钾等。当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点居中时称“冠状T波”,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慢冠供血不足、左室肥大等。7、Q-T间期:是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表示心室肌除极和复极所需时间。①时间:正常为0.32--0.44s。②意义:Q-T间期8、U波: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一个小波,方向与T波相同,V3导联最明显。U波过高见于低血钾;倒置见于高血钾、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重点提示1、心电图测量,心率计算2、正常心电图在12导联上波形特点
本文标题:心电图检查(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0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