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1汝南县2009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变更实施方案(二)综合说明一、项目背景根据财政部《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财建〔2009〕786号)规定和要求,为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中央财政拨付的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拨付我省的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全部用于粮食核心区建设范围内的95个县(市、区)以及中牟县小型农田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示范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乡村斗、农、毛渠等田间桥、涵、沟渠疏浚、灌排泵站、田间打井等抗旱排涝设施建设。我县根据上级部门指示精神,结合我县近期农田水利规划,制定本方案。二、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原报三门闸乡新建农田生产桥圆管涵(1-φ1.0m)5座,圆管涵(1-φ1.5m)10座,钢筋砼盖板涵跨径(2.5*1.5)4座,钢筋砼盖板涵跨径(2.5*1.7)1座,钢筋砼盖板涵跨径(2.5*2.0)3座。变更后建设范围包括罗店乡、常兴乡、三门闸乡、老君庙镇、韩庄乡、金铺镇、三里店乡、南余店乡、板店乡、王岗镇、和孝镇、留盆镇、张楼乡、东官庄镇共14个乡镇。具体安排如下:农田生产2桥建设工程安排在罗店乡双庙、尤庄,常兴乡严庄,三门闸乡老房、老祖庙,老君庙镇肖屯,韩庄乡翁屯,金铺镇姚寨,三里店乡范胡,南余店乡徐庙,板店乡刘营,和孝镇薛岗,留盆镇冯亮,张楼乡河北,东官庄镇滕冢,计15个村组;抗旱机井建设工程安排在三门闸乡姜庄,老君庙镇肖屯,韩庄乡翁屯,王岗镇大胡,张楼乡河北,计5个村组;疏浚排水沟工程安排在罗店乡双庙、尤庄,常兴乡闫庄,三门闸乡老房,三里店乡范胡,计5个村组。本次建设内容包括农田生产桥建设工程、抗旱机井建设工程、疏浚排水沟工程,道路整修工程,险闸维修工程,过总干七斗渠涵洞维修工程,荆河过总干渠涵洞清淤工程。该工程需做土方9.127万立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671立方米,浆砌石302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效益面积1.46万亩。三、设计依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工程设计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88-66),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汝南县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其它相关规范、文件及技术参考书等。工程总投资189.97万元,全部资金由上级直接拨付投资。四、经济效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区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67%,花生30%,冬小麦73%,其它作物20%。经过本次项目实施后,玉米可增产约100千克/亩,花生增产50千克/亩,冬小麦与原地面灌相比增产约80千克/亩,其它作物增加50千克/亩。根据2009年国内市场价:玉米单价为31.5元/千克,花生单价为5.5元/千克,冬小麦单价为1.5元/千克,其它作物为2元/千克。每年每亩可增加收入145.3元,项目区年增收入212万元。本次项目的实施,首先改善了项目区的水利工程,优化了水环境,而且还可以营造田间小气候,优化生态环境,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方式的改变及科技含量的增加,加速了中低产田的改造,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总之,项目的实施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环境恶化问题,而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五、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待实施方案批复后立即成立由县财政、水利、审计等有关部门领导和项目所在乡镇长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并成立2009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利局。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工程资金的筹措、财务管理、组织施工、施工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工程决算、项目总结、工程管理及管理制度的制订等。工程建设由水利局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制定项目建设实施计划。项目实施严格执行“三制”。一是项目法人制,按有关文件规定组建项目法人单位,主要负责整个工程运作的法人事宜。二是招投标制,由法人单位组织工程施工招标,招标方式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进行,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施工。三是严格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加强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信息管理,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4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理。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一是严格监理程序;二是项目办下达的技术标准,严格监督执行;三是由项目办公室牵头、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对施工现场和料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材料、设备及施工安装达不到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要坚决返工,决不姑息,以确保工程质量。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发现违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保证专款专用,避免截留挪用,资金拨付时,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分期分批,确保资金投入的实效性,使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5第一章概述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地形项目区位于汝南县中北部区域,紧邻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鸭湖”,地处淮北平原,属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地势平坦低洼,为河间冲积湖平原和低平洼地。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6-49米之间,坡度较小,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在1/4000--1/6000之间。(二)土壤、水文地质项目区有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4个亚类,11个土属,34个土种。黄棕壤土占项目区土壤面积的43.35%,主要分布在臻头河以南地区,土层厚薄不均,耕层浅,肥力低,耕层有机质含量1.14--1.19%,五氧化二磷10.5-15mg/kg;项目区属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1.31-1.43%,全氮0.086-0.110%,五氧化二磷3-12mg/kg,氧化钾90-140mg/kg。本土壤上浸易涝,下渗困难,不耐干旱,适耕期短,酸碱度Ph为7.5。项目区含水层岩性主要是中细砂,细砂和粉细砂,而浅层地下水则为亚粘土和亚粘土孔洞裂隙层,第一含水层厚度30—35米,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和沟渠入渗。地下水消耗主要是蒸6发和作物蒸腾,大雨后高地下水位时,沟道有短暂的排泄。至于地下径流,由于水力坡降很小,接近地面坡降,且水力坡降和含水层岩性变化甚微,故地下径流量很少,来、去可视为相近,地下水动态属入渗—蒸发型,地下水埋深年变化不大,平均在3—5米,但年内变幅较大,早春旱季埋深4—5米,汛期1—2米。(三)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3.87亿元,增长13%;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增长20%;财政支出完成8.5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增长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2元,增长18%;农村人均纯收入4114元,增长20.6%。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四)自然灾害情况在汝南县的自然灾害中,以水旱灾害最为严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最大。1、水灾。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公元前130年到2008年的2408年间,本县有记载的较大水旱灾害共八十七次,其中,特大水灾三次,即公元1593年、1668年和1975年8月。1975年8月4日—7日,全县普降暴雨。8月6日城关降雨量442.7毫米,相当于二百年一遇,达本县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全县主要干流,洪水宣泄不及,漫溢成灾,平地积水数尺。8月8日凌晨,板桥水库垮坝,一部分洪水由汝河入宿鸭湖。入库洪峰流量724500立米/秒,库水位达57.06米高程,库容达12.6亿立米,总泄洪量7300立米/秒。因而,加重了北汝河、臻头河、汝河两岸的灾情。这次洪水给全县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全县淹没耕地126万亩。成灾面积108万亩,占耕地的85.7%,倒塌房屋41.2万间,冲走粮食1.3亿斤。水利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冲毁沟、渠、河道3200条,堤防漫溢决口810处。冲毁沟、河、渠、井、站各级建筑物1560座。2、旱灾。历史上大旱灾发生十四次,特大旱灾三次,即1508年、1640年、1877年。建国以来,以1966年旱灾最为严重。年降水日数89天,降水量442.3毫米(其中6—9月份134毫米),年水面蒸发量1930毫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月中旬到7月中旬,降水量共29.1毫米,较历年同期减少87.2,是旱情最为严重的时期。2008年,我县遭受了5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这是自建国以来,又一次出现严重的旱灾。据县气象局专家介绍,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6日,全县一直没有出现有效降雨,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和大风天气,土壤失墒加快,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冬小麦旱情十分严重,由于旱灾,全县作物受灾面积115万亩。(五)农业生产现状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县委、县政府制8订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目前,我县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二熟制,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各作物规划种植比例为冬小麦80%,玉米为45%,花生为35%,水稻为20%,复种指数180%。农产品冬小麦亩均产量400公斤,玉米亩均产量500公斤,花生亩均产量208公斤,水稻亩均产量450公斤,年均亩产值1634元。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供水基础设施和供水能力项目区现有大型水库1座;塘坝146座;小型提水泵站5处;机井保有量1.7823万眼,能发挥效益的只有1.02万眼;2008年供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为1.67亿m3。其中:蓄水工程0.6亿m3;地下水水源工程1.07亿m3。2、供水现状项目区2008年现状总供水量为2.52亿m3。其中:蓄水工程1.14亿m3;地下水水源工程1.38亿m3。3、用水现状项目区2008年现状总用水量为1.96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0.03亿m3,农村生活用水0.13m3,工业用水0.02亿m3,农田灌溉用水1.78亿m3。4、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619亿m3,其中地表水1.26亿9m3,地下水2.359亿m3;现状利用量为1.96亿m3,其中地表水0.2亿m3,地下水1.76亿m3;开发利用潜力为1.659亿m3,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为1.16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为0.599亿m3。(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建国以来,我县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农民“两工”对低洼易涝地先后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治理,采取河道清淤,修建涵闸、险工护砌等多种措施,排涝条件有所改善,洪涝灾害频发的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县乡财力的制约,特别是国家取消“两工”后,原本十分有限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中小型河道一直未列入国家投资范围,多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治理,除涝标准均不足3年一遇,排水能力十分有限;附属建筑物规模小、且多为砖砌结构,质量较差,普遍存在排涝标准低、闸底板高,自然老化等现象,损坏情况严重。结合我县水利工程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要河道防洪除涝标准低。部分河道虽已实施治理,但总体防洪标准仅十年一遇,除涝标准三年一遇;汝河流域13条河道(汝河、北汝河、唐寺沟、英河、文殊河、后营沟、臻头河、吕岗河、小沙河、舍屯沟、秫秆铺沟、韩溪河、罗店沟)未进行治理,小洪河流域4条河道(南马肠河、北马肠河、杜一沟、荆河)防洪不足5年一遇,除涝不足3年一遇;86座涵闸急需维修、重建,每遇较大洪水“倒灌”现象十分普遍,加重了沿河洼地涝灾。二是洼地除涝工程严重滞后。我县列入《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中的洼地面积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5万亩。多年来受投资规10模和国家取消“两工”政策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整治,原有除涝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情况严重。三是兴利工程配套差,发展慢。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机井保有量17823眼,有效灌溉面积91.2万亩,仅占我县耕地面积的65.6%。其中,宿鸭湖、薄山两座大型水库灌区灌溉能力43万亩,而发挥效益的只有5.2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12%;现
本文标题: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0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