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2文科生物会考提纲
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1页共12页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一、遗传的细胞基础(课本第2章)(一)减数分裂1、概念: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点:细胞连续分裂2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过程:(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为例)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性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由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片段。中期: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细胞质分开,一个初级性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细胞质分开,一个次级性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性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3、区分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后,一个着丝点存在两条单体,这两条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进行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相似,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四分体:联会后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分体。例:见左图:染色单体:a;a,;b;b,;c;c,;d;d,(8条)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2页共12页同源染色体:A与B;C与D(共2对)非同源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四分体:A与B构成一个;C与D构成一个(共2个)4、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3)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4)n代表染色体对数5、有丝和减数分裂各期图判断。(具体图参照右上)一看染色体,若奇数,则为减II;若偶数,则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没有,则为减II;若有,则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A、出现联会、四分体;B、同源染色体分离;C、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则为减I;若无上述行为,则为有丝分裂。2nn2n2n2n4n→2n4n4n4n2n→4nDNA00000nnnn同源染色体02n→02n2n4n→2n4n4n4n0→4n染色单体nn→2nnn2n→n2n2n2n2n染色体末后中前末后中前间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3页共12页6、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的差异:形成场所分裂方式结果是否变形精子形成过程睾丸均等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是卵细胞形成过程卵巢不均等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否(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称为受精卵的过程。2、同种生物不同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通过减数分裂,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恢复原来体细胞的状态。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使有性生殖后代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二、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本第3、4章)(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实验1、P43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2、P4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3、P4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蔡斯)①噬菌体的结构:外部——蛋白质外壳,内部——DNA,两者都共有C、H、O、N元素,但DNA特有P,蛋白质特有S元素。所以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外壳蛋白质,32P标记DNA。②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是在自身DNA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的物质和能量繁殖的。③用35S标记秦代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子代噬菌体检测不到放射性,而用32P标记亲代DNA,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到放射性。若用放射性C、H、O、N元素标记,亲代蛋白质和DNA均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到放射性。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4、艾弗里、赫尔希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功能。5、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4页共12页(二)DNA的结构1、基本组成元素:C、H、O、N、P2、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和[T]胸腺嘧啶四种。3、DNA的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配T,C配G)。4、相关计算双链DNA中,①A=T,C=G.②不配对的碱基和相等,并且占总碱基数50%。如:A+G=T+C(三)基因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3、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②特异性。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四)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DNA复制P54DNA转录P63翻译P66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时间细胞分裂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解旋酶酶能量ATPATPATP产物DNARNA多肽链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RNARNA→蛋白质1、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生物学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子两代之间的连续性。2、条件:都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翻译还需要tRNA。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5页共12页3、RNA与DNA的区别:DNARNA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呈单链结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磷酸DNA与RNA的主要不同:碱基和五碳糖DNA与RNA的判定方法:某核酸分子中(1)若有核糖,一定为RNA;若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2)若含T,一定为DNA:A=T,G=C为DNA双链;A≠T,G≠C为DNA单链若含U,一定为RNA:A=U,G=C为RNA双链;A≠U,G≠C为RNA单链4、①遗传信息:在DNA上,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②密码子:在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直接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共64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61种)特点:不间断性、不重叠性、简并性、通用性③反密码子:在tRNA上,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5、相关计算①一个DNA复制n次后:A、子代DNA分子数=2n个(n代表复制次数)B、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2个C、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2n-2所以,一个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含14N培养基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共2n个,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2个,不含15N的DNA分子2n-2个②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tRNA数目=1/3mRNA碱基数目=1/6DNA碱基数目(五)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三、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鉴定;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测交:就是让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鉴定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6页共12页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能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bb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aaBb5、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表现型:生物个体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双眼皮等。6.常见符号P:亲本F1:杂种子一代×:杂交×:自交♀:母本(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父本(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二)基因的分离定律P2-7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P4图)特点:F1表现为高茎;F2发生了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解释:P5四段话。P5图1-5验证——测交:P72、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①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②条件:孟德尔分离定律分离比成立的前提是子代个体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若不满足,实验结果会有偏差。3、检测F1的基因型:自交法: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后代有1种性状),则F1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或后代有2种性状),则F1为杂合子。测交法:若测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F1为纯合子;若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则F1为杂合子。动物最好用测交法;植物最好、最简单用自交法。4、基本解题思路①亲代推子代A、根据亲代基因型直接推.(6种组合情况)亲本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纯合子×纯合子AA×AA显×显AA全是显性AA×aa显×隐Aa全是显性aa×aa隐×隐aa全是隐性纯合子×杂合子AA×Aa显×显AA:Aa=1:1全是显性aa×Aa隐×显Aa:aa=1:1显:隐=1:1杂合子×杂合子Aa×Aa显×显AA:Aa:aa=1:2:1显:隐=3:1漳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文科)第7页共12页P男XY女XX×配子XYXF1XY男XX女1∶1B、根据配子概率计算(棋盘法)[例]番茄茎的有毛(H)对无毛(h)是显性,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已知它们都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H:h-1:1。他们的后代可产生哪几种表现型和基因型,概率各是多少?HH:Hh:hh=1/4:(1/4+1/4):1/4
本文标题:必修2文科生物会考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