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郴州市第二中学章末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必修22015-4-151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梳理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知识点一: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知识点二:同源染色体及相关物质的关系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判定要诀: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知识点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比较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特点及模式图的判定:比较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一个着丝点,一条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2个DNA)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着丝点分裂高度螺旋仅形态改变复制解螺旋仅形态改变一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一个DNA在右图中:同源染色体有: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非姐妹染色单体:能联会的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这样的排在一起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不是..四分体(1个四分体一定..有四条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有2个着丝点)甲乙丙丁aa’bb’ABCD郴州市第二中学章末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必修22015-4-15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判定要诀:一数: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三判断:有同源染色体行为为减Ⅰ,否则为有丝分裂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初级卵原细胞或者是次级卵原细胞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若染色体上有如下基因,请在上述分裂图中将基因标记上去。回答下列问题:(1)若产生了AA的配子,原因是:。(2)若产生了Aa的配子,原因是:。(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随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期。如:A与a(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基因随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发生在期。例如Aa和Dd。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知识点四: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略知识点五:配子具有多样性原因:1.在减一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注意以下几个特殊行为(1)DNA复制—间期DNA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形态改变;染色单体出现,且为染色体的两倍。(2)着丝点裂开—后期DAN数量不变;染色体数量加倍,形态改变;染色单体消失。(3)形成两个子细胞—末期DNA减半;染色体数量减半;染色单体减半(如果有的话)。间期0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4N2NDdBbaADNA染色体染色单体郴州市第二中学章末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必修22015-4-153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2.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练习1.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生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2中表示该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过程。(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5)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填编号)。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科学方法:)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科学方法:)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见第2页遗传定律的实质填空题。练习2.如右图是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第三节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1.XY型性别决定:XX为雌性,XY为雄性例如:人、哺乳动物、果蝇等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真核生物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质基因: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的分布原核生物:拟核和细胞质中P:♀XX×XY♂配子:XXYF1:XXXY1雌性:1雄性XY型性别决定要点:1.决定后代性别的是雄配子;2.后代雌雄比为1:1的原因是:含X的雄配子和含Y的雄配子数量比为1:1;3.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参考答案:知识点三:(1)含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分离;(2)分别含A和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离(3)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练习1:(1)a;甲(2)乙;4;8;8(3)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丙→乙(4)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5)卵细胞或(第二)极体;Ⅲ和Ⅳ参考答案:1.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练习2:B郴州市第二中学章末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必修22015-4-1542.ZW型性别决定:ZZ为雄性,ZW为雌性例如:蝴蝶、鱼和鸟类(鸡)等3.其他。例如,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实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男患多于女患;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交叉遗传,女患多于男患,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抗VD佝偻病伴Y染色体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外耳道多毛症1.遗传系谱图判定口诀:(1)父子相传为伴Y;(2)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3)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2.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若该病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是否遵循伴性遗传规律和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练习3.右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性遗传。(2)据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3)1、2、4、7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__。(5)3号和4号婚配,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6)若8号和11号婚配,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实验一: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郴州市第二中学章末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必修22015-4-155实验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体外转化):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设计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实验,观察各自实验效果。实验三: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小结:生物例题:1.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判断正误)()2.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DNA分子的结构1、化学组成:(1)基本组成元素:5种元素。基本组成单位:4种。2、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是由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结构。(2)DNA分子中的和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配对,两碱基之间形成个氢键,G与配对,两碱基之间形成个氢键。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原则。二.DNA中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DNA的病毒:乙肝病毒RNA的病毒:HIV、SASR、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细胞结构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RNA为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碱基的量相等:即A=T、C=G(最基本的规律)2.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3.双链DNA分子中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4.DNA的一条链上(A+T)/(C+G)=a;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为a,双链中相应比例为:a5.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C)/(T+G)=b,另一条链上为:1/b,双链中为:1例1、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26%,求A占。例2、在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中是,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又是。若DNA的一个单链中,A+T/G+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中是,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又是。例3、某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整个DNA碱基总数的54%,其中一条链上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求另一条链上G占其所在链碱基总数的百分含量为。
本文标题: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