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一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共92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章│课标考纲考向课标考纲考向考纲概览考向定位1.地壳物质循环1.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等,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实践意义第四章│课标考纲考向考纲概览考向定位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结合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等的影响第四章│复习策略指南复习策略指南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复习备考中,一是知识方面应注意“清概念、重原理、述过程”,特别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等概念,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原理、内外力地貌形成过程等原理,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等;二是注意将区域地理与高中自然地理结合起来,将河流与地形结合起来,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主要地质构造结合起来,要求能正确阅读区域分布图、景观图等发展过程图,加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复习备考的重要方面。第12讲│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地表形态的塑造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①__________。2.表现形式及作用(1)②______________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③____________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考点自主梳理热能地壳运动喷出地表►考点一内力作用3.结果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地表变得④____________。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高低不平1.能量来源:主要是⑤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及作用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太阳辐射能崩解和破碎地表岩石侵蚀►考点二外力作用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流水风化或侵蚀趋向于平缓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⑪____________。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特别提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1)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向于平缓。(2)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A⑫______________;B⑬______________;C⑭__________________;D⑮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讲│考点自主梳理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方法点拨】判读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为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点:一必须是自然作用,二必须是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例1[2011·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12-2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解析]Ⅰ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Ⅱ为断层,主要是岩层发生了破裂,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Ⅲ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Ⅳ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D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探究点二岩石的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具体如下图所示:1.基础图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2.变式图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方法点拨】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例2[2011·全国卷]读图,完成问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各类岩石在地球表层受到多种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沉积岩。[点评]岩石圈物质循环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但作为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特别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变式图出现的可能性较高。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在准确把握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答案]C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探究点三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方法点拨】分析地貌形成原因的思维模型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变化的过程和表现,所以依据地貌不同的形成原理可以归纳出我们分析地貌形成的思维模型。例如:分析三角洲形成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形成三角洲需要河流携带泥沙,而泥沙含量多少和植被、土壤、气候、地形等因素有关;(2)泥沙是否被堆积在河口处。所以三角洲形成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例3读图,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答案]G河流经刚果盆地,刚果盆地是一个湖泊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形成的盆地,入海口地形区起伏大,海底深度较深,加之G河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地形起伏不大,河流含沙量小,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量小,因此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第12讲│考向互动探究[解析]要熟悉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河流水文特征(流速、含沙量)、海岸侵蚀程度→泥沙沉积程度→河口三角洲的大小。刚果河是内陆湖上升、湖水外泄而形成,盆地西缘即河流下游地段多峡谷(也可从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高差大,流速快,入海口在低纬大陆的西岸,因洋流影响,海岸侵蚀程度强,泥沙不易沉积;从含沙量看,热带雨林分布广,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同时该河M点上游地段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泥沙已先于下游段沉积,故M点下游河段含沙量小,不能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点评]近年来地貌形成过程成为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训练。第12讲│备用习题备用习题[2011·上海卷]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读下图回答1~2题。第12讲│备用习题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sB.200㎝/sC.300㎝/sD.400㎝/s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流速低于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第12讲│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第1题,读图知,当河流流速在200㎝/s以上时,即可搬运鹅卵石。第2题,从图示知,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答案]1.B2.D第12讲│备用习题读“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第12讲│教师备用习题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4.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第12讲│备用习题[解析]根据图中的地质景观判断甲为火山喷发,乙为石林,丙为褶皱山,丁为峡谷。火山和褶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石林和峡谷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石林的形成主要与溶蚀作用有关;峡谷的形成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3.D4.C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基本形态: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考点一山地的形成考点自主梳理背斜向斜(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张裂区——裂谷或③碰撞区——高大褶皱山系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海洋【记忆诀窍】如何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高地。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特别提示】如何区别断裂和断层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2)组成:包括④____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火山口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特别提示】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在陡坡上要呈“之”字弯曲等。(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侵蚀地貌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考点二河流地貌的发育V侵蚀堆积2.堆积地貌(1)山前:⑧__________平原。(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3)入海口的海滨地区:⑨____________。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特别提示】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1)溯源侵蚀: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使河谷向源头方向延伸。(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使河床加深,河流纵向发展。(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洪积—冲积三角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第13讲│考点自主梳理【特别提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差异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易形成聚落。第13讲│考向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考向互动探究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第13讲│考向互动探究第13讲│考向互动探究(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即内力作用突出,而外力作用不显著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方法点拨】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本文标题:必修一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共92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