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三模块测试(四)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C.孟子、荀子D.庄子、孔子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4.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7.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A.《西游记》、《聊斋志异》B.《水浒传》、《红楼梦》C.《封神传》、《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三侠五义》8.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颤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9.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10.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1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同时,同盟会内部却出现了离心倾向,处于涣散状态。如一部分革命党人热衷于将暗杀作为一种斗争手段,他们主要是受到西方哪一种思想的影响()A.自由主义B.社会主义C.无政府主义D.人文主义1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建国之后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②对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论断③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④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1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14.右图是197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某生的准考证,该图片反映了()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1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6.在韦伯看来,新教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A.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B.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C.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D.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B.启蒙运动消灭了迷信和无知C.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D.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18.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东晋葛洪《抱朴子》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0.2005年4月19日晚7时许,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某一理论发表一百周年。该理论的历史意义在于①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③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说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通过无线电进行实况转播。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年A.1860B.1910C.1927D.193122.1850年以前,西欧的英法等国人口死亡率大约为25%,1914年下降到19%。英法等国这一时期人口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B、欧洲战争大幅减少C、列强之间关系发展均衡D、工人运动日趋缓和2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24.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深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C.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D.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25.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人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D.人性解放的渴望26.评论家沃塞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A.日出·印象B.亚威农少女C.向日葵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7.卢梭、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28.与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A.中途岛海战B.南京大屠杀C.珍珠港事件D.慕尼黑阴谋29.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A、1500~1600期间B、l765~1830年期间C、1870~1900年期间D、1945~1970年期间30.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B.阐明了对历史学的重视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运转: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必须以法治国;公民人人参政,轮番而治;城邦的疆域和人口必须适中,不可过量;重视公民教育,启导理性,培养公而忘私的美德。——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朱熹材料三我们知道,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交相辉映。——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哪些原则被现代民主政治所实践?哪些原则存在着局限性?(8分)原则:以法治国;人民主权;培养公民道德素养。(6分)局限性:轮番而治。(2分)(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背景。这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怎样的愿望?(6分)•思想主张:反对君主独裁。(1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科举制发展,崇尚重文国策。(3分)•愿望: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要求参与国家政治。(2分)(3)结合17、18世纪“双元革命”的史实,谈谈你对“科学化、工业化与民主化关系”的认识。(6分)认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政体,推动了科学化和工业化的进程。(4分)32.(2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
本文标题:必修三模块测试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