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历史复习之必修21第七单元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时期④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⑤⑥3.“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4.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土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5.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6.有史学家认为:“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为1/2左右……1932年(苏联)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的工业化是从进口机器设备开始的B.苏联的工业化完全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C.苏联工业化利用了西方大萧条的国际环境D.引进外国专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7.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8.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各种农业税C.允许商品买卖D.取消自由贸易9.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0.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高考历史复习之必修22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与美国长期争霸C.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11.某一次苏联重大节日庆典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B.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C.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参考答案】1—5ADBCC6-10CACBD11-12BC
本文标题:必修二小测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