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怎样中国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怎样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摘要: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每个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生产力方面,消灭剥削方面,消除两极分化方面,共同富裕方面等,中国人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必然联系。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民族的性格与中国的现实国情都决定着中国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并且我们必将能够发展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直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文化与价值观使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共同富裕侠骨柔情正文:一,共同富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的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有一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认识。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就是指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理想社会蓝图。直到近代,中华民族的大同思想又不同程度地与西方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孙中山明确指出中国五大种族扩充自由、平等、博爱于全人类,大同盛世则不难到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贱,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它和产生于古希腊斯多噶学派中的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的思想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份深埋中国人心中的“大同思想”使我们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支持社会主义,都向往和需要社会主义。二,侠骨柔情:一个民族有其特有的气质,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沉淀,形成了自己的气质——侠骨柔情。中国人几千年来,历尽苦难,屡遭外侮,饱经创伤,风雨兼程,早已练就中华神功——坚强不屈;同时,中华民族也在几千年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气质沉淀,铸就了优秀品质——侠骨柔。中国人的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骨柔情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中国人虽然没有绝对的宗教信仰,但是对于武侠情节的向往,要求公正待遇,惩处恃强凌弱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精神崇拜。这种精神崇拜在资本主义是很少见的,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个人偶像崇拜,中国人的侠骨柔情更加认可那些弘扬社会公正的英雄。对于社会公正与生俱来的向往与支持,使得中国人很容易接收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这种侠骨柔情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是相符的,所以社会主义在中国尤其扎根的人民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一个饱受列强凌辱的民族,比任何民族都渴望公正,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渴望社会主义,渴望共产主义。其次是中国人忧国忧民的集体意识。这一份“侠情”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亲赴前线,抢险救灾,还是志愿者;无论是献出爱心,捐钱捐物,还是千万里驱车送粮送菜;无论是救援人员拼死施救,还是老师救学生、救幼儿、学生救同学;前方在救人,后方也在救人,也不知有多少救人的人,自己的亲人尚自待救。此时的全中国人民,只有一个信念,支援前线,就像当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样,力尽所能,同仇敌忾,战胜死神,战胜困难。“我们都是中国人”,他们表现出极度关注同胞的生死命运,每救出一个灾民为之叫好,见到遇难者则为之痛惜。这时的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热血沸腾,侠义之心油然升起,个个大展英雄情怀,绝对的一呼百应,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极尽绵薄之力,或出人、出力、出钱、出物,或献血、倾情、寄语、宣言,显示国人血浓于水的柔情一面。中国人重情,情满乾坤,中国人重义,义无反顾。这份同情弱者的柔情又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不谋而合。三,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而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中,生产力的发展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当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革。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生产力是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在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于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还不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只有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杜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从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消灭剥削、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宗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目的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工人劳动的剥削来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少数人富裕起来,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训读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现在,我国生产力仍然落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而且我国的国情决定,达种状况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改变的,而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只能靠我们自己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全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杜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我国现阶段除了主要矛盾以外,还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产力落后所致。因此,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首先要从解决上要矛盾入手,即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他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全面的把握,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因此,哪一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就获得大发展;哪一个国家错过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大大落后于时代。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科技与生命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75%以上;受过初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文盲高43%,受过中等教育的则高108%,受过高等教育的则高300%;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需要大力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人、底子薄,人均资源不足,生产力相对不发达,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还在制约着发展的步伐。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育着新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虽然我们现在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们有信心社会主义会有长足的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透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结论:历史和人民都证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基本任务,充分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
本文标题:怎样中国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3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