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修道德观论文班级:国贸15甲姓名:陈晨学号:1590610101一直以来,道德都是人们经常谈论争辩的热门话题,道德虽然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可能渐渐歪曲了本来的定义,成为了绑架人性的,一个巨大筹码。诚如课上案例所言,“拾金不昧”向来是一个中华传统津津乐道并且传颂的一个美德,而近年来,有偿失物招领却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争论点,很多人表示疑问,有偿的道德,那还叫道德吗?这其实在春秋战国也有类似的典故,即著名的“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一定的报酬可以带引更多的人去履行道德义务,有偿招领,是与现在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对拾金不昧的补充,是切实可行的,是一种更加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新的道德观念,它在实质意义上并不违背传统美德,且符合经济学中福利,更能增益社会,事实上,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明文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品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法律虽未明确必要费用的范围,但是拾得人与失物招领公司为此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与费用,失主在拿回失物时,付出一部分的报酬并无不可,而且理所当然,只是费用多少,有待商定,但毋庸置疑地说,有偿招领,是对道德的一种新实践。其实,很多时候,道德是没有谁对谁错的,道德的标准太难制定,稍有偏差便是道德绑架,事实上,能举出的案例有很多,比如1967年,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福特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首次提到了,让我非常感兴趣的,电车难题,用来批判功利主义,其原始版本太过繁琐,暂不考虑,修改版中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假如你站在天桥上,看到有一台刹车损坏的电车,在轨道前方,有五个正在工作的工人,他们毫不知晓电车正向他们冲来,而你旁边站了一个体重很重的路人,你发现他的巨大体型和重量,正好可以挡住电车,让电车出轨,以挽救那五个工人的性命,你是否应该动手,把这个很胖的路人从天桥推下去?还是坐视电车撞死那五个人?事实上,英国著名哲学家戴维埃德蒙兹就这一问题用他较为幽默的文字,写了一本演绎了半个世纪以来道德与效用的两难抉择,《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整本书,作者就“生命的数量或生命的质量能否作为利益衡量的标准?”“少数服从多数真的是最正确的答案吗?”发出疑问,就像所谓的功利主义者得所信奉的那句“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更大的利益’的原则”,即我们思修书中的,效果论,不管选择哪一个,都备受道德煎熬,但,值得一说的是,作者戴维埃德蒙兹,在书中最后提到,他是不会选择将胖子推下桥的,所以,他问了广大读者,也确定了本书的名字,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而当时同一时代,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这九个科尔伯格道德两难困境故事,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海英茨偷药,但我却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车扳道工的那个两难困境。道德两难困境,又被称为岔道困境,即面前有两条路,不管你选择哪一条,都会有一个既定的结果,且毫无两全其美之法,诚如火车扳道工,其故事为,四个孩子去旧铁轨上玩耍,其中三个孩子觉着旧铁轨没意思,想去新铁轨玩耍,那一个懂事的孩子就劝说不让那三个孩子去新铁轨上,因为新铁轨是有火车经过的,可那三个孩子执意去新铁轨,这时候火车来了,假如你是火车扳道工,你是会让火车开向新铁轨撞死那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让火车开向旧铁轨撞死那一个懂事的孩子呢?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两难困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它却引发了一个对道德的思考,动机论还是效果论,还是二者中和?如果只看动机的话,那道德的定义又要被重新思考商榷了,若只看效果,那这个世界是否太过于冷漠?我曾在一个小短片中看过一段对科尔伯格道德两难困境作出的很有意思的看法,他说,选择撞死那三个孩子的是个人主义者,选择撞死一个孩子的是集体主义者,众所周知,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名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而个人主义则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的价值观,可是,这是不是太过官方?是,集体主义是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个人主义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过程中形成的,难道就因为说集体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就应该让那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去死吗?那么,难道又说,因为个人主义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就应该枉顾那个孩子的生命吗?故而,事实上,这个看法本身就被阶级价值所主导,根本无法看到道德在背后的作用,而这个两难困境,也确实,不会有那个答案。又曾听过一个有意思的看法,是在一个小网剧里,里面扮演恶人的撒旦,在提到这方面的回答是,如果旧铁轨上那个孩子叫做爱因斯坦,那么不管新铁轨上是三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一万个人,死的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因为少了爱因斯坦,世界的科学技术会倒退一百年,可这又何尝不是所谓人情冷漠的效果论?若凡是只看效果,不看动机,那这世界岂不人人自危?现如今社会上的问题层出不穷,几乎个个都能与道德挂上钩,高调募捐,路人冷漠,碰瓷事件,食品问题,等等等等,可还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话很经典,也确实,我的高中班主任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如果你品行不好,那我宁愿你不要好好读书,省的读的书以后都用来祸害别人!”在他认为,或者说,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道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修养,而所谓的学历文凭,只是建立在道德修养良好上的增树而已。《百科全书》中,这样解释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相应的行为和活动。”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礼记·大学》中的这样几点,以格律自勉。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文标题:思修道德观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3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