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3历史暑假作业(二)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4.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来,就不可能制定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中国实行根本性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对右图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图中的国家机构组织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②所反映的国家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④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民主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申纪兰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3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中有()A.“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张导演想创作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8.人民币是我国现行流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采用了汉、蒙、藏、维四种民族文字,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开始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至今人民币的票面上依然是这五种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第二套人民币五圆券第三套人民币五圆券①民族平等原则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1945年,黄炎培曾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找到的“新路”是()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B.实现村民自治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A.进行政治体制改革B.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C.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D.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表现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理解,正确的是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15.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16.2013年3月3日,某村采取不设候选人、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成功选举产生村委会1名主任、1名副主任。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7.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19.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A.1997年6月30日B.1997年6月31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2月20日20.下边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21.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预言,回归将令香港走向死亡,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来临之际的2007年6月7日,《时代》周刊以25页的篇幅为13年前的预言道歉,承认香港在回归后比以前更有活力。香港之所以没有“死亡”,反而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香港回归后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香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C.“一国两制”的保障D.港人的爱国爱港22.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23.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2008年8月8日,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台北代表团的入场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欢声雷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的使用从本质上表明A.台湾方面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B.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权C.台湾以独立身份加入了国际奥委会D.台湾方面已接受了“一国两制”构想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2)材料二选自哪一法律文件?(2分)它有什么意义?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1世纪教育网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世纪教育网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2)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来源:21世纪教育网]2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所有奋斗实践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华民族过去和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回答下列问题。古代,中国曾经领世界风骚数千年之久。正当西欧处于中世纪国家分裂、文化低潮的黑暗时期,中国进入了繁荣的隋唐时期。此时,制度的创新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这一时期制度的创新有许多成就,试举一例并阐述其影响。近代,中国经历了由沉沦到崛起的艰难历程。“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使国家民主化。……“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得到升华,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现代,新中国成立。而国家的统一,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3)2009年是下图所示历史事件10周年,请写出该事件名称,分析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并阐述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9月“神七”上天……,这些都表明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正在阔步前进。但是祖国的完全统一,还没有实现。(4)“祖国的完全统一,还没有实现”主要是指什么问题?中共解决此问题的构想是什么?29.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
本文标题:新课标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