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恩施民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恩施民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姓名:熊颖超班级:建筑学三班学号:013301865319摘要:在当今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城市面貌也随之全球化,许多城市的面貌相差无几。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打造城市名片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名片,可以理解为此城市的文化,而一个城市的住房,即民居是反映此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城市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民居。例如,提起凤凰、婺源、苏杭等等城市,人们脑海中就会很快浮现这些城市的大致印象与面貌,往往这些印象就是这些城市的民居所映射出的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此次,我就以恩施为例,来阐释一下恩施民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气候与地貌关键词:气候与地貌、吊脚楼、民族风情、地域文化、发展保护、民居一、调查背景及意义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恩施民族风情甚佳,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并且悠久,恩施民居十分具有地域特色。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入侵和冲击下,恩施的特色文化面临逐渐遗失的困境。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髓,是一个城市的脊梁骨,如果城市文化消失,不仅会使这个城市平凡无特色,在当今这个百花盛开的世界大舞台上黯然失色,更加会使处于这个城市的人们遗失他们的精神寄托,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缅怀祖先的意愿。这样的话,这类城市是不可能会有远大发展的。地域性建筑提倡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注重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并强调适宜的技术和地区人本的原则,从而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也就是实现人类“诗意的栖居”。因此,大力发展和传扬地方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影响力的重要一步,地方民居作为反映地方文化最直接,最普遍的载体,应是我们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对象。二、调查对象及方法2.1调查对象此报告调查的对象属于恩施长梁、官店、彭家寨、红石亚、野清江的特色民居以及著名景点土司城,主要为其乡村农房,最常见的原汁原味的特色农房便是带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吊脚楼。2.2调查方法通过分析恩施的气候与地貌特征,民族文化,地方历史为源头,通过对恩施民居的现状与历史原貌相对比,追溯其变化原因,寻索恩施地域文化与地方民居的联系,并寻找现代文化发展与历史遗存保留的冲突的解决方法。三、恩施地域文化3.1气候恩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恩施市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山河交错,高低悬殊,导致光、热、水的再分配,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气候和丰富多彩的气候资源,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主要特征是温度随地势的增高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大,气候与地势具有立体相关性。全市年平均气温16℃左右,无霜期282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其中66%以上集中于五至八月,日降雨量极值达227.5毫米,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常出现伏旱。全市低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多风小,无霜期长;高山夏季温和,冬季较冷,春迟秋早,潮湿多雨;高山无霜期短,冷凉湿润,特别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带,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多雾寒冷。高低冷暖悬殊,差异明显,每年春季,在一些地方可见山下桃花山上雪的自然景观。从以上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恩施常年绝大时期是十分潮湿的,降雨量大,因此这也是形成恩施本地特色民居吊脚楼的原因之一。因为,气候潮湿,所以要架空远离地面,以减轻房屋内潮湿状况。3.2地貌位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24″-30°40′00″,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全境绝大部分是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由于,恩施山地地形,我们知道,山地建筑常见做法之一就是讲建筑架空。一是可以改变山地因为“地无三里平”的状况而无法获得室内平整地面的问题;二是山里虫蛇野兽较多,远离地面可以防止此类动物侵害;三是,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潮和通风效果。3.3民族文化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汉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民族文化积存丰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民间文学方面,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独特的民间歌谣;建筑艺术方面,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吊脚楼,以及土家族摆手堂、苗族佛塔、侗族风雨桥等民族建筑,既有朴实的民族特色,又有高雅的艺术风格;歌舞艺术方面,有哭嫁歌、摆手歌、五句子情歌、山歌、号子、竹枝词等,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猴儿鼓舞、板凳龙等民族舞蹈;戏曲艺术方面,有以南戏、傩愿戏、堂戏、柳子戏、灯戏、小曲等为代表的十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方面,土家族有哭嫁、跳丧、牛王节、女儿会、摆手节、赶年等典型的民俗事象,苗族有侧门迎亲、三日不同宿、背布引葬、四月八、苗年、还牛愿、还猪愿等典型的民俗事象。侗族、白族、蒙古族也保存着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方面,各少数民族皆通用汉语,但有少数苗族仍然保留本民族语言,极个别土家族仍然有本民族语言残存;文物古迹方面,有战国至汉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埋葬青铜器,主要为虎钮錞于、编钟、铜钲、巴式剑、巴式矛等,尤以虎钮錞于为代表。境内长江、清江、酉水、唐崖河和建南河等水系,分布着大量的崖葬遗迹。著名的有建南河流域的七孔子崖葬、卯洞河流域的仙人洞崖葬。境内有柳州城遗址、唐崖土司皇城遗址、容美土司遗址等多处土家民族文化遗址。苗族有风水塔、观音塔,侗族的风雨桥、飞山庙等。3.4地方历史说到恩施历史,最著名的无非就是恩施的土司。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中央王朝统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封建王朝通过少数民族土著首领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另一方面,是各民族首领向封建王朝承担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义务。就是因为有了恩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这才有了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四、民居历史原貌4.1民居建筑简介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融入山地环境的和谐美,堪称土家族、苗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吊脚楼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总的看来,吊脚楼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所以也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4.2恩施民居的内部空间及结构、材料与形式介绍象征空间——堂屋;精神空间——火塘屋;居住空间——卧室;木构架结构体系——穿斗;材料及围护结构——木材;外部造型——吊脚楼4.3原貌民居图片五、恩施民居现状一是通过不断修缮和维护保存下来的吊脚楼,寨子;二是政府主持或倡导下为了展现文化特色而修建的带有吊脚楼色彩的新建筑;三是普通居民自己盖的新式住房。5.1个体改造上图为居民自己进行修建的无地域特色的住宅。5.2政府主持改造上图为政府提倡主持下与个体住户共同建造的居民住房。宜万铁路开通后,恩施的旅游业得到的飞速的发展。恩施政府着力发展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致力于在风景优美的景区建设特色民居,甚至村寨。土家吊脚楼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保护。让外来游客见识和了解了吊脚楼,同时本地居民也在政府的带动下深入的了解了吊脚楼,加深了对传统吊脚楼的保护意识。另外,政府在居民较多的公路边和景区旁也加强了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采取政府补贴建材料,居民出工的方式鼓励居民对自家的平房进行特色民居装修。完成后的村寨呈现出新兴的土家村寨建筑文化。建成的住房兼具平房的卫生方便和吊脚楼的外观美观。享有“土家吊脚楼的典藏,武陵土家的绝唱”美誉的彭家寨,有全省唯一保留苗族语言的苗族聚居区小茅坡营苗寨,有全州唯一一条保存完整的古街——庆阳街。建筑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恩施土司城市近期修建的土司建筑,城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及其城市周边挖土不止,对城墙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土司城的其他建筑保护良好。政府既可以通过景区门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又可以以土司城作为传播土家文化,建筑文化的一个门户。六、民居文化留存难题6.1小型散居吊脚楼保护问题图中建筑年久失修,村中的吊脚楼破败不堪,往往只能依稀看到房屋的轮廓。据我所知当地政府并没有对散居吊脚楼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也没有出台政策禁止拆除自家吊脚楼。可能基于修缮传统吊脚楼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恩施地区也推出了很多旅游景区,景区中的建筑往往是吊脚楼。6.2个体随意改造修建由于受到城市商业文化影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更高的生活居住要求,一些住户将原有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推倒重建带有严重现代商业色彩的小洋楼,不仅遗失了原有的文化氛围,也与周围的其他一些建筑格格不入。个体的随意修建新房严重破坏了地域民居的原有面貌。七、解决方案7.1对现有民居进行等级分类,针对每一类建筑实行具体的保护措施。按照建筑保存的基本状况,对建筑质量等级分五类:一类建筑为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二类建筑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三类建筑为一般的历史建筑;四类建筑为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五类建筑为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对一类建筑要严格保存,保持原有建筑形式、使用功能、房屋结构、建筑材料、不得拆改建。可按原样使用相同材料维护、维修、修旧如旧。二类建筑保持原有形式、使用功能、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按传统建筑维护、修复,对以改动的建筑部分应按变动前的原样修复。对三类建筑进行修缮,按传统建筑风格修建,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改善室内生活设施条件。对四类建筑予以保留,可按传统民居、土家建筑风格进行重建或改建。对五类建筑进行整治,可按传统建筑风貌要求进行重建或改造,以求与周围建筑相融合。7.2传统村落形态的保护严格保护现存的传统村落形态布局,保持原有的街道界面和建筑形态,对损坏的部分应及时的修缮以保持街巷原有的空间尺度,严格保护村落整体形态及其周边环境,以保持村落的完整性。7.3建筑风格保护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与建筑形态,对于新建的建筑,其建筑形式与风格应与土家传统民居风格相符合,建筑应以底层为主,色彩控制为不同深浅原木色,建筑设计遵循原有的建筑体量和建筑形制。7.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投入,培养优秀的民间艺术人才。7.5加强居民的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自觉的加入到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当中来。八、总结恩施政府采取规模建设大型吊脚楼建筑群,补贴鼓励居民建设平房和吊脚楼相结合的特色民居来保
本文标题:恩施民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