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2007年4月提要•课程目标:个性与共性•学生发展:内因与外因•学习方式:转变与不变•课堂教学:分析与整合一、课程目标:个性与共性•课程目标调整的背景•课程目标的共性:传承与缺憾•课程目标的个性:超越与迷失1、课程目标调整的背景•实用主义的要求: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实践智力•创新引领世界:创新学习•终身学习体制的确立:自主学习与学会学习(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元智力与多元评价标准•培养完整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社会性的人:合作学习与综合实践2、课程目标的共性:传承与缺憾•课改中的三维目标与加涅的五类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两类过程性目标•我们的思辩目标•国外的实证目标作为过程的目标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课改中的“趣话”仅仅坚持“双基”的教学是不够的,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此外,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还要求学校养成未来公民基本的观念和态度。所以,学校课程的基础实际上已经由“双基”发展为“三基”和“四基”。3、课程目标的个性:超越与迷失•各学科目标的具体化•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交叉性的分类•扬弃与迷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文化与技能•外语教学:上天而不落地二、学生发展:内因与外因•种种不良倾向•学生素质:先天与后天•教育的有为与无为1、种种不良倾向•把理想当成现实•“一切”、“为了”、“学生”•教育万能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缺乏发展的视角•以学生为中心、凸显自主性从他主到自主2、学生的素质:先天与后天帕金斯的“真智力”理论•分析了三种智力解释的传统:神经生理观、经验观、反思观。•认为每种智力观都揭示了智力本质的一个侧面。神经生理天赋、在某一领域的经验、对能力的反思性应用,都对一学生的学习成功具有贡献。•指出神经生理决定的智力是不可教的,而经验智力和反思智力是可教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隐喻•人脑与电脑的类比:硬件与软件•专家与新手对比研究的结果•认知负荷理论:•内在负荷:材料的属性•外部负荷:教学程序方式•关联负荷:促进学习的负荷3、教育的有为与无为•布卢姆的85%;•葛塞尔的双生子实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三区”理论•教师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三、学习方式:转变与不变•学习方式的分类•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不变•回归正确的理解1、学习方式的类型•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按获得知识的途径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按是否理解意义分•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按自主性分•间接学习与体验式学习——按是否亲身经历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按学习的社会性分•常规学习与创新学习——按照是否有新思维产品分2、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学习方式的不变•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存在相依关系•奇数与偶数:定义性概念,适用于接受学习•三角形:具体概念,适用于发现学习•事实性知识,没法探究;规律性知识,更适于探究•学习方式与学生特征存在相依关系•小学生:更多适于用探究、发现式学习•高中生:更多适于用接受式学习课改中的“胡话”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学习方式转变首先应该注意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型接受学习为有意义型接受学习,然后再进一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机械学习不要了吗?•对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获得过程;•出现的情形•学习材料无意义•认知结构中缺乏同化新观念的相应的知识•缺乏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适用条件•外文单词、数字、名称、年号等接受学习不好吗?•要学习的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不需要自己探究;•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适用条件:信息的不对称DavidAusubel(1918-)4、回归正确的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适用条件:学习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掌握。(1)自主学习日常的评判标准•“多”学•学习的内容在量上超出教师或家长的规定•“深”学•学习的深度超出一般要求•“早”学•学习的时间提前于教学进度(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质特征: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二是个体的可依赖性。•适用条件:1+12,此1离不开彼1。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积极相互依赖•个体责任•需要社会性技能•教师监控学生的行为•没有相互依赖•搭便车•较少需要社会性技能•教师较少监控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特征•异质性小组•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个体责任•奖赏小组的成功•自我评价•变化合作时间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3)研究性学习我们的看法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借助教师或他人呈现问题、得出答案的问题解决过程相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基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进而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1.更多地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2.更多地需要高水平的学习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技能和实用性智能等。3.更多地需要学生的意志控制。研究性学习的内部条件1.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必须具备可研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对学生构成问题;问题的研究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还必须具有解决的现实性。3.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小组协作。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条件一类是需要利用概念或规则来解决的问题,如87-14×5+3=;另一类是旨在获得概念、规则或原理的问题,如“液体受热和受冷时容积所产生的变化”。结构良好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结构良好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或学校,而是应该深入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从“做”中“学”。•结构不良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这类问题需要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探究空间,不要过分重视研究结果的好坏和价值,只要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了知识、技能,增强了研究能力即可(4)创新学习•创新学习是个体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创新是继注意、理解、获得、应用之后的颠峰学习环节•创新是富有个性色彩的主动思维活动•想象、组合、设计、构思都是创新生成与创新的关系•生成是创新的先行环节和基础•生成是过程,创新是结果•没有生成,就必然没有创新若干创新策略•补充策略•批判策略•延伸策略•拓展策略•建构策略(5)体验式学习•“八年研究”(1933-41)•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学习即生活;JohnDewey(1859-1952)库珀(Kolb)的体验式学习•学习是经过经验的转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主要有四种方式: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理解、主动实验;•四种学习方式构成一个循环,学习可以起始于任何一种方式;•但是,只有四种学习方式都经历过后,学习才是最佳的。库珀(Kolb)的体验式学习具体经验(直接观察)反思性观察(评价、比较)抽象的理解(模仿和分析)主动实验(综合、设计)课改中的“胡话”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学习方式转变首先应该注意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型接受学习为有意义型接受学习,然后再进一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四、课堂教学:分析与整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多种方法的结合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全”:目标不能遗漏•“深”:学习的目标要到位•“优”: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学习心理学的基础上•“新”:教学方法尽可能求新•“真”:教学内容尽可能涉及真实世界教学目标的设置•知识:识记,再认,回忆•智力技能:记忆程序,熟练操作,生成•策略:记忆,有意识运用,创造•情感与态度:认知,内化,反应•动作技能:动作联系,熟练,自动化,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以同伴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物理化学实验课改中的“梦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课程改革实在太好了,我们真正解放了。”教学情境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自然的导入情境•开放的讨论情境•应用的生活环境课改中的“笑话”•“剪刀、石头、布”与“数学学习”综合学习方式的教学•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释疑•练习巩固•生成创新•总结评价小结•学有定律,教有定规——教学的科学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情境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辨证性•因材施教,多元标准——教学的人文性•回归真实,促进发展——教学的工具性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7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