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师说》理解性默写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3、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4、《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6、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9、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1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1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15、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18、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师说》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5、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本文标题:师说理解性默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