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天大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总结2
第一章理解管理的涵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一、管理的涵义:1.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管理者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二、管理的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四、管理者的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五、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看看各个层次管理者应该有的技能)第二章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理。理解相关的概念、基本内容。一、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二、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我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整体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周界,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原理强调整体性,一加一大于二。三、动力原理:管理的动力原理认为,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的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管理的基本动力有三种: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四、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人本原理不是把人看成是脱离其他管理对象而孤立存在的人,而是强调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的人。第三章掌握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及特点,以及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一、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为传统管理阶段,是积累管理经验阶段,也有人称之为早期管理或经验管理阶段。产生背景:1.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其特征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能源。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3.随着人们对自然地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特点:1.是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也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没有摆脱小企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习惯、感觉和意志,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3.员工被认为是经纪人。激励方式“胡萝卜加大棒”。4.此阶段的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分工和协作问题。5.理论上未出现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管理思想不系统、不全面。但这些管理思想对促进生产及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二、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被称为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1.生产力方面。(1)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3)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工人。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成立死对头,许多企业成立工会组织,要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资。经验式的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特点: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纪人假设是劳资关系不能长久。三、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及贡献: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磨洋工)标准化管理思想“搬运生铁块实验”“铁锹实验”;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2.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工人干活的合理性(砌砖过程)动素的概念3.哈林顿、埃默森对“科学管理”的推广《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4.亨利˙劳伦斯˙甘特甘特图第四章掌握行为科学的概念、霍桑试验的内容及结论。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行为科学是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行为科学基本知识体系: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等。二、霍桑试验内容结论1.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结论:A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等。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三、激励理论所谓激励理论,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施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过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第五章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T分析等概念,掌握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rt分析等概念一、计划工作的性质: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有效性科学性创新性二、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三、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长期计划(超过5年)中期计划(1年以上5年以下)短期计划(1年以内)四、战略性计划是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定大大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一般是由组织中低层管理者制定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五、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5.评价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第六章一、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层幅适当原则5.部门化原则三、组织设计结构类型:1.简单结构2.只能型结构3.分部型组织结构4.矩阵型组织5.网络型组织四、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型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个人为中心的变革五、组织变革的方式:1.根据下级参与变革决策和程度分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的变革。2.按变革解决问题的深度可分为计划性的变革和改良式的变革。3.按变革进行的步调可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的变革。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七、组织文化的特点:1.个人自主性:组织中个人拥有的、能激发个人努力工作的责任、独立性及机会。2.结构:监督和控制行为的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程度以及直接监管的程度。3.支持:经理对下属的支持程度和热心度。4.认同感:成员把组织看做是一个整体,而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专业领域5.绩效回报:基于工作业绩,组织给予员工的回报(包括薪金增加和职位晋升)。6.对冲突的容忍程度:同事间或者工作团队间出现冲突的情况以及对差异坦诚接受的程度7.奉献承受度:组织鼓励员工敢于冒险的程度8.对待变化的态度:对新方法、新方式和新观念的反应。9.集中点:组织对可控运营目标与结果的关注范围。10.标准和价值观:无论是用正式标准海华丝用非正式标准来衡量都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业绩11.仪式活动:支持和强化组织文化标准和价值观的事件12.对人的关心:对组织员工、管理团队及股东的关心和关注程度13.公开、交流和监督: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的数量和类型14.市场和消费者的取向:组织对市场和消费者作出的反应15.兴奋、自豪以及集体荣誉感:对组织及其活动的良好感觉。16.贡献:个人为组织目标持续努力的愿意程度17.工作团队:为了共同利益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群八、组织文化的结构:(一):精神层1.企业精神2.企业最高目标3.企业经营哲学4.企业风气5.企业道德6.企业宗旨(二):1.一般制度2.特殊制度3.企业风俗(三)、物质层1.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2.厂容厂貌3.产品的特色式样、品质、包装等。4.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特性5.厂服厂旗厂徽厂花厂歌6.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7.企业造型或纪念建筑8企业的纪念品9.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第七章掌握领导的概念;理解人性假设理论及管理对策,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领会领导艺术相关思想一、领导的定义领导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手段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1领导的有效性受三个要素影响,他们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2领导是一个集体的进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或具有不同冬季和权利(包括技能)的人,在动机和目标上冲突到和谐,进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进程。3领导活动的中心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下属使其保持高昂的士气,促使并引导他们很好的完成任务。4领导活动体现艺术。二、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从管理职能上看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一般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轮。他认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基本职能。20世纪90年代末期多数教材开始将五大职能改为四大职能,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从组织层面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三)一般意义的领导领导的任务组要体现在企业的定位发展方向风险规避管理等概念。管理是执行,是某项工作顺利进行。管理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转。(四)领导和管理的实施方法管理=权力+制度领导=权利+制度+地位+威信三、领导类型的划分(一)利克特模型1集权剥削型2集权仁慈型3民主协调型4民主参加型(见书P120)(二)管理方格论(见书p121)四、人性假设理论(一)中国传统思想对人性的人识1孔子的观点:人之初,性本善。2孟子:人之学者,其性善3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4老子:人性自然5庄子:人性的自然本性(二)西方关于人性假设理论1.X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美国麦格雷戈提出。基本思想:人性丑恶,人喜欢享乐,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对策:胡萝卜加大棒,需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勤罚懒刺激工作。2.社会人假设梅奥提出。基本思想;人除了物质利益等生理需求外还有社会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对策:在物质刺激的同时,实施感情管理差异化管理等措施。3.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麦格雷戈基本思想:人本善论对策:管理重点放在关心和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方面,创造条件,是下属的工作更具挑战性,是下属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4.复杂人理论德加沙因基本思想:人性本身是复杂的,由所处的环境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生活层次所决定。对策:了解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差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五、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道德高尚,有独特的领导魅力2有较好的智力因素3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4有市场观念5有雄心有创新能力用于承担风险6有较好的组织指挥和激励能力7培训能力8领导要会讲故事六、领导艺术1.意识思维方面2.文字表述方面3.方法手
本文标题:天大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总结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1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