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溶解度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4.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氯化钠5.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A.36gB.3.6gC.7.2gD.10g6.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是()A.20gB.33.3gC.40gD.66.7g7.在4℃时,将100mL密度为1.84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为1.42g/cm3B.溶质质量分数为63.5%C.体积为200mLD.溶液的质量为280g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B.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C.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9.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固体质量/g气体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溶液质量/g加入金属质量/g氢气质量/gMgAl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g溶液质量/g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产生气体的质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gAlMg溶质的质量分数%蒸发水的质量/g固体的质量通入CO的质量/g/gA.图①表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B.图②表示将饱和Ca(OH)2溶液升温C.图③表示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D.图④表示向含少量Cu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10.下列图象反映的变化规律与其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A.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B.向灼热的赤铁矿中通入COC.向等质量的Al和Mg中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水11.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t℃(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1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14.溶液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ABt2t1Ca温度/℃0b甲乙丙400t1t2t3溶解度/g温度/℃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3)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K2CO3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6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烧杯①中的溶质是,此时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对于图2所示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5.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上表数据,已绘制出KNO3和KCl的溶解度的线如右图,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2)右图中,P点的含义是。(3)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g。(4)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KCl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将样品用沸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16.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3)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将可采用的方法是;(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溶解度练习题答案1-5CCBAC;6-10DBDCD;11-13DAC14(1)甲(2)1t℃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3)3KNO;52.4%(4)BD15(1)m(2)1t℃时,3KNO和KCl的溶解度相同(3)3.1(4)降温结晶16(1)B(2)甲(3)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4)BD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二、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行政部备案。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三、归档范围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3、本公司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面的文件材料。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四、归档要求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4、不同年度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年度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年度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或应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排列。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四月深春,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荷塘像是洗去了冬日的泥土与残旧,好些荷叶开始生长,已经初现几处荷叶连连的影象。雨,打在荷叶上,发出“滴答”的响声,不禁让人感慨,荷塘的盛夏的美丽景色,在这时已经有了蓄势待发之势。一边回想着,一边期待。不知不觉,来到了荷塘。阳光如此明媚,照耀着整片荷塘,油绿绿的叶子,流动着金色的光泽。一眼望去,那些叶儿已长得宽宽厚厚,肥美硕大,一阵风吹来,它们就像调皮好动的一大群小孩,晃着胖嘟嘟的小身体挤向公共汽车。看呀,那莲叶的背后,藏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粉粉嫩嫩的,像极了白里透红的婴儿的小脸。走着,走着,你瞧,那里又有一朵小荷花在跟你捉迷藏。那朵,快要开了,粉红中带着丝丝的深红,就像古代躲在门帘后偷看意中人的少女。
本文标题: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2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