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山东省发展区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山东省发展区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作者:朱焰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高海.郭万明.GaoHai.GuoWanming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综述-巢湖学院学报2006,8(2)农业保险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WTO允许农业补贴的绿箱政策之一,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供给却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有关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本文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2.学位论文张友祥区域农业保险形成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200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特殊的弱质产业,面对着自然的、市场的、技术的、政策的等多种风险,客观上要求加强风险管理。由于农业生产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强烈制约的产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农业生产面对着不同的风险,决定着人们做出不同的农业风险管理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管理的最重要手段-农业保险的发展,也必须从不同的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出发,立足不同的现实关系基础,寻求不同的实施路径。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区域间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文化习俗各不相同,使得区域间的农业生产及其面对的风险、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及财政支持力度等“现实关系基础”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进而造成区域间农业保险供求关系的差异性。那么,从中国农业保险区域发展的“现实关系基础”的差异性出发,分析区域农业保险的形成机理,探讨区域农业保险的实施方式及发展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着眼,在深入分析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其约束条件和当前出现的农业保险区域发展模式及其实施机制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间农业保险供求关系形成要素的差异或差距,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区域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合理内核,探讨国家统一制度框架下的区域农业保险的实施机制和发展模式。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保险的动因、本质属性和区域划分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农业保险区域划分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研究沿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弱势特质-风险产业的思路,提出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风险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双重正外部性特征,指出政府支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根本保障;从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的区域性特点入手,探讨了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特别是国外农业保险的区划理论和区域化实践以及国内学者对中国保险业区域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本研究认为,农业保险的区域化是中国农业保险实践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农业保险理论的拓展。第二,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保险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农业保险的供求形成机理,对区域农业保险的供求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阐释。本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形成机制是指影响农业保险市场形成、运转的内在因素及其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保险市场的运行状态。由于区域间的风险分布及其强弱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居民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的不同,带来了区域间农业保险需求的不同;同时,区域间的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保险产品的供给创新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从而也造成了区域间农业保险供给的差异。此外,中央财政对各地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的不同,也造成了各地农业保险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差异。区域间农业保险需求和供给的差异,导致区域间农业保险市场运行状态的差异,即区域间农业保险形成要素的差异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差异。第三,考察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陷入“窘境”的根本原因,探究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必须直面的三大基本问题: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问题、是政策性经营还是商业性经营问题、是集中统一经营还是区域划分经营问题。本研究认为,集中统一的政府垄断经营和没有政府支持的商业化经营,都不能解决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的“持续”有效;同时,由于区域间的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供求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决定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经营也不能走全国集中统一的发展道路,即政府干预及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方式和力度要体现区域的差异性。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域划分经营,才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现实选择。第四,根据区域划分理论和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实践,本研究对中国农业生产区域进行了初步划分,并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农业风险的分布、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保险业发展程度、财政实力及支农力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板块”、“八大综合经济区”在农业保险供求形成要素上的差异或差距。本研究认为,中国各区域间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保险意识的不同,使得区域间的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消费习惯、农业保险基础、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进而造成区域间农业保险供求关系的差异性,这为实行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区域非均衡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五,对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理想模式”和国内农业保险的试点经营模式作了比较和评价。本研究认为,有效的实施机制或发展模式对于农业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至于哪一种实施机制最有效、哪一种发展模式最成功,国内外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农业风险强度、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生产者创新动能以及消费者投保意愿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决定了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绝不能“一刀切”。所以,借鉴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必须坚持“统一制度框架与分散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将制度的自然演进和人为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区域性、多样化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在相互借鉴和竞争中推动着制度创新,推动着区域间农业保险的持续协调发展。第六,立足国内发展农业保险的现实关系基础,探讨了中国农业保险的统一制度框架,并在此框架指导下,探索设计了区域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尽管世界各国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但在农业保险的制度供给上却具有统一性,诸如在农业保险立法、财政补贴、专营机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都有完善的规定和安排,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宏观上相对统一的制度框架,保障了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据此,本研究探讨设计了中国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组织体系、政策补贴方式、再保险制度和巨灾风险基金制度,并尝试构建了农业保险发展的宏观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化策略,分别从监管模式、经营行为、保险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区域差异化设计,并重点从农民支付能力的区域差距和农业保险费率分区两个方面,探讨了区域农业保险差异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区域补贴标准的差异化,进而探索设计了各区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目标模式。3.期刊论文孙秀清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经济问题2004,(10)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我国农业保险的纯商业性经营已使其陷入困境,但完全由政府主导政策性农业保险又面临着许多障碍,因此,我国应实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政策性与商业性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证、政府的政策和财力扶持及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4.期刊论文卞骏超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市场论坛2006,(2)农业保险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主要途径,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辅助手段.文章就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以及促使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还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5.学位论文滕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2006本文首先阐述了保险的含义及农业保险职能,然后探讨了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发达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目的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同时兼顾农业发展。而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意义则在于转移和分散自然风险、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户农业生产投入,为农业信贷提供显性担保。通过分析得出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是多数农业保险险种商业性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并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的开展同样需要相关农业支持政策的有效配合。接着,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实践历程及取得的技术经验,分析了农业保险市场供给、需求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详细地介绍了最新试点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上海、四川、浙江等省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及经验,并对各种模式的发展状况加以评论。此后,本文分析了一些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框架、外部条件及政策措施。农业保险试点的开展并不在于追求规模,而在于发展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扶持政策中提出综合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政府的共同力量,通过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户保费支付能力的提高和降低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为农业保险开展创造微观条件。6.期刊论文许斐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供需平衡分析-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8)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处于失灵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文章运用经济学的供需平衡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7.学位论文李琼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2008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问题,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关注“三农”非常重要。而“三农”问题的破解,其核心难题就在于农业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农业保险成为其关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分析,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本文第一章为引言部分讲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对农业保险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指出农业保险业务分为政策性和非政策性两类。同时介绍了农业保险的需求与供给,指出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供给不足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章分别介绍了美国、日本、西欧、前苏联、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总结了他们的共性,通过对国外农业保险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启示。第四章主要介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以及现状的分析得出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五种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第五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纯商业性经营与纯政府经营的困境,然后分析了政府在农业保险的地位以及政府主导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了三种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具体设想。第六章提出了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相应的配套措施。8.期刊论文陈钦浅析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2)美国农业保险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从法律、经济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介绍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美国农业保险经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就应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就应充分利用WTO有关协议提供的绿箱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就应实行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相结合,保证农业保险的承保量,就应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规避农业系统风险,保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9.期刊论文张进安徽农业保险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13)安徽是农业大省,自然灾害频仍制约着安徽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保险这种财产保险,有效的补偿了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稳定了农业的生产,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安徽省急需建立一套适合农业保险特色和安徽省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从安徽农业保险的现状出发,对其进行合理定位,指出问题之所在;并分析国内部分省市正在试点实施的发展农业保险的五种模式,力图在此基础上,寻求出最利于安徽农业发展的农业保险模式.10.学位论文杨柳芬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研究2006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
本文标题:山东省发展区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