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改革下民营高中教学制度的重建研究研究报告
新课程改革下民办高中教学制度及学校校长管理的研究[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作为一所民办高中,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创学校新局面,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必须不断调整管理制度以顺应教学改革形势的变化。而教学制度重建作为管理制度的一个最为重要方面,其显著特点就是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书热情;对于领导者的发展途径,除了培训这一种的方式之外,近些年来人们更倾向于管理者本人的自我开发和自我修炼。中小学校长的自我修炼包括哲学素质、德行、个性和教育管理能力的自我修炼。[关键词]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校长自我修炼一、课题的提出:我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新的课程,新课程实施以后,已有的配套旧课程的相关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适应新的课程体制,因此必须有一系列新的配套制度相适应。如何建立健全这一套管理制度,就成为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对于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对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和行为上的问题。作为一所民办高中,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创学校新局面,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必须不断调整管理制度以顺应教学改革形势的变化。而教学制度重建作为管理制度的一个最为重要方面,其显著特点就是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书热情。合肥育英高级中学是一所民营学校,经过七年的运行,无论是办学体制,办学成果还是社会影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新课程的推广开展,结合原育英高中的一些教学管理制度及市重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形成符合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新课程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提出是完全有必要的。二、设想和理论:民办学校在管理体制、办学规模和方向上与公办学校相比,还有很多不同和差距,师资、教学设备等配套要求和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很显然在新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必然会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与之相对应,在课程管理制度上也必然作出一定形式的改变和调整,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制度和方法,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方面下一定的功夫加以研究,以便适应新课程的发展。(1)在有几个省和地区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从目前新课程实验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各个学校也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制度和保障措施,但是真正照搬或借鉴实施起来,难度却很大。因为很多学校建立的制度,很多是原来制度的照搬或不太切合我校实际;(2)目前,实施新课程,公办学校显然有较大的优势: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配套设施足,研究人员多等等,民营学校与之相比,表现为:规模较小,师资较为单薄,教学配套设施不足等等。(3)从目前新课程试点的几个地区来看,作为新课程实验重点对象的还是那些有很深基础的重点学校,到目前为止,不少民营学校既不适应原有的教学制度,又没有创新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制度,只能凭经验去干,没有系统、配套的教学管理,造成年轻教师只是苦干吃青春饭,年老的吃老本的教学现状。即便是相关的公立学校,也主要是沿用了老的教学制度,实际上,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配套教学制度、教学评价标准的出现和完善是必然的趋势。我们认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相关制度的建立需要表现出以下特点:⑴与新课程发展总趋势相结合,交融合于学校转型之中;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要体现制度的内在精神的更新;⑶必须具有民营学校的特点以及在运行时具有合情合理,刚柔相济的特色;⑷新课程改革下民营学校高中教学制度的重建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相关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有利:①有助于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有序实施,有助于人与制度的相互构建为目标,共同推进学校的整体转型;②有助于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开展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序、有效的开展新课程;③有助于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教师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把自己融合到新课程之中,主动去操作新课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④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开展新课程,把教师培养成为“创新型”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型的教师。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三、课题研究重点和目标:1、研究重点:(1)教学制度指导思想的改变;(2)教学理念的更新;(3)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的内容:①教学流程;②课堂教学制度;③教学科研。(4)教学管理制度的主体功能研究(5)教学制度功能的重建;(6)评价制度的重建。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3、研究目标:(1)通过本研究,形成我校独特的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体系;(2)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在新课程开设中能够有序、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3)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形成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吸引教师、学生参与课程和教学管理,培养学生对新课程学习的兴趣,并能把管理制度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档次起到良好的作用。(4)通过本课题研究,积累民营学校新课程开展的管理经验,构建民营学校高中课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四、课题研究的价值:1、为规模较小的民营高中新课程开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实证,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高中课程管理体系。过去高中老课程仅局限于一种程式化的课程,新课程的使用弥补了老课程的缺陷,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在培养学生能力,教师主导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因此,针对老课程的一套管理体制必然要作出较大的修改,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形成学校特色的管理体系。2、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理论的实践化。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思想,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便于学生的学。3、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民主化的进程,课程、教学管理将吸收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尊重学生自己的爱好和选择。使得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与管理,通过参与其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④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有助于更充分的展示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⑤本课题的研究将为相似的类型学校提供较为典型的范例。五、课题开展过程:(一)课题申报: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为了促使民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保证学校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申报了此项课题。(二)课题实施准备:1.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2.教师培训:通过阅读书籍、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新课程改革等理论知识,使教师初步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3.组织开展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4.确定子课题:根据学校特点和现有条件,确定了两个子课题为主要发展方向,并确定了具体负责人。(三)课题开展实施:1、制定确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包括:调查→初步制定制度→实施→反馈调查→修订→再实施→再调查→再修订→实施2、课题实施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培训调查阶段。调查结果及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办学校与民营学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同:(1)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方面:公办学校管理制度一般执行起来更多的体现出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优点是:管理靠“法制”,有利于统一管理、要求,一视同仁,减少矛盾,使学校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不足是:对教师个体或特殊情况考虑不足。民营学校教学管理时,“人性化”方面会多一些,对于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政策或要求。这样做的优点是:因人因事执行制度,灵活性强,“人性化”得到充分体现。不足是:很容易造成新的不平衡,使得另外一些教师受到打击;学校管理无序,教师自由化比较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还容易造成教师的某些非正常心态的产生。(2)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因为学校的持续发展问题,公办学校更加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因为教师培养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且很多老师在学校培养下有所成就后,立即就和学校谈条件或另谋高枝,为学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很多民办学校都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成本去培养和培训教师。(3)学生学习管理方面:公办学校在学生学习管理方面一般要求相对严格,更加偏重于应试教育,目标方向是让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考上更好的大学。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高。民营学校由于一般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很多学生是“学困生”,学校只能在学习管理上适当放松,适可而止,在其他方面加以引导,目的是使他们步上人身正轨,而不是理想的大学。(4)学生与老师谁更重:公办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办出名气,更多的是靠优秀的师资吸引人,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成为这些学校的共同目标。目标当然侧重于教师。民营学校办学带有赢利的目的性,虽然也看中教师的影响,但在教师与学生衡量轻重时,在有冲突时则有点偏向于学生。(5)教学辅助设施建设和管理:公办学校更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再加上办学经费相对充足,所以在这个方面投入相对较多,管理有一套制度,管理也相对规范。民办学校由于办学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金相对缺陷,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重视,这也是正常的。(6)教学管理干部责任:公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一般都是能上不能下,好上不好下,更是存在着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状况,干部积极性不高,不少人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不强的特点。民办学校的干部则只是作为一种岗位而设立的,能够胜任这个岗位,能把工作干好,就干。干部普遍责任意识强,工作积极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旧课程在教学制度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多的是考虑管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内外负担。(2)现有教学管理检查制度更多的关注形式,对内容关注不够。(3)现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统的太多,缺乏新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点。目的就是便于管理和量化,显然与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4)统一模式不太切合教师实际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就是与教学实际严重脱离的研究活动,教师通常把教学研究看成是少数人的工作,很多人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5)教师的知识成就,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队伍体现出很多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必须通过培训、进修、学习加以改善。但是,旧思想、旧观念约束着他们,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6)学生的学习管理方法陈旧:旧课程条件下,学生基本上是从课本上获取知识的,课外的活动很少,适应社会能力差。而新课程不但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还要求学生会研究,能走上社会,从社会获取知识,目标学生更能适应社会。(7)校长需要自我修炼:学校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进展都已清楚地表明,仅拥有“科学”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技能的学校管理者,不可能成为一位卓越的校长,校长需要做一下修炼:(一)哲学素养的自我修炼管理离不开哲学。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不同,现代管理活动所涉及到的对象和活动,远不只是那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和技术,而是更多地涉及到宏观、抽象的关系和作用,比如决策、组织、控制、价值观、时间与空间等。这些都对管理者的哲学素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英国管理学家克·霍德金森说,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着深刻转型。这种转型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更新,更是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革命。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大量难题困扰着我们校长,例如:学校究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尺度如何把握?教师的内需如何激发?如何使学生既取得学业成功,又能够发展个性特长?在如此艰巨复杂的形势下,校长如果缺乏哲学分析判断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审时度势、彰往察来的智慧和眼力,缺乏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和勇气,就难以带领学校走出教育彷徨和办学困境。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指出:“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
本文标题:新课程改革下民营高中教学制度的重建研究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