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慕课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答案
第一章1.殷商时期负责医疗管理的官职称为(A)A、疾小臣B、医工C、医官D、医师2.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A)”A、钥匙B、手段C、方法D、策略3.中国医药学的学科的人文学特点是(A)A、哲学向医学渗透B、医药学科C、社会学科D、自然学科4.甲骨文记载疾病的水平是(A)A、直观部位记载B、疾病机理讨论C、疾病症状描述D、疾病程度描述5.医巫分家从哪个朝代开始(C)A、夏朝B、商朝C、周朝D、汉代6.哪个朝代开始对医生有考核制度(C)A、夏朝B、商朝C、周朝D、汉代7.负责周天子饮食的是(A)A、食医B、疾医C、疡医D、兽医8.负责万民内科疾病的是(B)A、食医B、疾医C、疡医D、兽医9.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继续发挥作用的学科(A)A、中医B、文学C、火药D、天文10.中医的处方相当于兵法布阵,清代医家徐大椿称之为(A)A、用药如用兵B、阴阳平衡C、医易同源D、治病求本第二章1.民族文化形成的“轴心期”时代是(D)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战国2.《周易》三圣是指(ACD)A、伏羲B、女娲C、周文王D、孔子3.《周易》用卦表达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应该采取的对应态度,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模型(B)A、是B、否C、辩证D、辩病4.管子“天出其精、地出其形,乃化为人”说明人体由来是(A)A、大自然产物B、天地万物C、人为贵D、阴阳平衡5.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思维(A)A、是B、否C、辩证D、辩病6.《周易》三画卦变六画卦缘由在于(A)A、天、地、人各有阴阳B、六六节C、孔子加注释D、演绎六画卦7.《周易》简易是指:(A)A、大道至简B、阴阳为道C、以人为本D、阴平阳秘8.《周易》变易是指:(A)A、适应规律的不断调整B、每天变化C、与时俱进D、日新月异9.《周易》不易是指:(A)A、规律B、习惯C、心态10.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A)A、养正气B、除邪气C、保命D、防患11.孔子强调大德大寿,德高壽长,称之为(“A”)A、仁者寿B、大德C、德寿D、延年12.老子“淡然无为、神气自满,将为不死之药”;强调“不死之药”是(A)A、人体内环境稳定B、无为淡然C、养生D、药物13.中医看病卦思维表现在(A)A、“辨证施治”B、“整体观”C、“治未病”D、“治病求本”第三章1.中国医药学奠基之作(A)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易经》D、《难经》2.中国医药学的医学目标(A)A、生生不息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D、以人为本3.生生不息是中华人类愿望,也是中华医药学科(A)A、目的B、方法C、策略D、手段4.《素问》、《灵枢》各9卷共162篇,合称(A)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易经》D、《难经》5.标志中华医学实践理论体系、系统化、规范化的著作是(A)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易经》D、《难经》6.中国医药学的医学模式(B)A、生生不息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D、以人为本7.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D)A、生生不息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D、以人为本8.中国医药学的研究模型(C)A、生生不息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D、以人为本9.中华医药学科确定生生不息的主体与研究对象是(D)A、疾病B、生物C、大自然D、人类10.中华人类生生不息的方式是人类生存必须与(A)合拍A、天B、地C、人D、易11.医药学科确定了(A)的医学模式A、天人合一B、阴阳为道C、平衡D、扶正气12.人与天主动合拍的桥梁是(A),中医称之谓四时阴阳五脏系统A、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C、生生不息D、防患未然第四章1.(A)条件决定文化特征A、地理B、生理C、心理D、教育2.医学模式是(ABC)的哲学概括A、健康观念B、疾病观念C、死亡观念D、人生观念3.中国医学模式穿越时空而不朽的缘由(ABCD)A、学科目标与人类愿望一B、学科模式与人类生存方式一C、学科模型与模式配套D、学科对象是大自然生存主体4.中国文化特征是(C)A、征服B、顺从C、和谐D、守旧5.中国医学模式的两个阶段是:(AB)A、医巫共存B、天人合一C、机械D、单纯生物第五章1.道家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途径是A、长生B、不死C、成仙D、炼丹正确答案:A2.秦皇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A、史无前例的高度B、全民普及化C、技术领先D、方法多样化正确答案:A3.两汉一代对生生不息理念文化表达的铁证,今天何从而知A、汉代画像石B、帛画C、玉石D、木雕正确答案:A4.道家认为“不死”是(A)A、精神不死B、物质不死C、意识不死D、药物不死一.汉武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A、史无前例的高度B、全民普及化C、技术领先D、方法多样化正确答案:B二.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未世的生生愿望A、多生优生B、养生C、事死如事生D、再生正确答案:A三.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在世的生生愿望A、多生优生B、养生C、事死如事生D、再生正确答案:B四.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去世的生生愿望A、多生优生B、养生C、事死如事生D、再生正确答案:C五.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来世的生生愿望A、多生优生B、养生C、事死如事生D、再生正确答案:D六.两汉一代对墓地的理解A、人生驿站B、骨骸保存处C、庇护后人处D、等待升天处正确答案:ABCD第六章一.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A)A、人B、疾病C、大自然D、人类社会二.关于中医药学的“藏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BC)A、通过脏腑外象类推脏腑内在变化规律B、“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C、受《易经》“以象推理”思维方式的影响D、藏象理论是凭空想象,不具备科学性三.下列关于五脏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就是(气的升降出入)B、正常与否(与“气量”充足与否相关)C、(“气”的路线畅通与否相关)D、(“气”在不同脏腑发挥不同的功用)1.肾脏与()相表里A、胆B、胃C、膀胱D、大肠正确答案:C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下列哪项为中心?A、五脏B、六腑C、经络D、脑正确答案:A3.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A、鼻B、口C、眼D、耳正确答案:D4.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肝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A、鼻B、口C、眼D、耳正确答案:C5.五脏功能的动力是A、精B、气C、神D、经络正确答案:B6.五脏功能的生命力体现在A、精B、气C、神D、经络正确答案:C7.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是A、精B、气C、神D、经络正确答案:A8.机体呼吸上天之“六气”,饮食大地“五味”合成()A、宗气B、精气C、元气D、阳气正确答案:A9.人体“水城”被称为“洲都之官”是指:A、胆B、膀胱C、大肠D、小肠正确答案:B10.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A、鼻B、口C、眼D、耳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D11.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心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A、鼻B、舌C、眼D、耳正确答案:B12.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肺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A、鼻B、口C、眼D、耳正确答案:A13.人体抖动像似树木摇摆,与中医说的哪个脏腑有关A、心B、肝C、脾D、肾正确答案:B14.小肠的功能描述准确的是A、分清别浊B、舒畅气机C、传导糟粕D、司二便正确答案:A15.肝的功能中对其余四脏功能影响最大的是A、舒畅气机B、调节情志C、疏泄胆汁D、藏血正确答案:A16.“水火既济”是指以下哪两个脏腑的交流A、心与肾B、胃与脾C、肺与肝D、肝与胆正确答案:A17.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在()合成。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D18.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形成后必须下降到()才能补充到元气。A、心B、肝C、脾D、肾正确答案:D19.人体元气是生命的动力,储藏在A、心B、肝C、脾D、肾正确答案:D20.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上的是A、喜B、怒C、思D、恐正确答案:B21.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下的是A、喜B、怒C、思D、恐正确答案:D22.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滞不畅的是A、喜B、怒C、思D、恐正确答案:C23.五脏中为生命节奏打拍子的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D24.五脏中为生命保持路线畅通的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B25.中医建立藏象模型的意义就是将人体与()合拍A、天体B、藏象C、年龄D、外表正确答案:A26.下列属于阳的有()A、生命动力B、生命物质C、生命体液D、生命环境正确答案:A27.五脏中“水火既济”是指:A、心与肾B、脾与胃C、肝与胆D、肝与肺正确答案:A28.五脏中“左升右降”是指:A、心与肾B、脾与胃C、肝与胆D、肝与肺正确答案:D29.五脏中“升降枢纽”是指:A、心与肾B、脾与胃C、肝与胆D、肝与肺正确答案:B30.以人为本的物质基础是A、五脏B、经络C、六腑D、气血正确答案:A1.肺脏与()相表里A、胆B、胃C、小肠D、大肠正确答案:D2.脾脏与()相表里A、胆B、胃C、小肠D、大肠正确答案:B3.心脏与()相表里A、胆B、胃C、小肠D、大肠正确答案:C4.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生理上协调配合B、脏腑各自独立C、由大脑支配D、病理上相互影响正确答案:A5.肝脏与()相表里A、胆B、胃C、小肠D、大肠正确答案:A6.中医将人体胸腹腔内脏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焦包括A、心肺B、脾胃C、肝肾D、心肝正确答案:A7.中医认为()是“气血生化之源”与“后天之本”。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C8.三因治宜是指:A、因地B、因人C、因时D、因病正确答案:ABC9.中国医学研究对象以人为本,其中关于“人”的理解应包括A、为有机生命体B、五脏中心C、经络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四肢百骸D、发生的疾病正确答案:ABCD10.中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A、人体本身和谐B、人与大自然和谐C、人与人类社会和谐D、人与精神和谐正确答案:ABC第七章一.夏王朝创造了阴阳合历称为A、夏小历B、农历C、太初历D、黄历正确答案:A二.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渊源描述正确的是A、是上古中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总结B、先秦诸子“推天道以明人事”C、西汉董仲舒承上启下“天人一也”D、宋代张载“天人合一”正确答案:ABCD三.“天人合一”的中医药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包括A、天地与人的关系——有利有弊B、人与天地的关系——趋利避害C、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守中D、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扶正祛邪正确答案:ABCD1.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源自()A、农耕活动对天的依赖B、对自然现象崇拜C、对神灵的崇拜D、“巫”的盛行正确答案:A2.七情因素直接改变人体藏气运行方向,并影响人类产生疾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怒伤肝B、喜伤心C、思伤脾D、忧伤肾正确答案:D3.中医把人体放在天地中研究的医药学模式被称为()A、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C、以人为本D、三因制宜正确答案:A4.“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提出是由()A、先秦诸子B、西汉董仲舒C、宋代张载D、汉代司马迁正确答案:B5.“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提出时间为()A、先秦B、西汉C、宋代D、明朝正确答案:A6.中医药学科模式是()A、天人合一B、四时阴阳五行C、以人为本D、颐养天年7.正确答案:A天人合一是()A、先圣对本身存在规律的发现和总结B、中国先圣的发明创造C、中国先圣偶然所得D、中国先圣凭空臆想正确答案:A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A、天人合一B、阴阳C、五行D、八卦正确答案:A9.“圣人作……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反映出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圣人为王的标准是(A)A
本文标题:慕课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7241 .html